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懂激勵:不會帶團隊,你就隻能幹到死!

◎激勵不代表獎勵

  現代社會是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很多人把“一切向錢看”視為自己的生活目标,但人在精神層面的渴望永遠不可能消失。
人除了需要物質上的激勵,也需要精神上的激勵。

  激勵不能單純隻從物質方面考慮,更不能單純地将獎勵作為激勵員工的唯一手段。
過度使用獎勵來代替激勵,不僅不能滿足員工對精神層面、成就感、歸屬感、認同感的訴求,反而還會帶來其他麻煩。

  我一位朋友有一個可愛的兒子,不僅長得可愛,而且聰明機靈,非常讨人喜歡。
但讓人頭疼的是,這個孩子很懶,什麼都懶得做,跟其他的孩子一樣沒少讓父母操心。

  這個孩子的父母都是文質彬彬的人,做不到棍棒教育,而且孩子的爺爺奶奶特别護着孩子,平時看到孩子爸媽罵孩子罵得重了都要心疼半天,更别說允許孩子爸媽打他了。
孩子的父母沒辦法,一商量,既然罰不行,那就賞吧。
從此,孩子要做的事情都有了明碼标價,早上疊被子給多少錢,整理自己的房間給多少錢,至于掃地洗碗之類的事情價格更高。

  有了物質獎勵,孩子對做家務也不再不屑一顧了。
朋友對自己的策略十分得意,自封“教育大師”。

  幾個月以後,我再次與朋友相聚,閑談時我又問起了他們兒子的情況,沒想到朋友叫苦不疊,說孩子看到做家務有獎勵之後,确實喜歡做家務了,但是對沒錢的事情一個手指頭都不肯伸。
家裡來了客人,讓他倒杯水給客人,不給他錢他就不做。
有一次還差點出了大事,孩子他媽外出購物,到了超市才想起來爐子上還燒着水,家裡隻有孩子一個人,于是趕緊打電話回家,讓孩子關一下煤氣,孩子說給錢才關。

  孩子他媽聽了非常生氣,這孩子怎麼連自己的小命比錢重要還不明白,有償做家務這種不正之風必須馬上刹住,想到開車回家快一點也就五分鐘的車程,于是趕緊開車回家,結果由于開得太匆忙,路上出了一起小車禍,撞在了路邊的一棵樹上,幸好刹車及時才沒有釀成大禍。
從此以後,朋友夫妻就對孩子取消了有償勞動的激勵制度。

  成年人雖然比小孩子懂事,但小孩子對物質的認識和要求遠遠不如成人。
這個事例不僅對于教育孩子适用,對于管理企業同樣适用。

  當員工将激勵與獎勵挂鈎以後,幹起有利可圖的事情來就會格外賣力,但對于無利可圖的事情,哪怕隻是舉手之勞也不會盡力,甚至會置之不理。
激勵不是不能跟獎勵挂鈎,但激勵絕對不能等同于獎勵,對于員工的行為,除了獎勵之外還要加以約束,并且要輔以懲罰制度,這樣的激勵制度才能成為健全的激勵體系。

  直接的獎勵看得見、摸得着,自然有效,但獎勵不能完全替代激勵,其他方式的激勵同樣有獎勵不可替代的作用。
直接的獎勵可以滿足員工在生活、經濟方面的種種需求,但無法給員工帶來歸屬感和成就感。
歸屬感和成就感是滿足人類需求重要的部分,同樣可以給人動力。

  我有個在某家公司擔任管理人員的朋友曾經向我訴苦,說他手下最得力的幹将今天辭職了。
我開玩笑說:“馬光騎不行,還得讓它吃飽。
員工也一樣,光讓人家幹活不給人家錢,誰受得了?

  他苦笑了一下,說:“我可是待他不薄啊,他的獎金都快比我多了,但今天還是辭了,原因我想都沒想到。

  我問他什麼原因,他苦着臉說:“他跟我說,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是機器人,也需要關懷和溫暖,人們都說要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可是他對公司一點家的感覺都沒有。
工作幹好了,取得了再大的成績,公司發點獎金就完了,沒有一句鼓勵的話。
他說覺得自己像是海洋公園的海豚,表現好就給條魚吃,但是海豚始終是海豚,海豚不可能把海洋公園真的當成自己的家。

  公司對一個業績突出的員工,更多時候隻是給予一些物質上的獎勵,而不給予精神上的激勵。
很多人工作不僅是為了養家糊口、混個溫飽,更多需要的是在事業上的成就感。
那些真正全心全意為公司着想的員工,更是渴望能讓企業成為自己的第二個家。
每天八小時甚至更多的工作時間,員工們在企業裡工作的時間可能勝過除去睡覺外在家裡的時間,如果企業不能給員工歸屬感,又怎麼能指望員工在一個沒有歸屬感的環境裡發揮出最高的水平,使出自己所有的本事呢?

  有時一句關懷的話可以化為一泓清泉,滋潤員工的心靈;有時一句安慰的話可以化作一團火焰,溫暖員工的心靈;有時一句鼓勵的話可以化為一座燈塔,為員工指明方向;有時一句贊美的話可以化為一陣清風,為員工迷茫的心靈驅散迷霧。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勵志大師、人際關系專家卡耐基因為繼母的一句話而改變一生。
原本卡耐基很淘氣,他的母親去世以後,父親娶了一個富裕人家的女人給他當後媽。
當父親向這個女人介紹卡耐基時,一再告訴她,卡耐基是個壞孩子,是全村最調皮的孩子,千萬要小心他,但這個女人并沒有信他的話,而是走到卡耐基面前,摸了摸他的頭說:“他不是全村最壞的孩子,他是全村最聰明的孩子,隻是他有太多的熱情不能發洩出來。
”這句話讓卡耐基深受感動,他從這句激勵的話中獲得了無窮的力量,從此痛改前非,慢慢成了一個好孩子,開始變得越來越優秀,最終走向成功。

  獎勵永遠不能代替激勵,實質性的獎勵可能會帶來一時的成效,但是也有着巨大的副作用。
激勵中振奮人心的作用有時候是獎勵所無法達到的。
獎勵隻能作為激勵中一種小小的方式,運用獎勵這種方式時不能舍棄語言上的激勵、精神上的激勵。
激勵才是主體,而獎勵隻是激勵的一種手段而已,兩者有着分明的主從關系,不可混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