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孫子傳

孫子傳 第130章 淮棄舟豫章交鋒(3)

孫子傳 曹堯德 1891 2024-02-04 18:34

  唐蔡二君聽說吳師明日就要去追趕楚軍,喜出望外。
他們正在發愁:你們來了,楚兵走了;你們一走,楚兵還要再來,唐蔡兩國百姓還要遭殃。
這一來好了,你們還要追趕楚軍,最好把他們攆得遠遠的,再狠狠地教訓他們一頓,叫囊瓦聞風喪膽,不敢再來,我們就安穩了。
蔡昭侯這樣想着,不禁問道:“請問元帥,明日追趕楚軍,意欲追至何處?

  孫子斬釘截鐵地答道:“一直追到郢都!

  “啊!
要一直追到楚國的都城!
……”唐蔡二君不約而同地說,同時睜大了驚疑的眼睛。
孫子泰然地解釋說:“我軍若回師返吳,楚軍勢必複至,我軍再來,豈不往返奔波。
而今我軍既已出師,當就此破楚入郢,以解二君及陳、許、頓、胡諸君日後之憂。

  孫子說這番話,隻字未提阖闾早就想伐楚而霸中原,以及代伍子胥、伯嚭報仇的話,隻說是為你們這些小國解圍才破楚入郢的。
他這顯然是在送人情,不僅讓諸多小國感恩戴德,而且讓唐、蔡兩國出兵。
唐、蔡一出兵,吳國就變成應唐、蔡之請而跟他們一起去反擊侵略者了,正所謂“師出有名”,以博得天下各國在道義和輿論上的聲援與支持。

  蔡昭侯與唐成公聽了,笑逐顔開,心想,上次十八路諸侯以王師的名義伐楚,半途而廢,現在有吳國出面伐楚,真乃求之不得,于是急忙說道:“既蒙吳王和元帥如此仗義,我等何能袖手旁觀,理當親自領兵随軍效力。

  當即議定,蔡國出五千士卒,唐國出二千步騎。
唐蔡二君俱感出兵太少,頗不好意思。
他們的心思,孫子看得透徹明了,說道:“兵丁多寡不拘,不過要有屈二君在帳前聽令了。

  二君表示:“願聽元帥調遣!

  席散之後,唐蔡二君暫且告辭,各自整頓兵馬,靠着吳軍大宮安紮營寨,派遣将士回都留守,順便對國内諸事略作安置。

  第二天一早,全軍飽餐之後,拔寨起隊,行二日至淮汭。
汭水從這裡入淮河,故這座城池稱作淮汭,亦是楚國北面的邊界。
孫子下令,于淮汭休整兩日,然後棄舟登陸,折身西南,越義陽三關渡漢水。
這是全軍将士所不曾料到的,連吳王阖闾也若明若暗。
不能總跟在囊瓦的屁股上緊追慢趕,那樣曠日持久,有違“兵貴神速”的古訓。
走這條道,雖然山高路險,草深林密,狼蟲出沒,特别是越義陽三關,飛鳥不至,猿猴愁攀,但路途卻比囊瓦進退的路線縮短了七成以上,而且誰也不會預料吳師會有此舉,楚軍更不會布防設伏,堪稱是行于無人之境。
為了更進一步争取時間,行至息城西南,兵分兩路,分頭穿越大隧、直轅二關,至鄖城東北會合。
至于所需車騎,早有負責押解糧饷的公子山籌集運送于淮汭河口等候。

  棄舟登陸之後,每日行軍的時間、行程和速度,跟航行于淮河之上比,有天地之差,霄壤之别,常常是三更造飯,四更飽餐,五更動身,摸着黑上路。
午餐多半是邊行軍,邊啃幹糧,渴了則躬身掬路邊清泉入口。
一天下來,将士們一個個筋疲力盡,狼吞虎咽晚餐之後,尚未放下筷子,本欲飯後美美地睡一覺,歇歇乏,但即刻傳來了元帥的軍令,點起燈籠火把,繼續趕路。
軍令如山,誰敢不從!
就這樣,一連幾晝夜不合眼的時候,并不罕見,将士們每每相牽而前,走着路打盹。
不知走了多久,兩軍終于在鄖城會合。
孫子下令,休息三日,然後留少數将士駐鄖待命,大部隊折身東進,趕往柏山舉水,與伍子胥統率的南線部隊會師,以并力西向,決戰于漢水。

  卻說楚右尹囊瓦,率五萬大軍伐蔡,總以為必能馬到成功,然後移兵于唐。
不料蔡國兵将不多,卻能攻善守,他圍城半月有餘,卻終難攻克。
日前不久,忽有探子報道,吳王阖闾禦駕親征,拜孫武為元帥兼軍師,伍子胥、伯嚭為副将,統領十萬大兵來救蔡國。
他一聽吳兵有十萬之衆,又有伍子胥、伯嚭在内,心中便忐忑不安;心裡一慌,攻打就更沒有勁了。
後來又聽說吳軍已離蔡都不遠了,索性來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着,下令“班師回楚”。
一路上,他想讓大家慢慢走,以解半月攻城之疲勞,不料才舒服了一天,探子連夜來報;吳兵在後邊追來了,現在離我們隻有三天的路程。
囊瓦當時并未着急,到底還有三天的路程,遠着呢。
過了一天,探子又報:現在吳兵離我們隻有兩天的路程了。
接着又報:後邊并無吳軍追趕。
吳軍不知去向。
囊瓦一聽,慌了手腳,孫武用兵神出鬼沒,尤善用詐術,這個“不知去向”,決不是好兆頭,于是下令全軍,快馬加鞭,拼命逃跑,一直跑到漢水江邊,生怕來不及過江,趕緊下令搶渡。
渡過漢水後,囊瓦獲悉情報,吳軍已由義陽三關趕到鄖城(今湖北省安陸縣),他一面回郢都告急,請昭王速派援兵接應,一面指揮全軍在漢水西岸紮營據守,把船隻盡系于岸邊。
在他看來,吳軍棄舟登陸,遠道而來,沒有船隻,欲渡江,純系是癡心妄想!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