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甲午崛起

【1184卡羅爾一世】

甲午崛起 軒樟 3423 2024-01-31 01:11

  華皇聽完雅可傑琳娜克利莫娃的話,頓時眼前一亮,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和曾紀澤也若有所思。

  萌總裁則已經醒過神來了,“哎呀,雅可傑琳娜克利莫娃,你這幾年在中亞省,沒有白做,我帶你出訪,也是對了!

  雅可傑琳娜克利莫娃微微一笑:“陛下過獎了,我隻是有一點點不成熟的體會而已。

  德意志王國,也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三頂王冠之一的德意志王冠領土而論,奧地利是不是德意志?
肯定是!

  奧地利是巴伐利亞東邊區,獨立成為奧地利公國,但是無論是邊區還是公國它都是老德意志四個公國之一。

  那麼同樣以這個标準看普魯士是不是德意志呢?

  普魯士公國顯然不是,東西普魯士都是波蘭王國采邑,即使後來獲得了獨立也隻能說這個公國是沒有封君的自由邦,它沒有辦理任何法律手續加入德意志王國。

  普魯士的勃蘭登堡部分呢?
勃蘭登堡邊區是算的。

  但是勃蘭登堡邊區是斯拉夫人普利比斯拉夫建立的,大熊阿爾伯特繼承了普利比斯拉夫的勃蘭登堡領地,所以實際上普魯士王國最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普魯士和勃蘭登堡一個完全不算德意志王國領土,另一個則是有點牽強的德意志王國領土,至于18世紀的普魯士王國,一個王國怎麼可能屬于另一個王國呢?

  普魯士國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隻是因為他兼任勃蘭登堡邊區伯爵,而不是因為普魯士是德意志的一個邦。

  那麼為什麼奧地利沒有加入1871年的德意志帝國而普魯士反而加入了呢?
很簡單,因為王朝戰争奧地利戰敗了。

  那麼為什麼德國沒有進軍維也納然後奪取奧地利呢?
因為普魯士不想。

  這種不想不是基于恩賜或者憐憫,而是普魯士人絕對不能冒這種風險。

  普奧戰争以後普魯士吞并了它們從1815年合約締結以後就迫切想要吞并的橫亘在它東西兩部分領土之間的那些德意志小邦,把剩下的邦組織到北德意志邦聯裡,1870年,這個邦聯被擴大到南德意志四邦。

  所以原本拟定的憲法還是《德意志邦聯憲法》基本就是把北德意志邦聯憲法改了個名,把南德大邦也納入邦聯體系,邦聯的元首還是由普魯士國王兼任的邦聯主席,但是此時俾斯麥讓巴伐利亞國王寫了一封信,督促霍亨佐倫的威廉稱帝,于是頒布了皇帝宣言,這樣一來邦聯主席成了皇帝,邦聯也就成了帝國。

  但是南德意志四邦的權利幾乎沒有實際的損失,當符騰堡國王威脅要斷絕跟普魯士的外交關系以至于幾乎釀成帝國憲法危機的時候柏林宮廷幾乎無計可施,這就是1871年憲法留下的隐患。

  但是為什麼普魯士宮廷要留下這樣的隐患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不想吞并南德意志各邦。

  1871年之後,直到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期的德意志帝國是純然的大普魯士,軍隊、外交、政府都把持在普魯士手裡,天主教徒站人口将近30%,但是在軍隊将軍中間隻有10%。

  1871年的德國皇帝宣言是普魯士宮廷對民族統一要求的唯一讓步,也絕不會有更多的讓步了,你們要一面國旗那就給您們一面國旗,你們要一個皇帝那就給你們一個皇帝,至于其它的不好意思沒有了。

  俾斯麥是一個普魯士貴族,他想要利用民族統一運動,但不會真的對民族統一運動做出讓步。

  普魯士還必須是普魯士,帝國隻是普魯士的工具,必須掌握在普魯士手裡,帝國宰相由普魯士總理兼任,而帝國甚至沒有自己的外交大臣隻有外交國務秘書。

  帝國的外交必須掌握在普魯士總理手裡。

  而假如1871年建立一個大德意志,奧地利南德意志四大邦,都加入這個帝國,其中的奧地利甚至不足以成為一個邦,因為哈布斯堡君主已經放棄了奧地利。

  那麼帝國之内天主教人口會災難性的曾長,變成一股無法無視的力量,其實即使在小德意志帝國天主教中央黨也變得扔帝國頭疼,如果再加上奧地利,加上維也納那一大票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和滿腦袋幻想的民族主義者。

  普魯士貴族們還能保住大普魯士麼?

