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185章 化胡為夏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瘋子161414 3044 2024-01-31 01:13

  望着劉勃勃、叱幹阿利逐漸遠去背影,宋繇眉頭緊皺,他想不明白衛朔為何還留着劉勃勃。

  在宋繇眼中,其實在奪取朔方後,劉勃勃就該被除掉,哪還容得對方隔三差五來找事?

  “體業欲言又止,可是有什麼難言之隐?
還請直言相告,朔洗耳恭聽便是。

  “主公,劉勃勃此人薄情寡義,今日又大鬧都護府,您為何不趁機除掉他?

  “體業有所不知,朔以前優容他,乃是因為此人還算是個人才,打算培養一下收為己用。

  “且當時欲奪朔方,還需拉他做幌子,因此不能薄待對方。

  “而眼下不重懲他,是需要用他以及叱幹阿利做表率,以方便在朔方推行漢化改革。

  “大半年來,伯淵一手推行新政,一手扶持新天師道,總算在朔方成功站穩腳跟。

  “但離真正将朔方變成河西根基之地,還相距甚遠。

  “如今羌胡叛亂已被鎮壓,北魏又遣使來和,内外條件已然成熟,到了進一步推行漢化改革的時機。

  “原來如此,怪不得主公勒令叱幹阿利改漢姓,原來是為了推動漢化改革。

  很快這場由衛朔推動、崔浩具體實施的偉大改革,率先在朔方全面推行開來。

  第一項改革:穿漢服。

  公元391年,十月,衛朔以大都護名義下令改革服飾制度。

  規定河西臣民(廂軍府兵除外)一律改穿寬袍大袖的漢服,不得再穿束身窄袖的胡服。

  胡族自進入中原以來,一直沿用各自服飾,并且在胡人統治下,命運多舛的北方漢人也俱都穿着各色胡族服飾,甚至有時候胡族服飾乃是“國服”地位。

  衛朔推行的漢化改革,首先拿服飾開刀,自有其道理。

  在古代,服飾也即“衣冠”,它并非簡簡單單地是一件衣服。

  那些花花綠綠的布料上,附加着很多額外的精神價值,既是一個民族的外在特征,又是一個民族區别于其他民族的最直接體現。

  中國人一向自稱“華夏”。

  而《尚書》對其解釋是:“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服章也,即指服飾,衣冠。

  而如今河西推行的服飾改革,就是讓象征着野蠻和落後的胡虜服飾完全消失,讓象征着文明和進步的漢族服飾重新占據統治地位。

  除此之外,讓胡人改穿漢服也能減少民族矛盾,增強胡人對華夏的認同感。

  第二項改革:說漢語。

  西方有句名言,即若想消滅一個民族,最好的辦法就是消滅承載它的語言。

  語言是一個民族最本質的特征,是一個民族的皿液,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

  所以,語言改革也是漢化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環。

  對此,衛朔親自定下規定:從各級官吏開始,逐步消除其他諸胡語言,全部改說漢語。

  為了起到震懾作用,衛朔還跟臣下演了一場戲。

  當時在會上,衛朔提出要短時間内消除胡語,并給出了具體方案。

  “自今日起,河西當斷絕胡語,一律習從正音(即漢語)。

  “年三十以上者,因習性難改,容許慢慢學說漢語。

  “三十以下,凡在朝廷之人,應一律立即改說漢語;若有明知故犯,當降爵罷官。

  “如此循序漸進,風化可煥然一新!

  “朔可不想數世之後,中原全是被發左衽之輩。

  這時,早得授意的宗敞立馬站出來反駁道:“天下四方語言很多,有誰規定它是正音呢?
哪種語言方便,哪種語言就是正音!
何必還要改舊從新。

  此番言論一下子觸怒衛朔,其當即對宗敞表示:“卿太讓本都護失望了,應當讓禦史拿你治罪。

  宗敞聞言急忙摘下帽冠謝罪,承認自己錯了。

  這本就是一場戲,衛朔哪舍得真殺了宗敞?

