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全面改革
隆安元年,八月,天子下旨敕封大都護衛朔為雍王。
诏命一出,天下嘩然。
雖然這并非大晉第一個異姓王,但之前不管是前燕、還是代國都有一個顯著特征。
即慕容皝、拓跋猗盧都出身胡虜,與衛朔出身炎黃苗裔有本質區别,由此造成的影響也大為不同。
外界在驚駭之餘,更多的還是悲哀和默然。
一些見識深遠之輩已看得分明,時至今日朝廷日漸式微,大晉已是名存實亡。
而這無疑将助長一些人野心,讓他們加快謀逆腳步。
不管外界是何反應,反正河西上下十分高興大都護進封雍王。
而最欣喜者,莫過于敦煌郭氏。
想當年,郭家迫于無奈才将郭媛嫁與衛朔,誰成想一眨眼衛朔竟已貴為王侯。
而更讓郭家興奮的是,河西已隐隐有了一統天下之迹象。
若衛朔最終真成了天下之主,那敦煌郭家必将也跟着水漲船高。
不理會外界紛紛擾擾,等将崔宏、王谧送走後,衛朔準備借封王機會,進一步推動政務改革。
說起來,衛朔入主河西以來,已相繼推動了數次政務改革。
不管是軍政分離也好,還是推行科舉、力行法治也罷,都是為夯實其統治根基。
而經過十年不斷努力,眼下根基已紮牢靠,他終于能大刀闊斧地推行進一步改革。
目前,河西政務是由都護府處理,并由左、右長史牽頭負責。
這套機構差不多已運行了近十年,為河西強大做出了卓越貢獻。
但随着地盤越來越大,都護府已漸漸不能滿足當前需要。
嚴格說,河西政權更像是由權臣獨自掌握的“霸府”,而這也是魏晉以來的政治常态。
魏晉兩朝都是由手握軍事力量的權臣逐步建立起來的,他們組成一套機構,完全在正規官制以外,自由行使職權。
自從魏晉開此先例,直到南北朝,一般制度都是由臨時措置而逐漸成為習慣的。
不然,衛朔那樣在河西折騰,竟也沒引起多大波瀾,正是因為大家已早見怪不怪。
但今日随着衛朔封王,疆域又擴大到了一定程度,再像以前那樣顯然不行。
可以說今天衛朔此舉幾乎是在為日後新帝國設計政權組織,由不得他不盡心、小心。
在正式調整機構前,衛朔先要跟崔浩、宋繇、張湛、崔宏、宗暢、史暠等幾名重要心腹通通氣。
這天,在偏殿内,衛朔與一衆心腹齊聚一堂,熱烈讨論着調整機構事宜。
機構調整不單單是簡單的人事任免,更多地将牽扯太多利益糾紛,當中有很多值得商榷的東西。
“孤仔細考慮了一下,我們可以吸收漢魏晉等朝某些長處,再結合自身優點,最終再拿出符合河西實際的組織機構。
”
“不提其他,其實三省制就很不錯。
”
“曹魏時期,尚書不再是丞相屬官,而成為獨立的政務機關。
尚書省設尚書令一人,尚書左、右仆射各一人。
”
“且由于中書省的設立,尚書省不再決定政策,改為負責具體國務的處置,與都護府職責有異曲同工之妙。
”
“按規定,尚書省下設五曹,即吏曹(掌官員遷調)、左民(掌人民戶籍、稅賦)、客曹(掌屬國、邦交事務)、五兵(掌軍官選任與軍隊訓練)、度支(掌國庫)治事。
”
“每曹設尚書一人,尚書之下設侍郎、郎中等官。
”
“并有殿中、吏部、駕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庫部、農部、水部、儀曹、三公、倉部、民曹、二千石、都官、中兵、外兵、都兵、别兵、騎兵、考工、定科等二十五郎,以協助尚書分領諸務。
”
“朔以為可在曹魏尚書省基礎上,進行增減、修改,以滿足河西需求。
”
“比如曹魏尚書省下設諸曹太少,分工也不明确,這些都需要徹底推倒重設。
”
“另外,曹與部的稱呼糾纏在一起,需要進一步劃分清晰。
