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 司馬懿之謀
成功撤離江東的秦峰并沒有回京,而是将軍事大本營設于宛城。
更新最快
三十萬精銳秦軍鎮壓荊州北部,整個荊州為之震動。
秦峰任命周瑜為南方艦隊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黃蓋、韓當、祖茂等人為将。
随後,又有好消息傳來。
在江南情報衛的支援下,秦峰的三徒弟朱桓,帶程普等各家家屬撤出了江東。
秦峰大喜過望,就讓二徒弟朱桓,加入南方艦隊的建設當中。
程普等人既得家屬,挂念既去,心也得安。
至此,秦峰的大徒弟和二徒弟、三徒弟就在師父麾下團聚。
雖然秦峰的邊境線壓到了長江,但黃河水軍依舊保留,并重新命名為北方艦隊。
他告訴太史慈、甘甯、周瑜、朱桓等人,将來水軍不會局限在江河當中,而是要将眼界擴展到海洋。
今日為水軍艦隊,來日就是海軍艦隊。
從這時候起,大航海時代提上了日程。
因此,秦軍在長江北岸的廬江修建船塢,所建造的戰艦,皆為适應海洋的龍骨尖底戰艦。
此類戰艦在大江大河中,同樣可以作戰。
四月中旬,秦峰召開了南征軍事會議。
會議上,各位軍師,各路将領紛紛發言。
秦軍有三個選擇,一是主攻荊州,二是主攻江東,三是兩線作戰。
這是秦軍第一次大規模進入南方作戰,有感于地理、環境,秦峰不考慮兩線作戰。
由于秦軍在長江暫時還沒有成規模的水軍,因此跨越長江登陸戰會很艱難。
并且,荊州劉備擁有新野,樊城等江北重鎮(這裡的江北是漢江),随時威脅秦峰中原腹地。
而秦軍面對江東方向,可以沿江防守。
所以,秦峰決定,在東守備江東。
再西進攻荊州。
奪取荊州,進而***東。
後世的曹操南征,也是這樣的大戰略。
四月底,北方全面進入夏收。
大量的糧草物資,開始向宛城集結。
而就在這個時候,江南普降大雨,長江進入夏汛,水量暴漲。
随着不斷的大雨,長江泛濫。
由于江東地區早在春汛的時候就遭受了水災,因此這一次,雪上加霜,更加嚴重。
長江大水完全聯系上了鄱陽湖、錢塘江等,一時間,長江下遊千裡之地成澤國,百萬人流離失所。
這一次,中遊的荊州地區也不能幸免。
荊州江陵地區直到荊州屬江夏地區,遭災嚴重。
大水無情。
荊州和江東損失慘重。
這一日。
襄陽城。
位于漢水中遊南岸的這座雄偉城池,始築于西漢高帝六年。
其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
雄據漢水中遊,自劉表莅襄作荊州牧治始,曆為州、郡、府、縣治。
舊城作為軍壘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時由原土城改為磚城,襄陽城被曆代兵家所看重,是華夏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築防禦體系之一。
此刻,襄陽城十四裡地有餘的高大城牆外,圍滿了難民。
少說有四十餘萬難民,來到了襄陽城,比城中百姓的數量還多。
府邸中。
劉備惶惶不可終日,就對諸葛亮道:“軍師,幾十萬難民嗷嗷待哺。
秦峰既得消息,一定會趁機南下攻我荊州,如何無法抵擋,如何抵擋!
”
内憂之下,劉備便感到根本就不可能頂住秦峰的進攻。
如今,明擺着秦峰的進攻方向是荊州。
諸葛亮急搖羽扇,本來他有信心抵擋秦峰。
但如今荊州遭受了水災,直如同健壯的漢子生了大病,養病還來不及,已經無法打架了。
這一下子,諸葛亮就沒信心了。
諸葛亮搖着扇子道:“主公,就請江東出兵合肥,牽制秦峰。
再派人去蜀中尋求支援。
”
劉備從其言,一方面派出伊籍前往江東,一方面又派出孫乾出使蜀中。
伊籍很快來到了建業,送上了劉備的書信。
孫權也有手段,他全盤接管了江東,周泰等将歸順。
他安排伊籍休息,就召司馬懿議事。
少頃。
司馬懿帶着黑眼圈來到吳侯府,就在周泰的引領下,神情疲憊的進了吳侯議事廳内。
孫權迎住,道:“二弟,這段時間,真是辛苦你了。
”
“大哥這是哪裡話。
”司馬懿急忙道。
江東遭災極重,救濟百萬難民的重擔壓在司馬懿身上,他已經二天沒有合眼了。
他還以為孫權召喚他來,是問救災的事情,就道:“已經做通了各家的工作,各家都願意拿出糧食救災。
”
司馬懿又憤怒道:“各家這會也是看清楚了,他們再不救,百萬難民發作起來,他們就要遭殃。
”
孫權就拿出劉備的書信讓司馬懿看,說道:“明擺着秦峰的主攻方向是荊州,而我江東十分安全。
此刻正是救助災民安内的時候,若是出兵招惹秦峰,這不是自找麻煩?
若是不動,人又會說我背信棄義,失去荊州聯盟,我江東也是孤掌難鳴,真是兩難。
”
司馬懿這才知道召他來的原因。
孫權這邊的确兩難,江東在荊州下遊,遭災比荊州還嚴重。
孫權現在救災還來不及,哪裡有額外的資源和秦峰開戰。
但若不開戰,就是背信棄義。
荊州既滅,江東也無法獨存。
但若是開戰,糧草物資就要側重軍事,災民得不到救助,就成民變。
内亂之中,又和秦軍開戰,豈非自尋死路。
司馬懿頓感時局艱難,說:“有消息稱,秦峰已經和山越有了勾結。
”
孫權的碧眼頓時就紫了,想來一和秦峰開戰,山越就殺出來了,加上災民的浩劫,對于他來說,無疑死路一條,“二弟,你可有辦法?
”
許久,司馬懿不語。
孫權看他思索,也不吭聲。
很長時間後,虧得孫權一直沒吭聲。
司馬懿笑了,道:“大哥安心,我已有一計,可退秦軍,還能從劉備那裡得到荊南地方。
”
孫權大喜過望,問計。
司馬懿穩穩笑道:“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又能避免戰事,又能救助災民,又能擴張地方,一舉三得。
”
孫權愣神,随後狂喜,便感到,當年費盡心思拉來司馬懿,又是效仿桃園結義,沒有白費力氣。
孫權頓時碧眼飄飄,紫髯飛飛,連道:“兄弟此計大妙,大妙!
”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