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輿論之争
p
出乎大部分人預料,可又在一些人預料之中,王谧北上之行并不十分順利。
他不僅沒能緩和世家與雍王矛盾,反而使中原局勢變得愈發動蕩不安。
有了王谧這個‘禦史’在,中原世家子弟膽子似乎大了許多,聯手掀起了滔天輿論浪潮。
他們以遵用祖宗舊制為旗号,大肆诋毀河西新政,并将均田制歸為‘亂政’、‘暴政’。
世家名士們不顧事實真相,造謠生事,甚至連雍王本人都被冠上了‘暴虐’之名。
他們聲淚俱下地大聲疾呼,要求雍王聽從‘民意’,立即罷黜新政,以向中原‘萬民’謝罪。
這波輿論攻勢來勢洶洶,大有不将河西新政摧毀絕不罷休之勢。
面對中原世家無端诋毀,河西上下憤怒萬分。
“諸位,如今外界輿論洶洶,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争已悄然打響。
”
“這些世家名士在中原各地頗有名望,其言論在庶民百姓中有着不小影響力。
”
“而眼下正值推行均田制的關鍵之際,如若不能赢得這場輿論之争,恐将使之前全部心皿付之東流。
”
聞言,崔浩、高湖、魯宗之等人面色凝重地點點頭。
他們深知雍王所言絕非杞人憂天,如今外界輿論洶洶确已影響到中原穩定。
這一次發動輿論攻勢,中原世家顯然是有備而來。
除了借了王谧北上中原之機造勢外,他們還抓住河西不以言罪人這個‘漏洞’,開始大肆非議各項新政。
剛開始中原世家尚有些顧忌,可後來見雍王真不拿他們怎麼樣,遂愈發肆無忌憚起來。
而一些百姓受了世家言論蠱惑,竟然真地開始懷疑均田制等新政,甚至連有些地方官吏也變得人心惶惶。
“說實話,孤恨不得馬上派人将那些造謠生事的世家子弟給抓起來!
”
“但正如伯淵所言,輿論問題,終究要用輿論力量來解決。
”
“冒然動用其他手段治标不治本,還等于給了敵人‘青史留名’機會。
”
“孤可不願當這個冤大頭!
”衛朔自嘲道。
這場輿論之争已引起天下矚目,動用暴力手段不僅無助于解決當前輿論危機,還會讓衛朔陷入政治上被動。
最好辦法,莫過于從輿論上徹底擊敗中原世家,把世家流毒連根拔除,使其永世不得翻身。
“不知爾等具體有何對策?
不妨直言,孤洗耳恭聽。
”
“殿下英明!
既然敵人改用了文鬥,河西不妨也從輿論上入手。
”崔浩侃侃而談道。
“臣建議分兩步走,首先要全面動員河西境内各大學堂山長、博士、教授。
”
“讓他們在報刊上發表文章,與中原世家展開正面辯論。
”
“世家名士尤擅詭辯,此舉怕是無法讓其屈服吧?
”衛朔遲疑道。
“确如殿下所言,那些世家名士嘴皮子十分利落,絕不會輕易屈服。
”
“而此舉目的在于營造聲勢,避免百姓單受世家輿論影響。
”
“等外部形勢緩和,再對世家發動緻命一擊!
”
“何為緻命一擊?
”
“嘿嘿!
正所謂事實勝于雄辯。
”
“那些世家名士言辭再慷慨激昂,再惡意造謠、诽謗、中傷,卻也抵不過一樁樁事實真相。
”
“事實真相?
”衛朔若有所思。
“殿下可還記得臣曾處理過白馬寺騷亂一事?
”
“當然記得!
多虧伯淵處置及時,才沒有釀成大禍。
”
“嘿嘿,鎮壓騷亂期間,臣搜集了不少世家黑材料。
”
“臣以為可從這些黑材料入手,從而徹底地将世家搞臭。
”
“具體當如何做?
”衛朔兩眼放光道。
“眼下那些世家名士俨然把自己當成了聖人,自以為是真理化身。
”
“他們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河西新政大肆批判,還對殿下橫加污蔑。
”
“哼!
殊不知他們早就頭頂生瘡、腳底流膿,從内而外壞透了!
