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福出了琴青這一檔子小插曲後,收斂許多,知道出門在外,财不可外露,兩人快馬加鞭到達泗縣時,得知船隊早已過了幾個時辰。
船隊前方依次會到達盱眙入淮河,自淮河南岸的山陽,經寶應、高郵,到到江南運河的揚州,最後順着長江逆流而上,到達楷王子口中所說的江甯。
以上是水路,倘若從陸路的泗縣出發,依次經五河,明光,滁州,最後到達江甯,二百多裡路,天亮起程,天黑準能到達。
在泗縣,燕青讓趙猛等人繼續去追船隊,給楷皇子帶封信,讓對方心定,柔福和他則從陸路趕到目的地,準備痛痛快快的玩幾天,以緩解這一路的驚險奔波之苦。
這一路走走停停,名川勝景,百味小吃,樂在其間,原本一早一晚的路程,硬是耗費了兩天,到達江甯,兩人找了一間靠江邊住店,等着和江上緩緩而來的趙楷一行人彙合。
此時的江甯,也就是後來的南京,(宋朝的南京是應天府,即現在的河南商丘,後周時叫宋州,趙匡胤登基即位後,因發迹于“宋州”,遂改國号為“宋”。
因宋州古為商丘,火正阏伯居商丘,商丘為大火星分野之地,宋朝自稱為“火宋”、“炎宋”。
)
江甯府此時的總人口在二十萬以上,朱自清先生曾用‘販夫走卒皆有六朝煙水之氣’來形容南京,所謂“六朝”是指:1、三國時期的東吳;2、東晉。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晉皇族司馬睿被擁戴在建康(今南京)當皇帝,建立東晉政權;3、南北朝時期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稱“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應天(今南京)、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根據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錄,清朝之前在南京發生的戰事有106次,居全國第一,比第二名洛陽的70次和第三名西安的52次,都高出不少。
它地處江南,物産豐富,可以說是朝廷的錢袋子,自然成了曆朝曆代争相競奪的兵家必争之地。
南京在秦漢時期稱“秣陵”,秣者,草料也;陵者,土山也。
可見當時的南京還是荒丘野地。
東吳孫權建都于此,改秣陵為建業,才開始建造城池。
建業第一次建城即為京師,在東吳君臣的主觀上,城防當然不能馬虎。
南京市東郊的紫金山在東吳時稱蔣山漢代尚稱“鐘山”,漢末秣陵尉蔣子文逐盜賊死于此地,孫權為之立廟于鐘山,遂改鐘山為“蔣山”,是建業東部最有名的山。
建業東面還有些橫亘南北、連綿起伏的岡地,如馬群北面的寶華山、東南方向的青龍山等,再往東還有湯山、九華山、高麗山等。
南京周邊的山多雖多,但都不夠險要,最高的蔣山主峰海拔不足500米,岡地距城區較遠,也不夠險峻,加上進入南京的通道原本就很多,故這些岡地在當時軍事上的價值并不大。
曆朝曆代詩人詞人散文家口中筆下脍炙的秦淮河,則在南京的南面,數百公裡的秦淮河為自然河,它有兩個源頭,東源在句容寶華山竹園潭,南源在溧水東廬山;它們在江甯方山西南彙合,蜿蜒向北,流至南京東南武定橋又分為内外兩支:内秦淮由通濟門的東水關入城,呈V字形流經南京城内南部,外秦淮則沿南京南城牆,形成一條向南突出呈弧形的護城河;内外秦淮在水西門附近的西水關合二為一,向西北流至三汊河附近的惠民橋入長江。
據悉這條河上宋代時有長達七八裡的寬闊禦道可供人和車馬通通行,跨河建有浮橋,稱“朱雀航”,平時車馬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戰時,一旦南部告警,可收船拆橋,隔絕兩岸交通,憑河禦敵。
南京的西面叫石頭城,素有“鐘山龍盤,石頭虎踞”之稱。
“石頭虎踞”是指城西石頭山狀似猛虎,雄踞江岸。
石頭山即今石頭城鬼臉一帶,城下即長江,清涼山出石頭城即碼頭。
此山屹立長江之側,西南部壁崖經長年江水沖刷,近乎垂直,環繞石頭城西南如城垣,形勢險要。
船隊自長江入建業,必取秦淮河水路,而進秦淮河必過石頭城。
因此,石頭城是坐鎮秦淮河口北岸的重要軍事要塞。
曾國藩當年從這裡進攻天京的時候,炮轟了幾天幾夜,都沒能攻下來,最後還是通過買通太平軍内部的奸細裡應外合攻破的。
南京的北門是玄武湖,玄武湖得名于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元嘉二十三年(446年),當時湖中出現黑龍,而玄色即黑色。
