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極度震驚
p
從桓振那裡得到準信後,桓謙、卞範之不敢怠慢,急忙去聯勤司交錢拿文書。
若無意外,等過幾日,他們便可憑相關文書,去軍器監拿貨。
直到将那一沓輕薄薄的文書紙張揣到懷中,桓謙、卞範之才算松了口氣。
眼看天色将晚,兩人也忙活大半天,正值饑腸辘辘,遂拐彎兒進了路邊一家酒樓。
這家酒樓占地極廣,上下足有五層樓高。
倆人剛一進去,便有一名夥計主動上前招呼。
信步上樓,桓謙、卞範之找了個靠窗位置坐下,又随口點了酒菜,便甩開膀子胡吃海塞起來。
等肚子有了七八分飽,桓謙、卞範之這才主動放下碗筷,開始閑聊起來。
不料,兩人正說着,忽然旁邊傳來一陣叫賣聲。
“賣報紙啦,賣報紙啦,新鮮出爐的《河西旬報》”
“名人轶事、時政要聞、百姓日常,盡在《河西旬報》”
報紙雖然誕生才一年多時間,卻已深深影響了河西人生活,無論大事小情都能在報紙上找到相關報道。
一年來,有起碼十幾名官員因被報紙揭露罪行而被督察司、大理寺拿下、定罪。
在河西,上到達官貴人,下到普通百姓,幾乎人人關注報紙。
有人從中了解隐藏的商機,也有人通過報紙關心時事,還有人将報紙當成一種消遣。
桓謙、卞範之雖然是初來乍到,卻也聽過報紙名頭,更知道《河西旬報》主編正是長沙郡公後人陶潛。
此人以筆鋒犀利、嫉惡如仇、剛正不阿聞名河西,深受普通百姓喜歡。
當年轟動一時的張掖貪腐案,據說也是陶潛隐姓埋名暗中調查出來的。
也正因此,他主筆的《河西旬報》迅速成為河西第一大報,影響力日益擴大。
“賣報的,給我兩份兒。
”
“好咧,一共六文錢!
”
付完錢,桓謙将其中一份丢給對面卞範之,他自己也迫不及待地打開了手上報紙。
隻見上面擡頭便印着《河西旬報》,下面是一行稍小的字:太元十九年十月第二刊。
桓謙懷着别樣的心仔細看了起來,隻見首版開頭是一篇文章,标題赫然是《慶賀大都護率軍收複并州》。
這篇文章洋洋灑灑數千字,足足占了一個版面。
詳細介紹了河西軍攻取并州、滅亡西燕的全過程。
除了對大都護衛朔本人給予歌功頌德外,連一些表現出衆的将領也得到表揚。
令桓謙意外的是,他侄兒桓振也赫然在列,并且還是屬于重點介紹對象。
文章中對桓振斬首行動給予很高評價,将其與檀道濟、蒯恩等被譽為河西軍後起之秀。
桓謙看到這裡,除了為侄兒感到驕傲外,心中始終為桓振不能為桓家所用感到些許遺憾。
浏覽過頭版頭條,接下來内容多是經濟民生方面。
比如莫某地又開墾荒田數千畝,秋收新糧若幹萬斤,出産棉布若幹萬匹,鋼鐵、煤炭數十萬斤等等
看着讓人咋舌的數字,桓謙、卞範之兩人不由暗暗吃驚,這些還隻是河西龐大實力的冰山一角而已。
以前他倆對河西隻是有個朦胧印象,如今卻能深深感受到,在表面浮華下,孕育着巨大能量。
“宜陽侯,河……河西真……真是太出乎預料了。
”
桓謙聞言苦笑幾聲道:“嚇嚇~其實說起來也不算意外,大都護若沒有三分實力,如何能縱橫北地?
