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寒門棟梁

寒門棟梁 第二五八章 蠢笨的政策

寒門棟梁 何時飛雨 2244 2024-02-13 17:55

  孫家那一大批紡織品價值足有五萬兩銀子。
這樣一來,五萬兩銀子一下子打了水漂,孫家旋即就陷入了危機。
要知道,織就那些紡織品的原材料可都是孫家從各處的商家賒欠而來的,而且現在孫家的發展也借貸了不少人家的銀子。

  當商家和那些債主們得知了孫家的情況,一下子就來孫家讨債。
好在孫家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也積存下了些銀子,很快償還了三萬多兩,剩下一萬多兩的虧空,隻能是變賣家産來償還了。

  孫恭的父親孫連将家裡的東西低價賣出,又得到了七八千兩銀子,這樣算下來還有差不多四千兩的虧空。

  在以前,四千兩銀子對孫家來說還真算不得什麼。
可現在家裡在一夜之間敗落,四千兩銀子無疑是個天文數字了。

  家裡現在剩下的隻有這處祖宅,和作坊裡的六十張織機了。
祖宅若是賣了,孫家就要流落街頭,無家可歸了。
況且就是将祖宅賣了,也不過是幾百兩銀子,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織機的價值倒是在五千兩銀子左右,可是這些織機都是從江浙一帶購來的高檔織機。
此時孫家敗落,那些落井下石的其它織戶哪裡能出到五千兩銀子,最多給到的也不過是兩千兩。

  價值五千兩的東西隻能賣兩千兩,孫連豈能忍心。
況且就是賣了兩千兩,還是不能彌補虧空,孫家一樣的還是不能生存下去。

  好在孫恭的父親孫連身體還算不錯,受打擊的能力也是不低,在這樣的危機交困的時候,他竟然還能挺住,此時正在四處奔走,尋求一下子能買下這六十張織機,而且能出個高價的買家。

  可是孫恭就不行了,眼見甚是興旺的家裡一下子落到這般田地,天天有債主上門逼迫,以前的那些好友現今都要躲着自己,好像見到了瘟疫一般,他飽嘗到了人情冷暖,精神受到了很大打擊,也就跟着一病不起了。

  孫恭生病,對孫家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讓他父親孫連和娘親孫夫人整日幾乎以淚洗面。

  兩個月過去了,孫連還是沒有尋到買家,可也終于弄明白了這次送往浙江的紡織品出現的問題。

  事情并沒有出現在浙江張家身上。
張家所言不假,他們的所有貨物被朝廷扣下,一分銀子都沒得到。
現在的張家和孫家一樣,也陷入了水深火熱的窘境。

  朝廷裡的那位李廣公公,他和張家的關系的确不差,這些年來的合作,李廣從張家也賺取了不少銀子,得了不少好處。
可這次李廣突然翻臉,原因是弘治皇帝下令在江南一下子就建立了三家織造局,分别是江甯織造局、蘇州織造局還有杭州織造局。
這三家織造局由皇帝親自委派提督太監去監管。

  當時弘治皇帝給幾個太監的旨意是要麼生産出好而且造價頗低的織物,要麼就全部趕出宮去,去到鳳陽守墳。

  主管三家制造局的太監自然盡心盡力,想盡辦法,他們竟然很快生産出了技藝很高的織物,其中各種花紋圖案的妝花紗、妝花羅、妝花錦、妝花緞等極具特色,而且造價也低了很多。

  弘治皇帝突然下了這樣一道旨意,也是迫不得已,這還要從明朝的對外貿易政策說起。

  其實從唐代以來,對外貿易就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成分。
特别是到了宋朝,朝廷更是學會了利用對外貿易來發财,建立了一系列的海外關稅和專賣制度,将朝廷的受益做到了最大化。
所以在宋元時期,有“商船靠岸,黃金萬兩”之說。

  可是到了明朝,不得不說明朝的對外貿易蠢笨到了極點。
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于貧苦農民,還做過和尚,他對于經濟、金融、商業都是一竅不通。
然而在他手上建立的對外貿易制度卻固化在了整個明朝的皿液之中。
因此便出現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

  大明後來的皇帝們其實也想繼承宋元時期的對外貿易政策,但由于無知蠢笨,朝廷不僅不能通過對外貿易賺錢,而且還是做一次陪一次,大賠特賠,成了巨大的财政包袱。

  大明朝廷實行了海禁,皇帝和很多官員都以為海外諸國與大明的貿易不是互惠互利的行為,而是皇帝對海外諸國的一種恩賜。
皇帝和官員們蠢笨的以為海外諸國的人遠渡重洋來到大明,唯一的原因就是仰慕大明泱泱大國的德化,他們是前來朝貢的。
朝廷把各種海外商團都當成了外交使團,而并不當成做買賣的商人去對待。

  所以海外諸國的人來了大明做買賣,他們必須要把他們僞裝成外交使者,才會得到大明朝廷的批準,将他們的貨物輸入大明。
輸入大明之後,大明朝廷還不允許他們自由買賣,隻能是統統交給大明朝廷,算作是貢品。

  而大明皇帝則是非常慷慨的賞賜給這些外交使者們大量的錢物,其中自然包括大明的各種絲織品。

  皇帝對他們的賞賜不僅能抵充海外使者們所帶來的貨物的價值,還要比通過自由買賣賺的更多。

  呵呵!
這樣的情況下,來大明的外國使節自然就遍地開花,比比皆是,接踵而至了。

  大明的這種對外貿易政策不僅不能使朝廷賺錢,反而成了巨大的财政負擔。
到了弘治時期,國庫單單是這種對外國使節的賞賜每年就不下千萬兩銀子,國庫哪裡能支撐下去。

  沒有辦法,弘治皇帝便想到了降低成本,首先從絲織品開刀了。
在他想來,絲織品的價值降下來了,他對外國使節的賞賜還是原來的數量,但卻節省了開支,這絕對是個很好的辦法。

  李廣是皇帝身邊的人,自然知曉了皇帝的心思,他知道皇帝并不是沖着他來的。
但他在宮裡混的久了,善于審時度勢,李廣為了讨好皇帝,索性就對張家下了一次黑手,将織物全部沒收,無償獻給了朝廷。

  反正有了江南這三家織造局,朝廷再也用不到浙江張家了。
李廣和浙江張家的合作也就戛然而止。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