另外,玄武在中國古代指“北方之神”,具體形象是“龜身纏蛇”,玄武湖意即“北湖”。
也稱桑泊,最初隻是一片因地質斷裂沉陷而形成的沼澤濕地。
三國時期,孫權定都建業,通過引水對皇宮後面的這片濕地進行改造,沼澤才因以成湖,并改名“後湖”。
當時的玄武湖面積比現在大得多,甚至可以說是長江的組成部分,有寬廣的水道連通長江主泓,江潮可抵湖内。
玄武湖是建業城北的天然城壕與水源,它南邊的雞籠山(今九華山)與北邊的幕府山夾湖對峙,又強化了玄武湖的軍事價值。
要從北面進攻建業,如不先攻占幕府山,再無水軍通過玄武湖直抵雞籠山下,建業城北可高枕無憂。
太祖攻打占據江甯的南唐政權時,一句最有名的話正是出自此處:“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似可這麼理解:為什麼打你?
我看你不順眼。
距離當世最近的南唐後主李煜是個很不走運的君主。
他即位之時,南唐正值淮南敗後,喪師失地,國庫空虛,朝廷内外驚慌失措。
李煜既無文治的才幹,又無武治的方略,隻知道幹着急。
李煜性格文弱,缺乏大丈夫英武剛斷的氣概,然既為一國之主,受命于危難之際,肩負收拾殘局的重任,自當義不容辭。
況且李煜本身也并非毫無膽識,如何應付當前困難,還是有些打算。
李煜即位後,首先奉表宋廷,不僅頻繁入貢,在禮節上也更加卑屈,以求得對方的優容,有點晚清向西方列強的态度。
盡管當時南唐已經稱臣納貢,可宋廷的疑心并未消除。
李煜既要卑詞遜語以取得趙匡胤的寬容,又要防患于未然,避免吳越國侵擾造成意外糾紛,以防給中原用兵提供口實。
李煜不是在拖延時間,而是妄想改變北宋對南唐的基本态度,指望人家不打自己,最後當然隻是一廂情願了。
不過,盡管李煜最終未逃脫國亡家破、“一朝歸為臣虜”的厄運,但在當時,南唐的卑恭屈禮畢竟使其在一段時間内還是保持了和平局面,畢竟太祖東征西讨的,軍費浩繁,必須得休養生息一陣才行。
李煜政治低能,卻是個藝術天才,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如《虞美人》等,被稱為“千古詞帝”,和北宋末年的徽宗完全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其結局有着驚人的相似,後人常常拿他兩人來比較。
不過,使他丢掉性命的也是這首流傳千古的《虞美人》中“故國不堪回首”和“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借此用馬錢子毒,也叫牽機引殺之,下場悲慘。
馬錢子其主要成分是番木鼈堿和馬錢子堿,《基督山伯爵》中的艾德蒙就是用這東西把法官一家都幹掉的,可見報複的手段是無問東西,古今通用的。
馬錢子堿會破壞中樞神經,導緻強烈反應,最終會導緻肌肉萎縮,絕對是比得上鶴頂紅那些奇毒的。
其間中毒者會窒息,無力及身體抽搐。
中毒者會先脖子發硬,然後肩膀及腿痙攣,直到中毒者蜷縮成弓形。
并且隻要中毒者說話或做動作就會再次痙攣。
屍體仍然會抽搐,面目猙獰。
太宗的狠毒,從這裡可見一二了。
再說說南京的景點,多災多難的南京,每遇二三百年就要遭回浩劫,所以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
想體驗一把王謝的風流,就必須去趟雞鳴寺,雞鳴寺有一口灌園的井,據說,南朝的皇帝陳叔寶,沉溺于美色。
隋朝大軍打來的時候,陳叔寶慌慌張張帶着張孔兩個妃嫔,躲入景陽樓枯井中。
張貴妃和孔貴嫔吓得淚流滿面,淌下來的胭脂沾濕了井欄,石欄留有胭脂痕,這口井也因此得名胭脂井。
“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勝”、“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的莫愁湖在華嚴庵裡,園内樓、軒、亭、榭錯列有緻,堤岸垂柳,海棠相間,湖水蕩漾,碧波照人。
勝棋樓、郁金堂、賞河廳、水榭、抱月樓、光華亭、曲徑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綠蔭之中,一派“欲将西子莫愁比,難向煙波判是非。
但覺西湖輸一着,江帆雲外拍雲飛”的宜人景色。