”
“更别說,大都護還将嚣張了近百年的胡虜壓在身下。
”
兩人感歎幾聲後,又埋頭看了下去,報紙接下來重點介紹了正在修建的姑臧至上邽段水泥直道。
該直道屬于東西大動脈一部分,共分三大段,分别為姑臧至金城段、金城至狄道段、狄道至上邽段,
眼下已修完三分之一路段,剩下的也将在今後兩年内完工。
文章最後還将官府給出的雇工工錢一一刊登出來,并提醒那些雇工,若有人克扣工錢,可随時到報館舉報。
看完報紙第一版,桓謙足足楞了有一刻鐘。
原本他以為報紙隻是一些文人受衛朔指使而弄出來的樣子貨。
不料,通篇看下來,報紙上文章不僅言之有物,且主題思想十分明确。
全是教育百姓遵紀守法,鼓勵商貿發展等,讓百姓在無形當中受到教化。
且文章全是通俗易懂的白文,即便普通百姓不識字,卻也能聽得懂。
如此一來,官府的一舉一動且取得的任何成績,幾乎都能在第一時間被所有人獲悉。
看着河西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每個河西人都會不由自主地為之喜悅和自豪。
翻開第二版,首先映入桓謙眼簾者,赫然是都護府頒布的《新商法草案》。
文章特意點出邀請各界人士積極發表意見,所提意見既可以提交報館發表出來,也可直接呈給都護府商曹等。
除此之外,《河西旬報》最後一版上刊登了最新通商關稅率。
出口方面:糧食三倍又七成,銅、鐵三倍,瓷器七成,絲綢六成五,茶葉六成,琉璃兩成,棉布一成半。
進口方面:瓷器一倍又七成,絲綢一倍又六成,茶葉一倍又五成,紙張四成,銅鐵一成半,糧食負一成,棉花半成,金銀首飾、琉璃、書畫等奢侈品全是四倍以上。
桓謙看了半天,也沒想明白其中關竅,隻好向對面卞範之請教。
卞範之做過郡丞、太守一類牧民官,多少知道一些民生俗物,大概看明白了稅率用途。
“宜陽侯,河西通過規定進出口稅率高低,可以控制治下商品流入與流出。
”
“以糧食為例,出口糧食需要繳納三倍以上稅款,是僅次于進口奢侈品的第二高稅率。
”
“相反要是進口糧食,你不但不用繳納稅款,官府還會對進行補貼。
”
“敢問宜陽侯,假若換做你是商賈,會怎麼做?
”
“自然是大力從外界販運糧食回河西。
”桓謙喃喃自語道。
“正是如此!
”
“出口糧食吃力不讨好,而商賈最擅趨利避害,他們絕不會做賠本買賣。
”
“如此說來,河西對銅器、鐵器也是鼓勵進口而限制出口。
”
“不錯,大都護很精明。
”
“他知道琉璃、古玩、珠寶等奢侈品,既不能吃也不能喝。
”
“反倒是糧食、銅鐵等物資,才是一個地區強大的根本。
”
“因此他通過劃定不同稅率,在不知不覺中控制了物資流動,手段何其高明啊?
”
“以前在下總想不明白,當初實力強大的大都護為何會向朝廷臣服,今日我才恍然。
”
“原來大都護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從江東獲取糧食、銅鐵等物資,同時讓河西盛産的奢侈品有個好去處。
”
“宜陽侯,你說若是朝廷不管不問一直這樣下去,最終會是什麼結果?
”
“江東會越來越虛弱,河西将越來越強。
”桓謙臉色難堪道。
“是呀!
然明知結果如此,可朝廷上下誰也不會主動揭開這個蓋子。
”
“因為包括天子在内,幾乎所有上層人物都是受益者,最終倒黴的隻是普通百姓罷了。
”
“等到百姓們再也忍受不住,便是黃巾之亂再起之時,屆時南郡公也可乘勢崛起。
”
聽到卞範之竟然将進出口稅率與日後桓家大計聯系在一起,桓謙不由瞠目結舌。
不過他細細一思量,又覺得不無道理。
眼下東晉看上去歌舞升平,其實内裡早已危機四伏。
原先被司馬曜極力壓制的門閥勢力隐隐有重新擡頭之意。
除此之外,東南天師道,以及被壓抑已久的寒門勢力,無不蠢蠢欲動。
大家似乎都在等司馬曜咽氣,不出意外,一場疾風暴雨即将席卷整個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