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因為身體和國情的關系他也沒了精力去和沈萬三鬥,所以現在吳國的政事基本上都是全權的移交到了吳國三屆老臣幹将的手中。
沒錯這位老臣幹将就是曆史上被《吳越春秋》所記載的幹将:“幹将者吳人,造劍二枚,一曰幹将,二曰莫邪。
莫邪者,幹将之妻也。
幹将曰:‘吾師之作冶也,金鐵之類不
銷,夫妻俱入冶爐之中’。
莫邪曰:‘先師親爍身以成物,妾何難也’。
于是幹将夫妻乃斷發揃爪,投之爐中,使童女三百,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
陽曰幹将而作龜文;陽曰莫邪而漫理。
幹将慝其陽,出其陰,而獻之阖闾,阖闾甚
重之。
”
如此的長篇描述,簡而言之,就他是為吳王鑄造了幹将莫邪劍的幹将。
而在這片大陸上,幹将繼續成為了吳國之人,而且他還是吳國的三屆老臣,吳國的大将軍和第一鑄造師。
所有吳國的名器都是由他親自打造出來,他鑄造大師的名頭也是響徹了這個南蠻之地,甚至南蠻之外也知道吳國有位實力非凡的鑄造大師幹将,所有有不少慕名而來的人
曾找幹将為他們鑄造兵器。
就連鑄造神師歐冶子都對幹将鑄造術給予稱贊,因此現在在如此危機當前的緊要關頭,幹将擔任不讓的成為了吳王最後的救命稻草。
也隻有他出面才能稍加的穩定吳國的局面。
确實,在歐冶子出面之後,吳國雖然沒有停止内亂但是至少朝堂上要被平複了不少,最起碼的秩序得以維持,就連被沈萬三賄賂的朝臣也都紛紛上朝,不過嘛有沒有包藏
禍心就沒人知道了。
雖然幹将也知道,吳國想要恢複平靜就需要把沈萬三這顆最大的毒瘤給鏟除掉,可是首先他們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整個吳國最有權勢的早就不是吳王,而是他沈萬
三了。
隻是,軍隊的支配權還掌握在幹将的手中罷了,可是幹将也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在沈萬三的身邊也是有着不少人在守護着他,因此他也不敢和沈萬三直接翻牌硬來。
他現在想的事情就是先把局勢穩定下來,在慢慢的處理沈萬三的事情。
不過沈萬三也不傻,要是一直由幹将慢慢的調節,到頭來死的可就是他所以沈萬三一直發動民衆的力量開始攻城掠地。
所以一時間,皇城就接到了多起周邊城池被反叛軍給侵占的消息。
可是幹将也沒辦法,他隻能最多保得住吳國一半的江山,因為兵力有限,而且吳王已經失去民心了。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幾乎所有吳國的百姓都在心裡面默認吳王是一位昏君,就是因為他,才導緻的吳國陷入了如今的局面。
他們反而把這件事的罪魁禍首沈萬三當做神一樣的供奉。
當然他們這麼做的理由也很簡單,就是沈萬三給他們提供了錢糧讓他們從瀕臨死亡的狀态變成現在最起碼能滿足溫飽。
所以他們每個人都把沈萬三視作他們的神。
這也讓吳國的局勢變得更加的像一灘散沙,幹将隻能盡量的降低吳國在這一次通貨膨脹影響下的損失。
這邊幹将忙的焦頭爛額,另一邊的韓信已經收到了陳政傳來的消息,也已經知道吳國現在的狀況。
隻不過有一點是讓韓信匪夷所思的,那就是原來攻陷一個國家還能用出這樣的方法。
可以說,這一次韓信算是長見識了。
不過好在韓信在陳政的身邊呆的時間也挺久的了,所以對于陳政這樣異想天開卻能收獲到不錯效果的辦法也是司空見慣。
心裡面的承受能力要比以前大幅提高了。
既然現在,吳國已經成為了一隻待宰的羔羊,韓信沒理由會猶豫。
當即他就下令,除了留下的一部分士兵對南越進行戍守之外,其它所有士兵全員出發,發兵吳國。
這一次,韓信已經準備好要好好的打一個勝仗,其實現在需要韓信出手的城池也不多了,因為大部分的外圍城池都已經被沈萬三給拿下了,就是最後被幹将死保的皇城和
附近的幾座城池沒辦法下手。
不然的話,就靠沈萬三一個人就能把整個吳國就覆滅了。
其實現在的結果和被全部覆滅的差距差不多,也就是幹将靠着吳國最後剩下來的将士硬生生的把最後的一點國土給留了下來,而沈萬三的兵也确實沒辦法撬開吳國鐵盾兵
和強弩兵的防禦。
就在短短的一天之内,沈萬三手上有四萬人直接就倒在了皇城外圍的烏雞城。
而且死相極為的慘烈,多數将士都是被強弩的箭矢直接穿破頭顱,腦漿淋了一地。
所以也隻有讓韓信帶着手下的穿甲重弩兵過來,才能完成最後的會師,這吳國也就順理成章的落進南周的領土當中。
“将士們都準備的怎麼樣了?
”在軍令傳達了一個時辰之後,韓信就已經開始破不急待的問副将,手下的将士準備好了沒有。
“啟禀大将軍,全部收編完畢。
”副将目視前方大聲的回答。
韓信聽了副将的回答,立刻開口:“吩咐下去,全軍立刻出擊,目的地是吳國的烏雞城。
”韓信尤為的果斷,因為他們出發的越早,會出現的變數也越少。
現在南周主要擔心的問題其實也不是吳國的反撲,隻是害怕在吳國周圍的國家也發現吳國的不對勁,到時候跑過來分一杯羹,就得不償失了。
畢竟這可是陳政布局了三四個月才取得的勞動成果,怎麼能讓被人竊取了勝利的果實。
所以韓信現在是發揮了他極限的行軍速度目的就是為了盡早的趕赴吳國的烏雞城,一路打穿過去,把吳國的土地變成南周的領土。
“騰騰騰!
”韓信的命令下了不到三分鐘所有将士都已經準備好出發了。
韓信也是親自的領軍,因為這件事情幹系重大所以交給别人韓信放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