十裡秦淮是南京繁華所在,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于是鑿方山,斷長垅為渎,入于江,後人誤認為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
一水相隔河兩岸,分别是南方地區會試的總考場江南貢院,另一畔則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
從夫子廟前的畫舫上遊曆一番,遙想當年的良辰美景,風花雪月,才子佳人,十裡珠簾,六朝金粉,讓人忍不住唏噓慨歎。
宋代,這裡逐漸複蘇為江南文教中心。
明清兩代,十裡秦淮迎來了她曆史的鼎盛時期。
金粉樓台,鱗次栉比,畫舫淩波,漿聲燈影,讓人浮想聯翩。
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應天府(南京)的皇宮。
建造前後曆時二十餘年,占地面積超過101.25萬平方米,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南京故宮作為中國古代都城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其建築形制為北京故宮所繼承,為明官式建築的母本,是北京故宮的藍本。
後來明故宮變成一堆瓦礫,原因有三:1、朱棣遷都北京,如此之大的明故宮隻有極少數維護人員,後來明中期遇到大火等,加上地基下沉等,導緻明故宮遭到荒廢。
2、清軍攻占南京之後,就開始了蹂躏明故宮。
首先,南京故宮已經被清廷改成滿城,旗人都居住在原本的南京故宮裡面。
其次,對南京故宮進行大規模的改動,一些大殿之類的改成了将軍和都統衙門,還有部分大殿被拆毀,改建成一棟棟居民的住房,用來供給旗人居住。
基本上清軍修房子,隻要缺什麼材料,都會從明故宮裡拆毀。
3、太平軍攻陷南京時,在滿城與清軍發生了激烈的戰鬥,昔日皇宮成為戰場,大戰後的昔日明故宮基本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築“越城”起,雨花台一帶就成為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
三國時,因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
南朝梁武帝時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雲光法師常在此地高座寺後的山頂設壇講經,有僧侶五百餘人,趺坐聆聽,講得精彩,聽得入神,盛況空前。
相傳此事感動了佛祖,遂落花如雨,化作遍地絢麗的石子,雨花台由此得名。
明、清兩代,景區内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别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民國時南京槍決囚人都在雨花台下,直接成了北京的菜市口,現在是烈士陵園。
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臨空,勢如燕子展翅欲飛而得名。
直渎山高40餘米,南連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圍繞,地勢十分險要。
矶下驚濤拍石,洶湧澎湃,是重要的長江渡口和軍事重地。
被世人稱為萬裡長江第一矶。
韓世忠後來就是在燕子矶附近的八卦洲也就是黃天蕩大敗金兀術的,這個我們後面再談。
說到吃,清代四大才子之一的袁枚(另外三個分别是納蘭性德,字容若;紀昀,字曉岚;周漁湟,這個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康熙字典》這哥們是主編)寫的《随園食單》,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與烹饪技術,這哥們完全是一個美食家,放現在絕對可以當《舌尖上的中國》的總導演。
這裡隻說一道當地特别出名的菜,幹絲,具體做法是先将一大塊方的白豆腐幹飛快地切成薄片,再切為細絲,放在小碗裡,用開水一澆,幹絲便熟了。
滗去了水,抟成圓錐,再倒上麻醬油,擱一撮蝦米和幹筍絲在尖兒,就成了,《舌尖上的中國》有介紹,至于是啥味道,還真沒吃過,估計差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