”
“尤其他們對寒門庶族壓榨十分殘酷,寒門子弟早恨不得将世家生吞活剝。
”
“可以往世家主宰天下,寒門子弟有冤無處伸張。
”
“這一次殿下不妨借力打力,用寒門把中原世家名聲搞臭,搞得他們一輩子擡不起頭來。
”
“臣請殿下在洛陽組織一場大審判,專門幫寒門狀告世家大族。
”
“臣倒要看看,當那些自持己身清正的世家,當面對自家龌龊時會是什麼嘴臉。
”
“好!
伯淵此計甚妙。
”
“若能發動寒門力量,必能讓世家醜惡嘴臉曝光于天下人面前。
”
“既然世家認為他們天生就該擁有特權,那河西就從法理上、道德上全面駁倒他們。
”
“我們不光要在政治上、軍事上戰勝世家,還将在思想上取得勝利。
”
“惟其如此,河西才算在中原真正站穩腳跟。
”
不得不說,崔浩之議讓衛朔眼前一亮。
甚至他還進行了發散思維,差點兒要弄一本漢奸錄出來。
隻不過他隻能在心中想想罷了,卻不敢冒然實施。
畢竟若真按漢奸标準來算,恐連河西上下幾乎也很難有幾個人撇清。
因為幾乎每人家中祖輩或父輩,甚至本人,都曾為胡虜效力過。
然而即便無法拿出華夷之辨大旗,僅靠崔浩手中掌握的世家黑材料,也足夠了。
……
衆人計議已定,立即行動起來。
很快在衛朔授意下,河西各大學堂博士、教授紛紛在報刊上發表文章。
他們紛紛為河西新政唱贊歌,并與中原世家展開激烈辯論。
有不少人更是毫不客氣地斥責中原世家,認為他們隻顧自家享受,不顧庶民百姓死活,乃天下最大的無恥之徒。
對于河西文人反駁、指責,中原世家非常氣憤,也不認同對方觀點。
雙方為了辯出個對錯直接吵成一團,頓時看懵了一衆吃瓜群衆。
不過,衛朔終究還是小觑了中原世家影響力。
畢竟他們盤踞中原已數百年,想要擊敗他們談何容易?
即便占了報館之利,河西在這場輿論之争中,也僅僅維持了個不勝不敗之局面。
正如崔浩所言,那些世家子弟沒有屈服,依舊通過各種渠道與河西文人展開辯論。
雖然暫時沒能擊垮中原世家,但衛朔并未感到遺憾,因為他知道很快将對中原世家發動緻命一擊。
另外,在這場輿論大戰當中,新天師道竟起到了意想不到之作用。
在各地天師、道長、真人影響下,天師道教衆幾乎沒有受世家言論影響,他們堅定地站在了河西一方。
在一片紛紛擾擾中,這場驟然興起的輿論紛争,漸漸進入相持階段。
中原世家跟河西雙方各執一詞,吵成了一團,誰也說服不了對方。
正當雙方争執不下時,河西忽然另辟蹊徑。
雍王對外宣布,将在洛陽舉行一場特别審判,目的在于為中原庶民百姓伸冤。
為了保證公平公正,衛朔不僅力邀司徒王谧到場監督,還允許世家子弟旁觀審判過程。
河西此舉用意自然逃不過中原世家法眼,他們也知道自己有不少把柄握在河西人手上。
他們更清楚一旦被河西抖露出來,他們恐将徹底地名聲掃地。
而對世家名士而言,若是沒了名聲,将從此變得一文不值。
惶恐之餘,中原世家紛紛表示洛陽審判,乃是河西故意污蔑。
由于審判事關重大,上上下下都在關注,以至于各路人馬紛紛趕往洛陽。
而對中原這場輿論之争,除了當事雙方外,還有一些人或勢力也在暗中關注局勢走向。
雍王與中原世家之間針尖對麥芒,無疑讓慕容德、拓跋珪為之歡喜不已,甚至巴不得中原就此陷入動亂。
然桓玄不同,他不希望中原爆發動亂,以免影響将來北伐南燕。
為此他才派出王谧北上,希望調停中原世家與河西間紛争。
但很顯然,中原局勢發展已超脫了桓玄預料。
甚至因為過于偏袒雍王,讓一些世家開始對他心生不滿。
盡管這份不滿還十分微小,但也讓桓玄腳下根基有了細微裂縫。
而這條裂縫,正随着河西與中原世家之間沖突加劇,一步步變大。
等将來某一天,當桓玄再也無法保護世家利益時,桓玄将會被世家徹底抛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