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孫子傳

孫子傳 第160章 掘墓鞭屍築墳祭祖(1)

孫子傳 曹堯德 2712 2024-02-04 18:34

  第三十三章掘墓鞭屍築墳祭祖

  破楚入郢盛宴的第二天,阖闾便派人去拆毀了楚王宗廟。
與此同時,伍子胥備了香燭到父兄的墓上去哭祭了一番,告慰父兄亡靈和衆多冤魂屈鬼。
伍奢父子的墓,因為十六年來伍子胥逃亡在外,既無親人祭掃,又未經常修葺,隻剩下兩堆荒冢,若不是有些百姓偷偷來墓上加土,恐怕早已蕩為平地了。
睹此情形,伍子胥不覺更加傷情,大放悲聲,向父兄起誓:待大仇得報,定然重築墳,新建園,讓父兄并全家舒舒服服、體體面面地安卧于地下。
祭祀已畢,伍子胥并不離去,他面對眼前荒涼的景象,不由得熱淚盈眶:十多年來,自己周旋奔波,曆盡坎坷,到頭來卻希望成灰,現在,雖然打進了郢都,毀了楚王宗廟,也算是出了一口冤枉氣,然而楚平王與費無極已死,楚昭王逃之夭夭,報國難家仇的宿願并未得償。
欲報往日的皿海深仇,必須手刃仇人之頭,可是如今,死的死了,溜的溜了,該怎麼辦呢?
難道就這樣罷休不成?
……不能!
捉不到活的就找死的,找楚平王的屍體,找到之後,以其治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他的頭割下來,搗成粉末,然後拿到這裡來祭亡靈,慰忠魂,方消心頭之恨。
伍子胥想定之後,去見吳王阖闾:“臣追随大王,戮力戰事,所向披靡。
而今,楚都已為我所占,楚之山川、河流、土地、物産、城鎮、宮阙、财寶、美女,盡數歸主公所有,但微臣深仇未報,頗為抱憾,祈請大王賜臣實現未竟之願!

  阖闾若有所思,而後悠悠說道:“寡人深知愛卿之心願,但平王已死,寡人本欲生擒昭王,任愛卿手刃之,不料他已逃往國外,不知該如何是好。

  伍子胥堅毅地搖搖頭,斷然說道:“平王雖死,然其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此恨永難消解!
……”

  阖闾和顔悅色地問道:“依愛卿之意,如何才能報仇解恨呢?

  伍子胥拜伏于地,說道:“懇請吾王恩準,臣欲掘楚平王陵墓,曝其屍首,再以手刃之。
否則,難報父兄及一家三百餘口悲慘冤死之仇恨。

  阖闾聞聽,打了一個愣閃。
伍員仇深似海,不能不報,但掘墓曝屍,古所未聞,未免過于殘忍……然而此番伐楚,伍員戰功卓著,況且無伍員便無孫武,便無破楚入郢之功,怎可拒絕功臣之請呢?
阖闾這樣想着,隻好勉為其難地說道:“倘不如此,便難消心頭之恨,就依伍大夫之意而行吧。

  伍子胥既已得到吳王恩準,立即趕往西龍山尋找楚平王的陵寝。
西龍山是曆代楚君陵墓之所在,一層層,一排排,一座座,高大宏偉,莊嚴肅穆,仿佛是一個城鎮似的。
每座墓前均有墓碑,伍子胥碑碑審視,座座查看,獨無平王之墓。
第二天,伍子胥帶了幾個心腹當差,命他們各帶一把鐵鍬,繼續尋找楚平王的陵墓。
一打聽,百姓們告訴他,楚平王的墓多着哩,東西南北四門外都有,都在離城十裡,墓砌得又高又大,山丘一般,遠遠的就可以看見了。
可是,這些墓全是假的,伍子胥命人挖開來一看,棺椁裡全是空的,莫說屍首,連一塊骨頭也沒有。
伍子胥率人從東門找到南門,又從西門找到北門,一連挖了十幾座,座座如此。

  楚平王的陵墓整整建造了三年,他深知自己的仇人太多,生怕死後有人掘其墓,毀其屍,所以整個建墓工程都是秘密進行的,不僅郢都的百姓無人知曉,連朝中的文武、宮中的内侍也全不清楚。
連忙數日,伍子胥終不死心,到宮中去問一些年老的太監、宮女。
有兩個太監告訴他,曾聽說楚平王的墓在東門外的蓼台湖,具體在湖的什麼位置,卻不清楚,因為當時誰也未曾到過。
伍子胥聞聽,喜出望外,随即帶領當差出東門,趕往蓼台湖畔。

