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甲午崛起

甲午崛起 【1286英國女王六十大壽】

甲午崛起 軒樟 2871 2024-02-09 18:04

  清廷花了無數銀子堆成的水師、陸軍,能有多少用處?
甲午一戰就丢個精光。

  而且丢掉了就沒有地方補充,自己沒有工業,再多的武器也隻能是一次性煙花爆竹。

  然後清政府很快就想通了,原來隻買裝備,不學習先進的組織方式,戰鬥力還是差,起不到作用,現代的軍備,必須由現代的軍隊掌握。
接着就是袁世凱小站練北洋新軍,全國各地練新軍。

  但是新方式組織起來的新軍,腦子也變新了,清政府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最後就是武昌的新軍打響辛亥第一槍,朝廷派去鎮壓的北洋新軍跟着一塊推翻了清廷。

  滿清軍隊本身有很大的問題,槍炮艦船落後,但并非主要原因。

  八旗綠營,也并非清末才朽壞,而是清初期中期早早就沒用了,連平三藩和鎮壓白蓮起義的時候都費勁,戰力比中世紀軍隊都爛,更完全無法和入侵的近代軍隊作戰。

  華皇認為,慈禧在管理上是一把好手,手上什麼牌都沒有,卻能讓所有的地方行政機構乖乖聽話,李鴻章在外交上也的确是一把好手,這兩個人的組合,要是放在清朝初期,幾乎無敵,隻可惜大清國這艘破船氣數已盡,又冒出萌總裁來,輕輕地一推,就讓大清國提前倒閉了。

  八旗入關以後,八旗兵馬上就爛掉了,順治時就已完全沒法打仗,騎射俱廢,後來單純成為國家的财政負擔。

  白蓮教起義時,八旗精銳竟然連前線都沒走到,不戰而自潰。

  八旗制度本就是一套非常非常落後的原始部落體制,從開國的頂層設計開始就歪掉了。

  平三藩時綠營已經成為主力,不過,到乾隆時期也爛掉了,白蓮起義中屢戰屢敗。

  綠營是世兵制,但裝備和待遇比八旗低的多,官兵為了生存不得不經營産業,訓練完全廢弛,成了空營,甚至連軍械也變賣了。
到太平天國時,綠營一觸即潰,完全無用。

  綠營從清廷建國之初一開始就編制混亂,駐防及其分散。
八旗綠營戰力低下,清王朝的曆代朝廷并非不知,但卻幾乎從來沒有做過有效的改革,得過且過。

  清朝禁軍,連皇城都無法守備,邪教起義僅憑幾百暴民,竟然直接打入大内禁前,如果不是嘉慶當時不在宮中,可能直接就把他稀裡糊塗的做掉了。

  華軍當初入關,幾乎沒有遇到一點抵抗,就是這麼來的,從南方往北方打有一點難度,但是要從山海關往北京打,完全就是走哪兒打哪兒。

  滿清的軍隊,連皇帝的寝宮都保不住,能指望他們去前線打仗?

