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甲午崛起

0526開化條件

甲午崛起 軒樟 3507 2024-01-31 01:11

  第一是因為諸如要求降低課稅、譴責“代官町役人”的腐敗行為,批判和要求幕藩統治者修正“專賣制”和亂發藩劄等施政政策,本身就具有反抗和批判幕藩統治的政治性質。

  第二是因為驅動町民打毀行動的根本精神動力,是要求改變世道的“改世意識”。

  尤其是後者的“改世意識”,才真正代表了幕末町人的階級立場和政治傾向。

  所謂“改世意識”,即要求改舊世道為新世道的思想觀念。

  這種觀念到了幕末,由于幕府政治的日益腐敗,人們要求改變世道的意識更加強烈,不僅在“落首”中常出現諸如“人所翹首以盼者,改正之世也”,而且諸如“百姓一揆”和“都市一揆”等打毀暴動也成為“改世意識”的行動表現,稱之為“改世一揆”。

  慶應二年(1866)4、5月至6月江戶町人連續發動的“改世一揆”,不僅持續時間長,“打毀劇烈”,而且波及日本全國。

  同年5月大阪町人的打毀暴動與此遙相呼應,規模擴展到西自兵庫南至紀州附近的大阪灣沿岸的幾乎全部城市,極大地動搖了幕藩的權威,沉重打擊了幕藩權力,敲響了幕府統治的喪鐘。

  日本人愛燒殺搶是有傳統的,不光表現在對外侵略上,自己内部的改革,也很愛采取燒殺搶的方式。

  萌總裁如果不是了解了這些日本倒幕運動,他就沒有辦法掌握目前日本明治維新的進度,也無法了解日本明治維新産生的條件。

  “改世意識”的高漲和“改世一揆”的頻繁發生,與幕末町人的尊王意識高漲也有重要關系。

  由于町人階級自己沒有發展到像西方資産階級那樣能夠奪取政權的程度,那麼要實現改舊世道為新世道之目的,隻有把希望寄托于天皇的權威。

  因此在幕末,“改世”與“尊王”、“反幕”,幾乎成了同義語。

  尊王意識在上方町人,特别是京都町人中表現得尤為強烈。

  倒幕運動的階級構成有:新興地主階級,他們占有大量土地,有的出租土地,收取地租,仍具有封建性質。
有的則雇人耕種,具有資本主義農場性質。
但他們的土地在法律上,仍是封建領主的産業,他們要承擔封建義務,故與幕領主有深刻矛盾,在政治上傾向資産階級,成為倒幕運動的領導者之一。

  新興資産階級,這是一個新興的階級,在政治上處于無權地位,經濟上的發展受到封建制度的限制,有很強的革命要求。
但因其處于形成的初級階段,有的人還經常投資于土地,成為新地主,具有地主、資本家一身二任的特點,因此在政治上十分軟弱,無力單獨領導一場資産階級革命運動。

  大資産階級,主要是一些居住在大城市的享有特權的大商人和高利貸者,如三井、住友、鴻池、小野等。
他們都是一些特權商人,屬于商業資産階級,同封建領主有聯系,但也有沖突,雖缺少革命要求,但并不拒絕有利于自己的改革。

  西南諸藩的大名,随着資本主義的發展,西南部的薩摩、土佐、長州諸藩的大名,也開始經營商業和手工工場,他們逐漸與商人、資本家接近,開始不滿幕府的統治.

  中下級武士,中下級武士在政治上沒有實權,經濟上常常受到将軍、大名的克扣、剝削,緻使部分武士失去生活來源,成為“浪人”。
他們“恨主如仇敵”,有的出賣武士身份,成為富人家族中的養子;有的同富人家族通婚,以解救經濟困難;有的從商,經營手工工場;有的接觸到了西方資産階級文化,産生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願望。

  通過上述途徑,部分中下級武士的經濟地位和世界觀向資産階級轉化,到19世紀中葉,這些中下層的武士就基本上資産階級化了,成為尚未成熟的資産階級在政治上的代言人,成功地領導了倒幕運動。

  1865年尊王攘夷運動向武裝倒幕轉化。

  1866年薩摩、長州兩藩的倒幕派武士結成同盟。

  1867年,年幼的明治天皇繼位,倒幕派得到天皇密诏。

  倒幕派發動政變,宣布“王政複古”,廢除幕府統治,成立新政府。

  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等為代表的維新派掌握了政權,勒令末代幕府将軍德川慶喜交出領地。

