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曆史的拐點

春秋争霸

曆史的拐點 歐陽悟道 1333 2024-01-31 01:13

  春秋争霸是發生于春秋時期的重大政治事件。
平王東遷後,奴隸制開始衰落,周王室力量衰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削弱。
各國諸侯先後出現了旨在掠奪土地、人口、财物的長期争霸戰争。
争霸角逐中出現的“春秋五霸”,一般認為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位真正的霸主。
齊國位于今山東半島,靠山臨海,進可攻,退可守,處在戰略要地。
襄公在位時,齊曾一度強盛。
襄公死後,避難在外的兩個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趕回齊國。
在鮑叔牙幫助下,小白搶先返齊,路上遇到公子糾的師傅管仲放箭刺殺,但逃過這一劫,奪得君位。
小白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不記一箭之仇,起用管仲為相,開始了争霸大業。
管仲的改革強化了對國家的控制,有利于政局穩定,為對外争霸奠定了堅實基礎。
公元前681年,齊約8個諸侯會盟于北杏,但魯、衛、曹、鄭拒不出席,齊便以此為借口讨伐魯。
公元前680年,齊又聯合陳、曹伐宋,并請周王室派軍相助。
宋被迫求和。
公元前679年,齊、魯、宋、衛、陳、鄭在衛國的鄄會盟,齊桓公成為諸侯長,這是他稱霸的開始。
此時南方的楚國也日益強大,齊桓公就率齊、魯、宋、衛、陳、鄭等8國侵蔡伐楚,直抵楚境,楚不得已而求和。
兩方訂立“召陵之盟”,楚承認了齊的中原霸主地位。
公元前651年,齊在葵丘召集諸侯國會盟,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
齊桓公的霸主業績使周王天子虛位得以保持百年之久,同時也避免了北方少數民族對中原地區的踐踏。

  齊桓公死後,霸權移至晉。
晉本是小國,經獻公兼并小國、攻伐戎狄後逐漸強大。
獻公晚年因為廢嫡立庶,迫使公子重耳在外流浪19年。
公元前636年重耳返晉即位時已60多歲,稱晉文公。

  當時,周王室發生内亂,晉文公約會諸侯平定叛亂,迎周襄王複位,提高了自己的威望。
後來在城濮大戰中,晉與宋、齊、秦聯合,大敗楚軍。
晉文公在踐土會盟諸侯,周襄王正式冊封他為侯伯,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以後的80年間,晉楚間的鬥争成為大國争霸的主要内容。
文公死後,晉國霸權受到南楚和西秦的威脅。
楚莊王任用孫叔敖,勵精圖治,開始争霸中原的大業。
公元前598年,楚攻打鄭,晉派兵來救,被楚打敗。
兩年後楚又征服了宋國,中原小國紛紛依附,楚莊王遂成為中原霸主。
春秋後期,晉楚之間勢均力敵,争伐比以前減少,進入了二強相持階段。
兩次弭兵(和平)會盟之後,晉楚平分霸權,黃河流域的争霸戰争告一段落。

  當時,還曾有宋襄公、秦穆公欲争霸中原而未遂的情況,在長江流域的吳越之間的争鬥,構成春秋争霸的尾聲。
吳王阖闾于公元前515年即位,重用伍子胥、孫武等人治理國家。
公元前506年吳大舉攻楚,五戰五勝,見楚大勢已去,便轉而與越争雄,但卻被越王勾踐所敗,阖闾戰死。
其子夫差即位,繼續攻打越國,并于前494年打敗勾踐。
夫差便揮師北上去問鼎中原。
勾踐卧薪嘗膽,在大夫範蠡輔佐下,暗中整頓,壯大力量,于前473年滅吳,一時号稱霸主。

  春秋的争霸戰争,盡管造成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的局面,但它沉重打擊了西周以來的貴族統治體系,使國家數量減少,換來了區域性統一,同時也使各國實施改革,增強國力,促進了生産的發展。
戰争還促進了華夏民族與少數民族的融合,有着一定的積極意義。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