這一夜,注定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悲催的方天就不去說他了,正在和冰峰戰鬥的一衆勇士們也不去說了,隻說沙迦。
沙迦沒有再回到井中,而是回到了他的那間小屋,先是點亮了油燈,然後,背着手在小房間中來回地漫步,直到漫步了快一個魔法時之後,他才停了下來。
給老師的第一封信才剛剛送出,這第二封信,又已經不得不寫了。
待在小友身邊,沙迦總有一種奇怪的錯覺,就好像時間被無限地拉長,明明隻是短短一天兩天,三天五天,許多時候,在感覺中,竟好似過了十年八年,甚或幾十年數百年之久。
不過也難怪,誰的身邊,能如小友這般,發生那麼多的事呢?
理清了思慮,沙迦上得床來,盤坐其中,複攝來紙筆,開始寫信。
這一封信,因為所要述說的東西極多,所以沙迦分成幾個部分來分開述說。
而被沙迦排在第一個部分的,就是那個“九天十地破妄滅魔大真法”了。
因為這是沙迦感覺對老師應該會是有所助益的東西。
不過其實也難說,畢竟,老師現在的層次,實非他所能窺。
沙迦先是一字不易地将方天當日所書的内容傳抄而下,當然,那頁順來的紙也會在其後被附于信中。
之後,沙迦寫道:老師,弟子妄以目前之修為,将之分為四段,也即小友所書之時截劃之四段。
第一段以弟子看來,其對應學徒階段,應是無疑的。
此一段中内容甚多然不論是“誠心可動天”還是“誠心化愚頑”又或是其後之“千裡之行,始于足下”在弟子看來,其奧秘皆歸于一,即以我無畏無懼之心志橫掃一切其它諸般念頭。
在此期間,除此心志,别無它有。
弟子概之以“坦然”。
我進甚慢,我坦然對之。
我進甚速,我坦然對之。
人笑我愚,我坦然對之。
人贊我慧,我坦然對之。
遇内外一切種種境遇我皆坦然對之。
何也?
但秉一念而行,不問其它。
此篇秘法明言“破妄”弟子因思之,不入法師,此前種種皆是虛妄也。
何必問之?
何必管之?
與其在此階段之種種境遇上空耗心神,空費歲月,不如一切順逆,盡皆由之。
當我踏入法師,此前種種,不過浮雲。
秉此心志晉入法師,當有“入法之難”即此篇秘法所言之“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也。
弟子近日思之此篇秘法,于學徒階雖甚簡闊,實則以偏狹之霸意貫注其中。
隻有到此第二段,當秘法行至“左行固是狂,右行也是妄,修行無别向,大道在〖中〗央“時,才複歸于正。
小友書寫之時,是言那位弟子“一念忽然醒轉”然則以弟子思之,此中當有重要之遺漏。
如無此點補充,依此法修煉者,晉入法師後,實難耧正矣。
“賢聖皆是過來人,我亦将是未來聖”。
此第二段末,秘法中那位弟子之問,實讓弟子觸目心驚。
此一二日間,弟子自問,可有此心志否?
弟子亦以自答,固有此心,難凝此志。
弟子之欠缺,實是甚多。
秘法之第三段中所述,弟子妄測之,應為老師目前所位之階也。
其中種種,弟子固不敢言之亦無能言之,但奉于此,請師一觀。
這是關于真法傳承的部分,沙迦寫就後,頓筆沉入冥想。
近半個魔法時之後,他才睜開眼來,如方天當日那般,另擇紙張,重開一頁。
這卻是關于方天前些天晚上于井中傳授與莫裡希的那件事了。
沙迦同樣是将事件的前前後後、方天與莫裡希在那事件中的應對及反應之類一毫不漏地述于紙上。
這是屬于“禀告”的内容,不須滲雜他自己的任何意思的。
之後,則就是他的想法了:“這大地,就是我們的身體,這坑,就是我們的意識空間,這水,就是我們的精神力”。
老師,弟子當日聞此言,便如有驚雷炸于耳目,久久不能回神。
因弟子往日所習種種,以及弟子從老師處所聞種種,皆隻是從“水”上用工夫,何曾有半點涉及那“大地”與那“坑”?
若魔法之修煉果有此三奧,則我大陸諸法師,千萬年來,隻秉最後一奧而已矣。
此言,小友言有“魔武雙修“弟子此時回思之,武之修實是輔助,以武者修煉之身體,反饋于魔法修煉之精神乎?