  越是對歐洲的這段曆史深入了解,華皇就越是覺得好玩,華皇認為,十九世紀末期的華國,隻要擺脫了清廷這艘破船,即便是遊泳前進,也能跟上列強的腳步,更何況,華皇領導下的華國,現在已經不是遊泳的實力了,至少算是一首巨大的龍船!

  華皇隻是要逐步給這艘龍船改造成鋼鐵戰艦,加上機械動能!

  為什麼普魯士獲得德國統一的主導權之後,大德意志方案就被放棄了呢?

  因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當時的領土并不止奧地利,還有今日的捷克,匈牙利,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包括意大利,波蘭,羅馬尼亞的一部分。

  奧地利皇帝的頭銜除了奧地利皇帝(原為奧地利大公,1805年為了應對拿破侖稱帝,奧地利也稱帝國,一年後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侖強迫解散,奧地利皇帝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繼續皇帝稱号的依據),還有匈牙利國王,波西米亞國王,後來還有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國王等頭銜。

  哈布斯堡家族不可能放棄這些領地加入新生的德意志帝國,而匈牙利人等等也不可能跟随奧地利一起加入德國人的民族國家。

  假如奧地利在被普魯士打敗以後發生的政治危機中解體,匈牙利等領土獨立出去了的話,那麼奧地利單獨加入德意志帝國,是非常有可能的。

  而實際情況是奧地利最終實現了和匈牙利的妥協,通過把原本的奧地利帝國轉型成奧匈二元帝國,維護了帝國的統一,但同時也就讓國家從德國人主導的國度變成了一個多元國家,也就斷絕了加入德意志帝國的可能。

  神羅是由大大小小的諸侯國組成的聯盟。

  曆史上德意志指很大一片地區。

  在這片土地上有兩個國家最有希望統一神羅,一個是霍亨索倫家族的普魯士,一個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

  然後關于統一,曆史上有兩個方案,一個是小德意志方案,即由普魯士統一北德意志,後來的德意志帝國基本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成立的;另一種就是所謂大德意志方案,即要把奧地利也包括進來,但問題很明顯,兩強合并,那誰是老大呢。
這就很難搞了。

  曆史上著名的奧地利外相,反法同盟的堅定支持者,與法國的塔列郎并稱歐洲兩外相的梅特涅也是堅決反對合并的。

  自13世紀以來,神羅的皇帝權力就已變的十分弱小。
真正掌握實權的是各個”王國“,”公國“,”教區“的首領。

  1618-1648,三十年戰争。
結局是天主教聯盟戰敗了,奧地利進一步失去在德意志地區的話語權,可以說實質上神羅已經滅亡了(1806皇帝正式下台),而普魯士崛起了。

  普魯士後來居上,并不是德意志正統。

  1648-1866,随着普魯士崛起,它開始尋求在德意志地區的領導地位。

  德意志民族主義“的呼聲中要求統一。
但奧地利不甘心啊,普奧戰争打了一架,也不低頭。
俾斯麥說算了不打了(一共就打了7周),統一的差不多了(主要是南德意志的巴伐利亞之類),搞内政吧,這個問題日後再解決。

  即使在普奧戰争之後,奧地利仍然是個龐然大物,普魯士不可能直接吞并奧地利。

  而德國統一之後,出于歐陸制衡的考慮,也必須要聯合奧地利以對抗俄法。

  一點點大的歐洲,一點點大的德意志想要統一都這麼難,實際上,在這個時候,華皇的腦中依然沒有一個要到歐洲來搞事情的宏觀概念。

  目前,在華皇的心中,歐洲隻是他的競争對手罷了,不但是華皇,整個華國的官員階層,基本上也都是這樣的想法。

  華國到現在為止,依然是自保都成問題的,所以,曾紀澤才在很多時候無法理解華皇的雄心壯志,覺得華皇有時候偏于自大。

  但李鴻章卻越來越覺得華國已經是亞洲霸主,在亞洲範圍内,不要說自保,而是應該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華皇出訪歐洲期間,并沒有給李鴻章什麼明确的指示,沒有去具體指示李鴻章在日本應該硬一點,還是應該軟一點,而李鴻章同志是越來越硬了!

  李鴻章也的确是一把政治好手,雖然采取的外交态度偏硬,但是日本的英國人和法國人,卻被李鴻章拉攏的很好,即便是英國政府已經發出了強悍的限時令!
限令華國所有的軍隊和老百姓都要在六月一号之前退出日本。

  但是,在日本的英國人的軍隊和法國人的軍隊卻沒有增加,據李鴻章給華皇發來的報告,李鴻章認為華皇無需擔憂。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