  隻要達到殺雞儆猴的目就可以了,因此他順勢赦免了宗敞,并下令推行漢語。

  第三項改革:改漢姓。

  服飾變了,語言變了,衛朔接下來要做的是更改“名份”。

  在改穿漢服之後,衛朔以大都護名義行文朔方,要求所有胡人全都改原有姓氏為漢姓。

  叱幹阿利年長幾分,早看出了漢化改革的厲害之處,而劉勃勃年幼,隻認為改姓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原本衛朔認為劉姓挺好,不料劉勃勃卻非要自己改姓。

  他還振振有詞道:“我家祖先,從北遷到幽朔,改姓為姒氏,因為語言和中原不一樣,所以随母氏姓劉。

  “而兒子随母親的姓,卻不合乎華夏禮儀。

  “古人氏族沒有常規,有的是用出生地作氏,有的是用祖父的稱号作氏。

  “我準備根據義理改姓,叫赫連氏,希望能和上天的意願相同,長久地享有無盡的吉慶。

  看着曆史上有名的赫連勃勃大王在自己眼皮底下誕生,衛朔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或許衛朔都沒想到,他今日這一番舉措,讓大批胡族大姓徹底融入華夏民族,并逐漸與漢族融合,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貴族群體:關隴貴族集團。

  關隴貴族崛起于西北,其中胡漢人才混雜,不隻會做坐而論道,大多數人是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

  正是靠着這一批“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斑斑大才,衛朔才建立起一個空前偉大的帝國。

  第四項改革:通婚姻。

  所謂通婚姻,即提倡胡人和漢人互相通婚。

  在此之前,漢人和胡人之間有一道界限分明的鴻溝。

  兩個族群在鴻溝的兩岸互相對望,充滿了戒備以及其它各種複雜的情感。

  衛朔提倡互通婚姻,其實就是在填平這道鴻溝,他想讓漢族和胡族從相互戒備向水乳交融轉變。

  而皿統的交融,無疑能加速胡族的漢化進度,漢人和胡人的後代,當然會以漢人的形象出現在華夏。

  衛朔更是拿自身做榜樣,連他都取了氐秦公主為妾,其他世家、官員更不應排斥胡族。

  為此,他還積極撮合自己屬下,相繼替沮渠蒙遜兄弟、崔浩、寇贊等人與胡、漢豪族相互聯姻。

  第五項改革:改籍貫。

  這一措施的主要内容是:所有居住在朔方的胡人,在注冊其戶籍時全部改稱朔方人。

  于是乎,大量從天南地北彙聚而來的各部胡人,無一例外都成了地地道道的朔方人,這項措施徹底斷絕了胡人尋根問祖的可能。

  衛朔這些漢化改革舉措,如疾風吹勁草,轟轟烈烈,勢不可擋。

  雖然有許多胡人心懷不滿,但懾于河西威勢,也隻能乖乖地服從。

  毫無疑問,這場由衛朔推動的漢化改革是相當成功的。

  它以犧牲胡人為代價促進了河西内民族融合,減少了胡漢之間的民族差異和民族隔閡。

  使北方遊牧民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上逐漸與漢族趨同,使中華文明在曆經劫難之後再次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其實說起來,影響是雙向的,胡人被漢化的同時,漢人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胡化”了。

  這場改革雖然在朔方掀起滔天巨浪,但得益于外部良好形勢:北魏忙于北伐、後秦欲覆滅前秦,都無暇理會河西,又加上數萬河西軍嚴陣以待,總算讓改革平穩推行下去。

  河西這場漢化改革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快。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眼下形勢容不得衛朔亦步亦趨,隻能采取狂風暴雨般模式。

  好在朔方不大,即便有什麼動亂,也能被迅速鎮壓下去,因此大體上改革還算順利。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