弟子再思及前篇小友所述傳之大真法,其中種種,皆從“坑”處用工夫,完全棄卻身體、棄卻精神,隻是整饬意識。
将此三事合貫一起觀之,豈不正是應于此三奧?
若果如此,則其中意義,弟子實難估量矣。
這一篇所述的重量,實不下于前篇,甚或猶有過之。
寫完之後,沙邊又一次地息心甯神,沉入冥想。
不是寫下這些東西有多累,而是他必須讓意識甯靜,才好繼續下去。
這些東西中的每一樣,都能讓他在書寫之時,意識之中,翻起滔天的巨浪。
不是他受不了驚吓,而是這些東西,本身實在是太太太無以形容了……
又是近半個魔法時後,沙迦開始了第三個部分的述呈,這一次,卻是關于《棋經十三篇》的了,也是他目前所以融彙貫通得最多的東西,對他當下及前方數階的修煉,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
從這個方面來說,這篇東西的價值,要遠遠超過前面那兩個東西。
仍然是和之前一樣,沙迦事無巨細地述說了事情的整個經過,接着也是同樣地将《棋經十三篇》一字不易地述呈于紙上。
接下來,就是他的完整的思考和感受了,這一點,正是需要老師着重證驗的東西。
因為小友之事,他将長時不能待在老師身邊,目前以及很長時間的今後,也隻能以這樣的方式,聞聆老師的教導了。
沙迦是以其中的“圍棋九品”為中心展開他的理解的:小友言圍棋之品格有九,分别為守拙、若愚、鬥力、小巧、用智、
通幽、具體、坐照、入神,因其言甚簡,故其奧甚深,弟子今且妄解之,請老師訓正。
守拙者,實為法師修煉之入門也。
弟子竊思當年得恩入老師門下,一切皆新,時時懷有惶恐之心也。
非是惶恐老師苛責,而是惶恐以弟子之劣質,竟蒙老師寬眼以待,若弟子學無所能,複當何處?
是以弟子亦步亦趨于老師之教,從不敢自度分毫。
老師曾微責弟子心無定見,弟子實非無定見,而是不敢以卑意有撓老師之教也。
正是有此守拙,弟子方能以微薄之資,于修煉進境,屢得老師之贊。
今日思之,實感慨良多。
此時此夜,書到此處,弟子惟願複為老師身邊一童者,為老師掃塵添水。
他年得暇,尚祈老師遂弟子此一心願也。
守拙之後,便是若愚。
弟子思之,當大抵是弟子晉入七級以至于九級之間也。
六級之前,尚無多可言。
突破六級,晉入七級之後,弟子身邊贊譽之聲驟然而來,雖然大兄及老師為弟子拒掃之,然則弟子心中,實亦有變化。
此際思來,當時種種,當是驚有之,喜有之,得意有之,激奮有之,浮躁亦有之。
然則處其況中,又何得意之有?
弟子幸得大兄及老師多番提點,時時提點,方将此雜亂之心路度過。
若不堪過此段,縱後來得遇小友,準法亦是無期也,更不論今日。
無有定靜之心,何能容登法之奧?
“若愚”一法,實是大妙,妙到無以言之。
惟此法實是過來後才能堪之,當其時也,甘願伏心若愚者,舉世能有幾人?
書至此處,弟子惟一歎而已。
幸遇大兄,幸遇老師,幸遇小友。
種種因由,方能使弟子此時此日,得成此身,得成此意。
鬥力者,前番得老師安排,臨波城處,弟子已有之。
守拙者,終是起步。
若愚者,終是蟄伏。
鬥力者,方是躍升台上芋?
老師前時有言“何謂法師?
以元素為法,以己心為師。
沙迦,你雖已是中法,但距離一個真正的法師,你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
弟子一時不敢忘之。
若無臨波城一行,弟子今日,縱身登法師,亦當心在學徒也。
誠如老師所言,法師者,以己心為師。
我之一心,縱不能容天括地,亦當能承風納雨。
小友于井中刻劃…道:“蒼黃如衣,天地如袖。
能收天地在心,方能放身于天地。
如此,則縱然囿一井之内,也可以得大大世界。
”此言弟子當日見之,心中即生大震蕩,如有棒砸當頭。
弟子雖銘記之,亦莫名喜歡,然實不解其故。
弟子今日方知,原來此即是法師之心也。
原來小友值此之時,已是坐望法師了。
弟子卻是在身為法師之後,得老師與小友數番多處提點,方得其奧。
老師,弟子甚愧。
“鬥力”之上,是為“小巧”對于其中關奧,弟子卻已然看之不清,望之模糊。
老師“小巧”一境,竟已是法師之上境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