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275章 老家事
楊大娘沒想到事情這麼順利,不僅兒媳婦有了工作,孫子孫女也能在京都上學了。
他們老楊家算是跳出農門了,孫子孫女這輩子都不用在地裡刨食了,這事不能想,一想臉上笑容藏都藏不住。
不就是要錢買房嗎?
買。
家裡錢都給他們寄去,不夠的話,賣牛賣羊,賣雞賣鴨,賣糧食,說啥也得把孩子戶口遷過去,人家妹妹妹夫出了那麼大力,他們楊家不能一點表示沒有。
隻要孩子好,他們老兩口,就是累點又有啥?
楊大娘激動起來,拉着餘淑英的手,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
她說得唾沫橫飛,餘淑英連插話的機會都沒有,不過聽了半晌,她也得出幾個重要信息,三閨女現在有了工作,孫子孫女想要遷戶口,就得在京都買房。
三閨女要買房了。
楊大姐拉拉她娘胳膊:“娘,喝點水,歇歇再說。
”
一直說說說,也給人家留點說話的機會。
楊大娘想說她不渴,餘淑英笑着道:“喝點水,天怪熱的。
”
她這麼一說,楊大娘也覺得口渴了,笑兩聲:“那我喝點水。
”
此時趙衛東和張盼晴已經忘了回來的目的,腦海裡不停回蕩着楊大娘的話。
趙玉華已經找到工作,工作還非常體面,陸瑾台他們學校圖書館的管理員,不僅如此,他們孩子今後都要在京都上學了,現在還要在京都買房......
王小麥和趙宏泰聽說楊家人來了,也從家裡過來了。
那邊楊大娘拉着餘淑英說個不停,這邊楊大姐看到王小麥,也拉着她的手,說了起來。
王小麥聽完,忍不住為三妹高興,她看向婆婆:“娘,三妹買房的錢要是不夠的話,我們給她湊點?
”
楊大姐聽了這話,就很感慨,也難怪人家趙家日子越過越好,看看人家這家風,一個嫂子說話都這麼敞亮,他們家不興旺,誰家興旺?
楊大娘聽了也高興,可還是擺手說道:“他大舅媽,你們剛買了拖拉機,還有兩個孩子要上學,他們買房的事,有我們在呢,沒啥問題。
”
工作和孩子上學的問題,人家玉華妹妹給解決了,買房的事,說啥都不能再讓人家幫忙,不然他們明安不成了吃軟飯的?
他們楊家兒子買房,就該他們楊家人出力。
再說明安還有三個姐姐呢,怎麼也能湊出一筆錢來。
買了拖拉機後,餘淑英也沒多少錢了,還要留一些錦城讀書用,這會兒就是想讓她拿錢出來給三閨女買房,她也拿不出來。
更何況錦舒買房蓋房,他們沒給一分錢,三閨女這邊要是給錢,就有些不合适。
哪怕錦舒有錢,玉華沒錢,也不合适,畢竟都是他們孩子,不能誰日子不好,就偏向誰。
他們兄弟姐妹不管怎麼幫襯對方,那都是他們的事,可他們當父母的卻不能偏向哪一方。
楊大娘拉着餘淑英的手:“這些年沒啥用錢的地方,本來也想和他們叔叔大伯三家合買一台買拖拉機的,可明安去了京都,他爹年齡大了開不了拖拉機,不如把錢給他們寄過去,讓他們買房。
”
楊大姐在旁邊說:“二妹家有拖拉機,等收麥子犁地時,我們就過來幫忙,沒啥問題。
”
楊大娘又說:“我們隻有明安一個兒子,你說不為他為誰?
隻要他們在京都好好的,我就是睡着都能笑醒。
”
村裡人都笑話她生了個兒子,嬌生慣養,幹不了重活,将來靠不住。
她兒子是嬌生慣養,可他命好,找個媳婦,娘家有能力,把他們帶到京都去了,今後都不靠那幾畝地吃飯了,還用幹啥重活?