”
“經初步考慮,新尚書省将設吏、度支、戶、農、工商、學、轉運、外務等八部。
”
“從今以後,尚書省各曹一律改稱部,各部主官為尚書、副手為左右侍郎。
”
在場衆人聞言頓時明了,大都護這是把都護府那一套換個牌子弄到了尚書省名下,看來以後尚書省将主管全部政務。
想到這兒,衆人内心一下子火熱起來,紛紛盯上了各部尚書之職。
至于尚書左右仆射,不出意外,自然将落到兩大長史手上。
衛朔似乎洞悉了衆人心思,他接着道:“鑒于尚書省權重,為了給予制衡,朔将增加門下省職權,賦予其審計、督察之責。
”
“門下省設左右散騎常侍,下領審計部及數量龐大的議郎,議郎分戶、學等曹,分别對應尚書省各部,其日常職責是對各部進行審計、監督。
”
“說得通俗一點,便是尚書省決定錢怎麼花、花哪裡,而門下省則決定錢該不該花、花得對不對。
”
“也就是說,尚書省每花出一筆錢财,都必須得到門下省同意與監督。
”
此言一出,讓原本對眼熱尚書省的官員頓時猶豫起來。
因為他們發現尚書省并非有想象中那麼好,幹什麼事都有人看着,一不小心還會弄自己一身騷。
崔浩、宋繇、史暠、宗暢、張湛等人則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在他們看來,雍王将傳統尚書省、門下省改的面目全非,完全是在貫徹其分權、制衡思想。
然而衛朔依然不罷休,他又開始對中書省大動幹戈。
魏晉以後,對中書省的官員特别看重,皇帝常委以機要重任,于是中央機關的主要權力便逐漸移到中書省了。
而尚書省逐漸被疏遠,尚書令隻執行日常政務而已,不能參與機要。
今衛朔将權重歸尚書省,等于削弱了中書省權柄。
于是,中書省被衛朔賦予了立法大權。
“從今以後,河西治下中書省才有權頒布法律、法規。
”
“除此之外,任何部門或者人包括本王在内,都無權私自推行新律法、更改稅率。
”
“中書省主官為左右中書侍郎,下領名額為單數的郎中。
”
“任何一項法律頒布,都必須獲得半數以上郎中同意。
”
“而有資格擔任郎中者,必須是擁有勳位之人,不然哪怕你出身豪門,也無權進入中書省任郎中。
”
“如今河西治下至少有數千名獲得勳位的人,為了保證公平,須按地域、職位等不同盡可能的從中挑出涵蓋範圍最廣的人群擔任郎中,名額暫定為三百六十五個。
”
衛朔将立法權賦給中書省,卻又擔心被世家貴族把持,這才定下上述規矩。
目前,獲得河西勳位者大部分為寒門庶族出身,其中既有作戰勇敢的士卒,又有種地技術高的農戶,還有認真繳納稅賦的個體戶。
甚至包括、教書育人的先生,創新技術的工匠等等,幾乎是各行各業代表,但偏偏沒有世家子弟在其中。
“最後,除了三省之外,尚有監察總署、大理寺、巡檢總署等監察、司法機構,分别負責調查、審判、抓捕之權。
”
“這三大機構與三省并列,直接向本王以及内閣負責,其他諸如三省各級官員無權對監察總署、大理寺、巡檢總署指手畫腳。
”
“至于内閣是什麼……等下再說。
”
“介紹完了政事方面,孤再來談談軍事機構改革。
”
“我意撤銷将軍府,改設樞密院,下轄五部一監兩署,地位等同于尚書省各部。
”
“分别為參謀部(原參軍司)、陸軍部(原步兵司、騎兵司合并)、水師部(新設)、府兵部(原府兵司)、聯勤部(原聯勤司)、軍情署(原斥候司)、軍器監、軍法署。
”
“而侍衛軍司從今天起不再歸樞密院管理,由新成立的内衛部掌管。
”
“其下轄侍衛軍司、錦衣衛兩大機構,直接向孤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