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知青重生想消遙,扣個軍婚被鎖死

第114章 榨油坊

   到縣裡的時候,剛剛九點多,趙政、孟子浩直接去了縣委,陸明峥先陪着祝曉敏和陳旭東一起去榨油坊。

   榨油坊就在縣城的一條胡同裡,在縣供銷社的後邊。

   剛進胡同,撲鼻就能聞到滿滿的油香,陳旭東感歎:“以前不覺得,直到去了村裡,才知道村裡吃油比城裡都難。

   統購統銷的體制下,城裡人吃油是按月分配,每人每個月三兩,雖說少,可精打細算的話,還是可以省下一些過年。

   而自己不産油的農村,吃油或者用糧換油票,或者直接用糧食換,就會更加艱難一些。

   祝曉敏點頭:“如果我們那片鹽堿地種出葵花籽,然後能運到縣裡榨油,至少我們大隊的吃油問題就可以解決。

   陳旭東問:“怎麼我們從來沒想過種些能榨油的植物?

   祝曉敏搖頭苦笑:“我們那裡是以林為主,可以種莊稼的地本來就少,最近我們缺糧你又不是不知道,如果再拿出一大片來種榨油的植物,我們吃糧又怎麼辦?

   畢竟,不是做所有的菜都要用油,可是每天必須得吃糧。

   陳旭東想想幾乎每天都會出現的野菜粥,不自覺的摸摸癟癟的肚子,點點頭。

   推開榨油坊的門,油香味更是撲鼻而來,祝曉敏深吸一口氣,大聲向裡打招呼。

   這個時候,榨油的工作剛剛開始,榨油坊裡的工人正在把曬幹的胡麻籽打磨成粉,在機器的轟鳴聲裡,連着喊了幾聲,裡邊才有人聽到,一個隻穿着一件秋衣,挂着滿是油污圍裙的中年男人才出來,向三人看一眼問:“三位有什麼事?

   祝曉敏取了介紹信出來,說明來意。

   男人接過來仔細看看,疑惑的問:“葵花籽?
我們這裡可從來沒有榨過。

   祝曉敏點頭:“我們知道,可是别的地方有葵花籽榨油的,我們就想知道,我們這裡能不能做到?
如果可以,我們再計劃種植。

   男人笑了,點頭說:“隻要能出油,其實榨油的工序大同小異,隻是得夠一定的量,種上一畝兩畝的,還是自己手動的好,不值當往我們這裡送。

   陳旭東好奇:“自己手動?
怎麼做?

   男人招手:“我帶你們看看。
”說着往裡走。

   最先一個房間,就是一台碾磨的機器,男人指着說:“這裡我們用電磨,就是把晾幹的胡麻籽磨成粉。

   祝曉敏過去看看,點頭:“嗯,我們鎮上有石磨,如果量少,我們自己可以完成這一步。

   男人點頭,又往後走。

   後邊的一個房間,是砌着一排的大竈,竈上的大鐵鍋上都架着老大一個蒸籠,竈裡火力全開,火燒的正旺,蒸騰出一屋子的熱氣。

   男人解釋:“這裡就是把磨出來的粉蒸熟,生料變成熟料。

   這個更容易辦到。

   三個人都默默點頭。

   再跟着男人進第三間屋子,就見那邊幾個人,拿着一些稻草,正把已經出籠的熟料框進一個圓形的模具,再用鐵闆蓋住,塞進一台機器裡按壓成餅狀。

   男人解釋:“這是制作料餅,一定要按壓結實,不然中間會松散,就浪費了東西。

   陳旭東琢磨一下,有點不确定:“這模具好說,可憑人力按壓,總比不上機器。

   男人點點頭,指指後邊的一台機器說:“這就是最關鍵的一步了。

   三人跟過去,就見是幾根鋼柱中間夾着做好的十幾個料餅,上下是生鐵鑄的鐵盤子壓着,有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正一下一下的壓着一個軸承樣的東西,鐵盤子受力,一點點下壓,料餅受到擠壓,裡邊的油就緩緩的滲了出來,流到下邊接着的鍋裡,再從鍋沿接出來的漏子流出來,流到一個密實的笸籮裡,過濾掉一些雜質,彙入下邊的油桶。

   這原理一目了然,可是想到實際操作,陸明峥忍不住皺眉:“這最後一步,如果隻憑人力,恐怕榨不了那麼幹淨,還是會浪費東西。

   男人點頭,指指上邊正在出油的料餅,無奈說:“你們也看到了,這機器就這麼大,一次要十幾塊料餅一起壓,如果東西少,這一步我們這裡也不好操作。

   陳旭東看看祝曉敏,不說話了。

   祝曉敏琢磨一會兒問:“大叔,如果我們的東西送來這裡榨油,不知道要什麼手續?

   男人指指胡同口的方向:“我們這裡歸供銷社管,這些胡麻籽都是供銷社送來的,等到油榨出來,也是送去供銷社。

   這應該是種胡麻的村子交的任務糧。

   祝曉敏了然,三人再向男人請教一些細節,也就從榨油坊出來,直接又去了供銷社。

   供銷社書記嚴一民是一個三十六七歲的男人,聽三人說明來意,有些驚訝:“我們這裡可還沒有大面積種植葵花籽的,怎麼你們不是林場嗎?
怎麼想起種葵花籽?

   祝曉敏解釋:“我們是林場,隻是我們那邊有一大片鹽堿地,種不成樹,也種不活莊稼,這些年就一直荒着,去年有專家去,說是可以種向日葵,可是那東西又總不能都拿來磕着吃,想到有别處用它榨油,就想看我們能不能,如果能的話,明年我們就把那片鹽堿地都種上。

   她口齒伶俐,陳述清楚,嚴一民聽的連連點頭:“既然你們去過榨油坊了,想來知道了可行性,到明年如果你們的産量達标,大隊直接和我們聯系就行。

   太好了!

   祝曉敏大喜,急忙道謝。

   把介紹信還給她,嚴一民又好奇的問:“剛才你們說專家?
做什麼的專家?

   陸明峥如實說:“林場想農牧結合,就在那片鹽堿地上建一個養殖基地,今年特意請的這方面的專家,因為是在林子裡放養,一起去的還有一個農林專業的專家。

   祝曉敏補充:“那片鹽堿地原本離村子遠,所以這些年也沒有人理會,就因為養殖基地建在那裡,那邊分配了人手,才想到把那片地方利用起來。
”跟着又把養殖基地簡單說一回。

   嚴一民有些不放心了:“你們建了養殖基地,這向日葵怕就種不多吧?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