餘淑英笑起來:“都是為了孩子。
”
楊家人一是過來報喜,二是人家妹妹妹夫幫了他們家那麼大的忙,他們怎麼也得買些東西過來感謝感謝。
再是親家,該有的人情禮節,還是要有的。
說完了事,婉拒了餘淑英的留客,楊家人笑容滿面地告辭走了。
從娘家回來,楊大姐笑眯眯地看着自家男人:“這回咋那麼大方?
”
楊大姐夫坐下來,倒了杯茶,慢慢喝着,喝完他才不疾不徐說道:“這一千塊錢,你兄弟就是不還,我也認了。
”
楊大姐白他一眼:“他們有了錢,肯定會還的,玉華就不是那種人。
”
楊大姐夫看她一眼,心裡就想笑,合着你也知道你那弟弟不靠譜,靠譜的是你兄弟媳婦?
楊大姐沒好氣道:“笑啥啊?
”
楊大姐夫自然不會告訴她,就說:“原本我以為你那弟弟将來會是我們的責任。
”
他說完,見她瞪眼,就說:“你那麼護着明安,咱們孩子都靠後站,我很難不這樣想。
”
楊大姐哼了聲:“我就一個弟弟,我不護着他護着誰?
”
兩人結婚這麼多年,楊大姐夫還能不了解她,隻說:“現在人家妹妹妹夫把他們帶了出去,我們輕松了一大截,這還不說,人家那妹妹妹夫都是有能力的,好不容易咱們家有個人跳出去了,當然得支持他。
”
人情社會,關系就是這麼處出來的,你不拿出誠意,别人又怎麼知道你的誠意?
他既然想和人家拉近關系,當然得從小舅子身上出力。
這邊,楊家人走後,餘淑英才看向二兒子兩口子,語氣不鹹不淡:“怎麼想起回來了?
”
趙衛東這會兒連小姑的事都沒心情提了,他想不明白,大學圖書館管理員的工作,就那麼容易得到?
玉華當初讀書還不如他,到了京都竟然也能找到工作,他真的很難接受。
張盼晴也很不是滋味,兩個小姑子,當初過得都不行,都不如他們,沒想到不過幾年功夫,一個成了作家,一個在京都有了工作。
更沒想到的是,人家現在都要在京都買房了,婆家全力支持,而她呢,還窩在家裡帶孩子,整天想的是怎麼讓娘家大哥還剩下的那三分之二的錢,怎麼讓孩子成績更好一點兒。
餘淑英見他不吭聲,心裡就來氣,聲音陡然拔高:“又咋了?
”
趙建忠哼道:“要是回來找我們鬧......”
趙衛東回過神,說道:“爹娘,沒鬧沒鬧,我隻是,隻是有些意外玉華竟然要在京都買房了,楊家人真是團結,一家子都願意出錢給他們買房,你們可以放心了。
”
他也不敢再鬧了,他是真怕了小姑。
說到小姑,他這會兒總算想起回來的目的。
餘淑英面無表情地看向他:“三個姐姐是借給他們的,要還的,至于明安爹娘,他們就那一個兒子,又沒分家,他們一到京都,瑾台就把玉華工作解決了,一分錢沒讓他們出,他們不傻,不會想不明白這中間的事情。
”
趙建忠看向他:“要怪就怪你命不好,别說我們家三個兒子,就是隻有你一個兒子,也不會像楊家那樣隻顧你一個人的。
”
趙衛東臉一下子漲紅了,剛剛那話爹娘誤會了:“我沒這意思。
”
趙建忠看他一眼,有沒有那意思,他心裡清楚。
這兒子一肚子小心思,卻想不明白事情的最關鍵點,最重要的是三閨女要買房嗎?
最重要的難道不該是兩個孩子能在京都讀書?
家裡的教育和京都的教育能一樣嗎?
他一直說重視孩子教育,卻沒看明白裡面的門道,真不知道該說他聰明還是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