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不說這事了,着人擺膳吧,這幾日心情不好,都不曾好好用過膳。
”
“對了,晚些你去一趟萬春宮,告知貴妃娘娘,讓她把秦王妃還有承乾召進來,我明天中午過去陪他們用膳。
”高祖沒有繼續為難王德,看了他兩眼後,很快回收了目光,道。
當日下午,秦王妃長孫氏便收到宮裡通知,讓她明日帶李承乾一宮裡用午膳。
長孫王妃心裡一突,面上卻是神色如常的領旨謝恩,次日一早,用過早膳,便帶着長子去了萬春宮。
“秦王妃,過來坐吧。
”來到萬春宮,見過萬貴妃後,萬貴妃便朝她招了招手。
長孫王妃帶着兒子走到萬貴妃面前,先道了謝,才在她的左手邊坐了下來。
等她落座之後,萬貴妃才接着開口道:“你是不是好奇這不年不節的,陛下和大家分開不過兩日,怎的突然就召你帶兒子入宮用膳?
”
長孫眉目輕輕一轉,笑着接口道:“娘娘英明,長孫确有此惑,不過如今想來大概是父皇遇到了什麼喜事,解開了心情,又見二郎不在京裡,心頭憐惜孫兒,這才召了承乾吧。
”
“呵呵,和聰明人說話就是輕松,你能這樣想就最好了,秋玉,将禦膳房剛送來的糕點端過來。
”萬貴妃呵呵一笑,轉首吩咐了身邊的宮女一句。
秋玉應了一聲,轉身離去,沒一會就用托盤端了幾碟精緻的糕點過來,萬貴妃指着這些糕點開口:“我昨日得了陛下的吩咐,便準備幾樣承乾喜歡的小點,承乾,你嘗嘗看喜歡不喜歡。
”
“多謝貴妃娘娘。
”已經六歲的李承乾站了起來,恭恭敬敬的朝萬貴妃行了一禮,這才坐下拿起放在他面前的糕點,放到嘴裡咬了一口。
臨近午膳的時候,随着外面傳來一聲:“陛下駕到!
”長孫王妃牽着兒子站了起來,随萬貴妃一同到宮門迎接皇帝。
“自家人,不必多禮。
”高祖擺了擺手,快步走進了内殿。
他進來之後,看到茶幾上擺着的還沒吃完的幾碟點小,不由笑着道了一句:“喲,這是貴妃昨個兒就給承乾準備的點心吧,承乾,怎麼樣?
這些點心你可合你的胃口?
”
“回皇祖父,這些點心很好吃,孫兒很喜歡。
”李承乾神色拘謹的答道。
“哈哈,别這麼拘謹,來,到皇祖父這邊來,承乾啊,你身為你父王的嫡長子,應該多學學你父王膽色,他啊,小無就無法無天,誰也不怕。
”高祖瞧着他那小心翼翼的模樣,不由哈哈笑了起來,邊笑邊朝他朝手。
李承乾下意識的就想轉頭去看母親,可他好歹還記得父母的教誨,在皇祖父面前,是絕不能去看别人的臉色行事的,為此,強忍着回頭的舉動,擡步走到了高祖面前。
這一餐飯,高祖對李承乾表現得出奇的和藹,李承乾不過六歲的孩子,面對親祖父這遺餘力的示好,很快就忘了不安,逐漸露出這個孩子原有的天性。
長孫王妃面上雖一直在笑,心裡卻分外的不安,無它,皇帝的示好示得太刻意了些,頗有些刻意補償的意思,而又有什麼事又值得他突然這樣做?
長孫王妃幾乎是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被秘密關押的太子和受了皇命去甯州平叛的丈夫......可她這份心事卻不能向任何人吐露。
不說長孫的心事,但說秦王李世民,他受了皇命之後,立即帶兵趕往甯州。
早聽說過秦王威名的甯州兵将聽說他來了,立即亂成一團,未待秦王出兵,就有人殺了楊文幹并将前來告密的宇文穎抓住,主動前來投降。
秦王到達甯州後,未費一兵一卒就取得了勝利,他自然不會多造殺孽,隻抓了幾名主将,就班師回朝。
他離長安還有三日路程的時候,接到府裡派人送來的信,李世民打開一看,心頓時沉了一沉。
雖然他早在高祖沒有當着衆臣的面公布太子的罪行時,就知道他還沒下決心要處置太子。
可想歸想,李世民萬沒料到高祖變卦這麼快,太子犯了這麼大的罪,你即便沒有廢除之心,但起碼的警告總該要吧?
現在瞧來這是準備完全不追究了?
“王爺,可是發生了什麼事?
”跟在李世民身邊的長孫無忌看到他不過收了封信,臉色立即就變得十分難看,不由有些擔心的問了一句。
“你看看吧。
”對于長孫無忌這位大舅兄,李世民可謂是毫不設防,擡手就将手裡的信遞了過去。
“這?
王爺,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長孫無忌看完之後,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他沉默了片刻,才開口道。
“你我之間,哪還用得着這般講究,有什麼話就快說吧。
”李世民擺了擺手。
“依無忌之見,平定楊文幹這一戰,王爺不僅難得功勞,說不定還會吃點挂落,更嚴重一點,有可能還要面對太子和齊王的誣告和反撲。
”長孫無忌道。
李世民此次出來,房玄齡和杜如晦都留在京都,幫着打理文學館,這封信,也是長孫王妃和他們商量之後,他們派人送出來的。
“父皇就算再糊塗,想必也不會聽信他們的誣告罷。
”李世民聽得皺起了眉頭。
“陛下是不會信,但是王爺的本事和功勞令陛下忌憚,這便足夠了,尤其是此次平叛,王爺的大軍到達甯州後,未費一兵一卒,就讓楊文幹的部下主動斬殺了主帥投降......”長孫無忌一字一句的開口道。
“......”李世民。
李世民回京之後,半個餘月不見蹤影的太子再次出現在衆人面前,同時高祖也公布了原由,說李建成是被他關押起來,原因是有人誣告他和楊文幹勾結,企圖逼宮謀反。
後經實查,這一切純屬子虛烏有,不過是皇子們之間的暗鬥傾軋,為此,太子身邊的東宮舍人王珪和天策府的曹參軍的杜淹同時判了流放.....
若非李世民未進京之前,已得到天策府衆将和王妃的信件,又受了長孫無忌的勸誡,看到這種結果,隻怕金銮殿上要當場發作。
杜淹離京的當日,李世民趕到城外相送:“杜曹參,我知道此事你完全是受本王連累,基它話本王也多說了,你流放期間,家裡的一應老小,本王會幫着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