  蓼台湖方圓數十裡,伍子胥來到湖邊,放眼望去,隻見湖水茫茫,四周湖岸,隻有草叢和林木,連個土堆的影子也沒有,哪裡有什麼墳墓!
難道是那兩個太監說謊?
不會的,他們不敢!
伍子胥翻身下馬,當差的也跟着下馬,随伍子胥沿湖邊仔細查找,看有無墳墓的痕迹。
一行十數人,從早晨直找到黃昏,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伍子胥不禁傷心落淚。
活人沒有捉到,死人又找不着,難道就這樣冤沉海底,永無報仇之日了嗎?
十六年來,他含辛茹苦,須發盡白,盼的就是破楚入郢,誰料這一天終于盼到了,竟然報仇無望!
……其中一個當差,見伍子胥孩子似的哭得可憐,上前勸道:“将軍請收淚,天色已晚,暫且回府休息,明天再來繼續尋找,找到自然更好,勢必找不到,将軍已經盡了孝心,老太師與令兄九泉之下也不會責怪将軍。

  伍子胥長歎一聲,見日沒林中,夜幕降臨,隻好下令回府,明日再尋。
連尋三日,毫無結果,伍子胥憤怒填膺,暴跳如雷,回至府中,令書記員拟就布告,抄錄若幹,貼滿大街小巷。
布告的内容為:“本将欲尋楚平王陵墓,有知其所在者,盡數通報,必有重賞;有知而不報者,殺其全家。
倘三天内無人告知楚平王之墓,本将必皿洗郢都。
”最後是伍員的署名。
伍門數代忠烈,有大功于楚,楚平王聽信費無極讒言,殺伍奢父子并其一家三百餘口,激起了舉國上下對楚平王的不滿,對費無極的疾恨,對伍子胥遭遇的同情和處境的關注。
可是後來,伍子胥為報私仇,背叛了祖國,幫助吳王屢屢用兵伐楚,緻使數以萬計的楚國無辜百姓家園被毀,土地荒蕪,流離失所,啼饑号寒,百姓早已經對伍子胥怨聲載道了。
而今,伍子胥又帶領吳軍破楚入郢,毀楚之宗廟,塗炭楚之生靈,百姓對伍子胥由怨恨發展為不共戴天的仇敵,看了這些布告,則更視其為洪水猛獸,一則駭然顫栗,二則疾惡如仇,紛紛咒罵。
有的說:“在伍員的眼裡,百姓雞狗不如,欲殺便殺,要剮便剮。
”有的道:“伍員這完全是威脅恫吓,即使知道平王的墓也不能告訴他,難道他還能将郢都百姓全部殺光不成!
”馬上有人應和說:“對,在這比豺狼還兇狠的暴徒面前,百姓就得有骨氣。
倘有誰去通報平王陵墓所在,我們就先宰了他!
”……百姓們你一言,他一語,發洩着兇中憤恨之情,結果三天過去了,伍子胥并未接到任何通報。
正當伍子胥氣得心肺俱炸,恨得肝膽盡裂,欲皿洗郢都城的時候,忽有一白發老翁,年逾八十,佝偻着脊背,踽踽獨行,來太師府拜訪伍子胥。
伍子胥見了這不速之客,驚問道:“老人家來訪,所為何事?

  白發老人氣喘籲籲,進門癱坐于地,半天才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我乃城外草民,今聞将軍盛怒,欲皿洗郢都,特地迢迢趕來,但不知郢都百姓所犯何罪?

  白發老人的語氣雖然很溫和,但言語中頗含責難之意,伍子胥十分讨厭,本欲喚人哄出去,但看他的年歲,看他的神情,有可能知曉平王陵墓所在,于是強壓怒火,耐心解釋:“我乃伍門之後,五代忠臣,如今還都,全城百姓,非但不鼓樂喧天相迎,反而如見虎狼,畏避遠離。
吾欲為父兄及全家三百餘口報仇,重賞知楚平王之墓來報者,可是,時隔三日。
竟無人肯助本将一臂之力,如此不辨善惡、不明義理之愚夫頑民,留他何用,故欲殺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