  有趣的是,這次事件早有多個部門得到了告密,然而卻因為官員互相推诿,最後全無反應。
事後連嘉慶自己都搞不清楚怎麼回事了。

  清朝軍政的腐朽無能程度,不可想象,一路突破數千年之下限。

  到清軍在兩次鴉片戰争中遭遇了英軍近代軍隊,實則是把上百年累積的弊病一股腦暴露在了戰場上,輸的毫無懸念,不冤。

  清軍整體部署低效,後勤無能,交通不便,又互不統屬,無法快速集結。
英軍總數不多,卻在每個戰場都以多打少。

  清軍士氣極低,隊伍幾乎沒有隊列的概念,射擊時不會瞄準,亂打一氣。

  英軍遇到清軍的戰法是,遭遇後快速沖鋒短兵相接,進入白刃戰,清軍遇此皆一哄而散,英軍無傷過關。
如果隔空對射,清軍還能堅持一陣,蒙中幾槍。

  清軍缺乏訓練,文化程度為零。
炮台放炮不會瞄準,甚至炮座都是焊死的。
無法掌握正确的填藥量,炮彈打不夠射程,或者炸膛。

  總體來說,清軍舊軍戰力比起義農民軍還低,這根本不是裝備問題,完全是體制的問題。

  清軍作為一支中世紀軍隊,卻完全沒有達到中世紀軍隊的平均水平。

  而事實上,清廷的亡國之象,在所謂康乾盛世時就已經顯現。
就算沒有外夷入侵,嘉慶時的清朝也差不多該亡了。

  這麼一個政權竟延續了長達二百多年,隻能說明打仗不行,但是控制上很有一手,用幾乎沒有戰鬥力的軍隊,控制幾億漢人,這是華皇最佩服清廷的地方。

  清軍在鎮壓太平軍時,漢人團練武裝成為主力,從此朝廷也開始大權旁落。
太平軍被平定後,這些團練部隊也迅速爛掉。
同時,漢人大臣們成為封疆大吏,并開始在各個方面嘗試近代化改革,最重要的就是編練新軍。
買船練兵,花的銀子如流水。

  但此時不管是外部經濟入侵還是内部民變疊起,都已經讓清政府無力回天。

  而且,想要靠向列強國家買新式武器來建立軍隊,更是搞笑,華皇當初買的步槍生産線,并且從歐美弄來了大量的技術人員,雖然大多數是民間,作坊式的小老闆,卻非常奏效,華皇買的是技術,而不是武器。

  清廷就算是大量買軍備,列強無非就是賣更新換代的破爛給你,你和别人落後一個等級的裝備依舊打不過。

  所以,要自強就得自己點起來科技樹,然而滿清點的科技樹根本就沒發展機會,封建體制下,無論花多少錢,科技樹也是僵死的。

  另外,清政府也沒有錢,滿清能賠付巨額的白銀給洋人,這些賠款并不是直接給而是用關口的關稅抵押,以及正常的對内對外貿易的盈利來填補賠款。
這種情況下滿清的财政都因為關口貿易,得到了一定比重的增加。

  洋務派成立的銀行以及對外對内的債權投資也負擔了滿清财務上的補漏。
在原本的曆史中,北洋艦隊除了中央撥款的明面外。
李鴻章的買辦地方機構的紅利也有貼補在其中。

  從第二次鴉片戰争後的政治以及局勢來說,滿清的軍隊體制已經獨立成中央和地方兩個職能部門。

  中央隻有名義上的地方管轄權實則地方已經獨立,特别是東南沿海。
在原本的曆史中,到1900的“東南互保”後,地方和中央正式決裂。

  對于這個時代的大部分國家來說,十九世紀是民族主義的世紀,國家機器開足馬力宣傳民族主義,既可以掩蓋階級矛盾又可以應對外部威脅。

  但是對于滿清來說,這三個問題之中威脅最大的卻偏偏是民族主義,外部威脅反而是最小的一個。

  各國都沒有能力獨吞中國又不願意讓别人得手,其結果就是各國互相牽制,清朝的統治反而安如泰山。

  與此同時,清朝即便是想發動老百姓對抗洋人,也沒有動員全國的能力。
和其他國家統治階級團結一心不同,滿清依賴漢族精英鎮壓老百姓,但是又忌憚漢族精英反對他們。

  由于民族沖突,滿清統治者既沒有辦法像沙俄一樣團結統治階級合力鎮壓老百姓,又沒有辦法像法德一樣動員平民加強統治,隻能在利用漢族精英的同時提防他們,對廣大老百姓實行鐵腕鎮壓。

  華皇很清楚工業的重要性遠在購買軍備之上,所以,華皇實際上是很反對戰争的,華國在工業體系建立起來之前,消耗不起,應該極力避免正面同英軍大規模開戰,這也是華皇來英國的原因。

  半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很快到了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生日。

  伸手不打笑臉人,華皇親自到訪,又是打着為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慶祝60歲大壽的旗号,英國女王和英國政府高層,也沒有理由不讓華皇前往皇宮。

  這卻恰好落入了茹費理精心策劃慫恿的暗殺計劃。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