  1868年,德川慶喜聚集軍隊企圖反撲,但在鳥羽伏見戰役中被倒幕軍隊打敗,勢力被肅清。

  倒幕運動的勝利為現在正在開端的日本明治維新打下了基礎。

  早在1837年,下級武士出身的大鹽平八郎,在大阪發動武裝起義,反對幕府的暴政,有幾百人參加。

  盡管在一天之内被鎮壓下去,這次起義成為打倒幕府統治的一個信号。

  從60年代中開始,日本人民掀起了鬥争的髙潮。

  在這一過程中,日本西南部的長州、薩摩、土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級武士,迅速擴大實力,成為日本資産階級和倒幕的主要力量。

  1863年6月,幕府被迫宣布“攘夷”,随之發生了美、法軍艦進攻下關,英國艦隊進攻薩摩藩的事件。

  1865年春,長州藩尊王攘夷派領袖高杉晉作提出“開港讨幕”的戰略,決定不再提“攘夷”,轉向武裝倒幕,并與薩摩藩結成秘密軍事同盟。

  與此同時,英國也權衡利害,改變策略,援助倒幕派。

  幕府方面則投靠法國,于1866年7月發動第2次征讨長州藩的戰争。

  此時人民起義風起雲湧,沉重打擊幕府。

  長州藩聯合倒幕勢力英勇抗擊,同年9月迫使幕府撤軍。

  幕府權威一落千丈。

  1867年孝明天皇死,太子睦仁親王(即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勢力積極結盟舉兵。

  倒幕派加緊在宮廷活動,聯絡一些權貴,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獲得讨幕密诏。

  11月8日,天皇下達讨幕密诏。

  9日幕府将軍德川慶喜奏請“奉還大政”,同時卻在大阪集結精兵,妄圖以此來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時機,卷土重來,企圖反叛。

  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發布《王政複古大号令》,廢除幕府,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

  1868年初,德川慶喜潛出京都,逃往大阪,集結兵力,待機反撲,于是一場公開的内戰爆發了。

  8日及10日,德川慶喜在大阪宣布“王政複古大号令”為非法。

  1月27日,以薩、長兩藩為主力的天皇軍5000人,在京都附近與幕府軍1.5萬人激戰,在京都附近的伏見、鳥羽一帶,倒幕軍與政府軍展開了決戰。

  這場戰役,幕府軍隊全線潰敗,倒幕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倒幕軍乘勝追擊,直逼江戶,德川慶喜被迫投降,德川慶喜敗走江戶。
“戊辰戰争”由此開始。
天皇軍大舉東征,迫使德川慶喜于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戶城,至11月初平定東北地區叛亂諸藩,戰争基本結束。

  1869年春,天皇軍出征北海道,于6月27日攻下幕府殘餘勢力盤據的最後據點五廓(函館),戊辰戰争結束。

  戰争中,日本群衆的鬥争有力地配合天皇軍作戰,是天皇政府取得戰争勝利的重要原因。

  這樣,日本最後一個封建幕府政權被推翻了。

  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從京都遷往東京,并開始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即明治維新。

  倒幕運動是19世紀中期,由日本的中下級武士、高利貸商人、資本家、新興地主和西南諸藩的大名組成倒幕派,在人民群衆的支持下,武裝推翻封建幕府統治的一場資産階級革命運動。

  日本得以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迅速崛起,萌總裁認為,這種權力交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個政權被推翻,新頂替上來的政權将大量啟用新人,這樣就讓國家權力非常的集中,新生的政權總是具有這樣的特點的。

  日本本來就沒有一點大,人口成分單一,識字率高,再加上國家權力高度集中,真的就像是一堆螞蟻在搬運東西一樣,整個國家團結高效,就像是一堆螞蟻在齊心協力做一件事情,這一點,是清朝不具備的。

  就算是整個清朝的統治階級上層都達成了共識,一定要維新,要大力開展洋務運動,也不可能像日本一樣,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讓一個貧窮落後的封建國家,成長為資本主義國家。

  萌總裁的丹州倒是和日本很像,而且因為萌總裁有錢,連國家銀行都有了,所以丹州的先天特别的足,和萌總裁的身體很像,像是一個強壯的孩子!

  除了人口構成複雜這一項,萌總裁的丹州比日本人的開化條件都要好的多。

  每個開化國家,都是封建勢力和資本主義勢力鬥争出來的産物,隻有萌總裁的丹州是被萌總裁描畫出來的,不存在前期鬥争,萌總裁要做的就是将這個社會捏合成型。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