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去德國,華皇已經不是很看重了,因為從安德拉希伯爵的态度和暗示中,華皇不再對列強抱有幻想,說到底,一個國家,隻能靠自己。
實力不夠,就用更厲害的手段去外交。
“别人越是不重視我們,我們越是需要一個強大的靠山,越是不能表現出來。
”華皇忽然對卡特麗娜卡芙公主道。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點頭道:“是這樣的,否則就處于一個很不利的地位,德國也并不是很強大,我們對他們來說,太遠,德國對我們來說,其實也很遠,雙方沒有太多的利益交叉點。
”
“對,所以我要多考察幾個國家。
”華皇揉了揉自己的小胖爪子。
“我去看看他們整理好資料了嗎?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對華皇道:“因為陛下臨時改變行程,我們之前對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情報搜集不是很具體。
”
“好。
”華皇微微一笑,卡特麗娜卡芙公主總是很貼心。
意大利王國是774年法蘭克人打敗倫巴底人後,處于法蘭克王國卡洛林王朝控制下的一個政治實體。
後來888年法蘭克王國分裂之後,王國重新建立為一個獨立王國。
最終961年王國被并入神聖羅馬帝國。
倫巴底王國的統治比之前東哥特王國相對穩定,774年查理曼大帝率領法蘭克人以保護教宗哈德良一世為名征服了倫巴底王國。
查理曼大帝保持了意大利-倫巴底王國的獨立形式,但王國仍然接受法蘭克人的區域劃分、參與他們的内戰和法蘭克王國的繼承争議等,最終在九世紀末意大利王國逐漸脫離法蘭克人的控制,并成為一個半獨立的國家。
951年東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在征服意大利後宣稱為意大利國王。
962年教宗約翰十二世于聖伯多祿大殿為奧托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之後,他所治下東法蘭克王國與意大利王國的共主邦聯組成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礎。
中世紀中期意大利地區的中央政府迅速消失,但是“意大利王國”的概念依然存在。
到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王國”隻被視為一種拟制,隻作為神聖羅馬皇帝的稱号,倫巴第鐵王冠為意大利國王的王冠。
查理四世确定七大選帝侯之後,神聖羅馬皇帝不再到羅馬進行加冕,波希米亞王國成為帝國唯一的王國。
而意大利國王的頭銜,則被徹底的放棄,中世紀的意大利王國也就正式退出曆史舞台。
1796年,拿破侖率領法軍進攻北意大利,滅亡由奧地利控制的米蘭公國。
1798年,2個共和國合并建立奇薩爾皮尼共和國,作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旗下的傀儡國,仍都米蘭。
1802年,更名為意大利共和國,由拿破侖本人當任元首。
1805年又改制為意大利王國,作為法蘭西第一帝國旗下的傀儡國,由拿破侖本人當任國王,範圍包括了今日意大利的北部及中東部地區,首都位于米蘭。
同年,法蘭西帝國在奧斯特利茨大捷後,于12月27日與奧地利簽署普雷斯堡和約,奧地利将威尼斯割讓給法國,拿破侖将威尼斯并入意大利王國。
1814年,拿破侖宣布退位,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意大利王國一同滅亡。
随後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上,原王國領地建立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仍由奧地利皇帝兼任國王。
1859年倫巴德部分割讓與撒丁王國。
1866年,威尼斯部分割讓與新成立的意大利王國。
19世紀50年代,撒丁王國首相加富爾積極推行“自上而下”的統一政策,經他和加裡波第的等人努力,1861年3月撒丁王國改号為意大利王國,定都佛羅倫薩。
意大利王國繼續謀求統一。
1866年,意大利起普奧戰争之機會,收回了威尼斯地區。
但羅馬及其附近教皇國還依傳法軍勢力割據一方。
1870年普法戰争爆發,意大利乘拿破侖三世調回駐羅馬法軍的機會發起攻擊,于9月20日占領羅馬。
意大利與羅馬合并,教皇庇護九世隻得退居梵蒂岡。
至此,意大利統一大業完成,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前景,但也仍然保留了不少封建殘餘。
1871年1月,意大利王國首都由佛羅倫薩遷到羅馬。
統一後的意大利和整個社會最自由時期是對立著階級,語言等分歧。
意大利共同的文化特征,社會保守,和重男輕女的價值觀。
在其他領域,意大利文化有分歧。
貴族和上層中産階級的家庭在這個時候是高度的傳統性的。
意大利社會,往往有相互争鬥的曆史。
除此之外,識字是在這個時代的問題,1871年人口普查表示,百分之61.9的人是文盲,意大利有百分之75.7的婦女是文盲。
文盲率遠高于同一時間的西歐國家。
意大利政府試圖在自由時期減少文盲,為建立國家資助的學校教授意大利語。
公共教育最差的地方在意大利南部,因為當時獲得最少的資金。
生活水平低,在自由時期,特别是在意大利南部,經常爆發各種疾病,如瘧疾和流行病發生。
最初是在1871年,每1000名就有30人死亡人的高死亡率,在1890年減少到每1000名就有24.2人死亡。
此外,兒童出生後一年死亡率,1871年為百分之22.7,而兒童五歲前死亡率非常高,達百分之五十。
在1891年至1900年,兒童每出生一年,生存率就會低百分之17.6。
意大利統一後,新王國面臨嚴重的經濟,政治,社會等問題。
在自由時期,意大利經濟仍然高度依賴外貿和煤炭和糧食的國際價格。
統一後,意大利仍然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百分之六十的人口從事農業活動。
随着技術進步,外國競争以及出口機會的迅速轉變,農業迅速發展。
然而,這些發展并沒有惠及所有意大利人民,意大利南部的遭受夏季的炎熱和幹旱,破壞農作物。
意大利是葡萄酒在歐洲最大的出口國。
意大利政府于19世紀70年代投入巨資發展鐵路,從1870年開始,建造超過兩倍長度的鐵路。
和意大利比起來,華國的情況差不多是這樣,隻是華國要大的多!
而且,華國已經完成了最基礎的鐵路建設,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華國的鐵路建設速度,任何一個國家都趕不上,這就是人口基數的龐大力量!
現在的意大利國王是翁貝托一世,他剛剛從維托裡奧・埃馬努埃萊二世手中接過權力。
他是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之子,出生于都靈,受過全面的軍事教育,1866年的對奧地利戰争中首次參戰,在失敗的庫斯托紮戰役中表現鎮定,1879年1月9日繼位。
意大利王國這個時候的國内經濟主要是由首相弗郎西斯科・克裡斯皮和喬瓦尼・焦利蒂輪流上台控制。
國家人口從2800萬增加到3200萬,但貧窮竟然使600萬人移居國外。
意大利王國屬于德奧勢力範疇,與法國的關稅戰導緻嚴重的經濟困難,盡管國家資源有限,他還是推動意大利參加軍備競賽,陸軍由10個軍擴充為12個軍42萬人;海軍則造出了那個時代最好的戰列艦,位居世界第四,僅次于英、法、俄三國,甚至超過德國和奧匈帝國,實力非常強大。
在歐洲這個時期的勢力劃分上,德奧甚至是優勝的一方,不光是意大利,還有巴爾幹地區的一幫國家,連帶着西班牙王國,都屬于德奧勢力範疇,說穿了,都是以德國馬首是瞻,俾斯麥在外交上,的确非常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