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哲子當然技不止此,而且也絕沒有适可而止的想法。
他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整整十年之久,套用後世一句話,人生有幾多個十年,最緊要活得痛快!
痛快與否,沈哲子倒不強求,可是過往這些年他真的少有暢懷,擔心自己力量不足,擔心東晉這個脆弱局面一觸即潰,凡有所進俱都小心翼翼,留力三分。
終于蒼天不負苦心,讓他争取到眼下這樣一個局面,在羯胡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奮身而出,一舉将奴國退至崩潰邊沿。
而在江東,随着這些年對琅琊王氏的頻頻出擊,這些繼承越府遺産的青徐門戶頹态畢露,給了更多人得以上進的空間和機會。
他這一份《詠懷》詩便是一份檄文,讓時人長久積郁的不滿得以傾瀉出來,讓那些玄談務虛之輩再無矯飾餘地,讓時人明白何者才是亂世唯一出路!
當然具體在實際上,下一步他就會整合淮上一戰諸多資用消耗的資料名單呈送台中,要讓台中給一個說法。
不讓他在淮南有割據之實可以,但這一筆一筆的賬必須要算清楚!
如果台中對此無計可施,那就不要怪他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
圍繞王衍等人的批判,沈哲子隻是負責開一個頭,其後過程除了對于世風的肅整之外,能夠給青徐人家造成多麼深刻的打擊,又能給時局中人提供多少的位置,這都不是他關注的重點。
因為他很清楚,未來他的功業重心隻在中原,而對于江東,除了錢糧之外已無所求。
接下來台内必然會因為這一場風波而亂成一團,彼此糾纏争執。
而沈哲子便可以憑着淮南這碩大的債務,将鼎倉從台城抽離出來,成為一個半獨立的财政個體。
錢糧方面得到自由,那麼未來他能行到哪一步,隻憑疆場搏殺!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本來是需要沈哲子率領淮南群僚入台,就淮南問題與台臣們進行實質性的交涉。
可是由于沈園聚會這最後一天爆出這麼大的風波,沈哲子也成為物議中心,出入不再從容,隻能請老爹代勞。
如今台内也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對于淮南的關注反而成了次要問題。
沈充在這方面執行力較之沈哲子都還要更高一些,很快沈哲子的本職便确定了一部分,西中郎将、假節這些都沒有變,散職上加了一個散騎常侍,比原本的給事黃門侍郎提了一級,至于原來的淮南内史府則拔格成為都督府,以西中郎将都督淮南、梁郡、汝南、谯、陳、颍川六郡諸軍事。
如此安排,其實就是将如今淮南、豫南等兵事覆蓋區域獨立出來化為一個單獨的作戰區。
由此也可見台内對于沈哲子還是頗存限制之心,煞費苦心的劃出這樣一個都督府,也不願正式承認、直接将沈哲子任命為豫州刺史。
雖然眼下豫州刺史還是庾怿,但庾怿将要做出調動這已經是一個明擺着的事情。
所以在任命沈哲子擔任豫州刺史這件事情上,其實并沒有什麼疑難。
不過這種單純的名号問題,沈哲子倒也并不糾結,他都督六郡軍事,職權甚至還要高過此前庾怿擔任的豫州刺史,而且大都督聽起來也不錯。
不過這一個方案,他還是沒有接受,因為少了一個最重要的開府。
如果不能開府,那麼沈哲子在江北三鎮中仍是最弱一方。
當然他也不是要強跟陶侃、郗鑒等老資曆去比,但是如果沒有開府的話,未來兵入豫南,必然要面對許多招降納俘的工作,他就沒有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處理權,會憑添許多麻煩。
當然,沈哲子也清楚,以他這樣的年紀要求開府,對于許多時局内老人而言是有些無法接受。
但他也沒有必要為了别人的情感接受與否,而去降低自己的要求标準。
所以,開府這一項他是必須要拿到。
老爹還在台内與人糾纏,沈家卻來了兩個意外訪客,一個是荊州陶侃的孫子陶弘,另一個則是此前有過接觸的荊州屬官裴融之。
這兩人一路到來風塵仆仆,通過交談之後沈哲子才知原來建康并非他們此行的目的地。
陶弘新年之後不久奉大父陶侃之命離鎮,第一站先到合肥,結果庾怿已經入都,繼而又轉向淮南,結果又撲了個空,兜了一個大圈才又轉向建康,這才見到了沈哲子。
陶侃派陶弘到來,隻是為了傳達一個私人的意願,那就是陶侃打算辭任歸鄉。
聽到陶弘的轉告,沈哲子腦海中霎時間湧出許多想法。
其實陶侃去位這一件事,他心裡也一直在惦記着,并且對此不乏想法。
雖然去年一戰,淮南大放異彩,但那僅僅隻是特殊情況的特例。
若是言道實力最強,各鎮仍然首推荊州。
陶侃早達古稀之年,離任已經無可置疑,未來荊州歸屬何人,必然會極大影響整個江東的格局。
正因為此事關系重大,根本沒人敢于擺在明面上去讨論,即便有想法也都是私下裡去努力。
沈哲子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陶侃應該會在今年的夏天去世。
但是因為時局中有了他這樣一個不确定因素,他也不敢再以自己所知去妄作判斷,早前在鎮中時,提醒身在江夏的谯王司馬無忌關注這方面的消息,以求能在第一時間作出應對。
陶弘到來轉告陶侃的口信,沈哲子一時間倒有些拿不清楚陶侃的意圖。
所以在安排這風塵仆仆的兩人去休息之後,沈哲子即刻讓家人入台将老爹和庾怿俱都請來。
過不多久,兩人便聯袂返回沈公坊。
“青雀,你所言傒狗有恙具體是何情況?
”
入門之後,沈充便忙不疊開言,心情不可謂不激動。
荊州的分量擺在那裡,不要看沈家眼下風光無限,一旦荊州易主最終情況不利于沈家,那麼情況也會瞬間急轉直下。
當然他們父子也知,沈家如今已是如此聲勢,如果還敢露出絲毫對荊州的圖謀,必會遭遇群起攻之,根本沒有一點成功的希望。
所以,對他們而言最好的情況便是荊州能夠落于友方。
庾怿這會兒也是一臉的關切,此前他想接替虞潭出任護軍府,結果被沈哲子以荊州為理由給勸阻,所以對于荊州他也是寄望良多。
“切勿先作閑言,小舅請取印信一用,速速通知曆陽小舅扼守江途,隔絕東西消息,遲恐生變!
”
沈哲子這會兒雖然還不确定陶侃到底意圖為何,但卻也知道荊州已經到了極為微妙的時刻,眼下最重要的不是判斷荊州狀況如何,而是要将東西消息渠道給掐斷,掌握在自己手中。
庾怿聽到這話,也是不敢怠慢,即刻伏案疾書,然後讓沈氏家人迅速出都通知曆陽的庾翼。
待到急信發出,沈哲子才道出陶弘到來的事情。
沈充和庾怿聽到之後,俱都皺眉沉思起來。
“還好還好,我還道陶公已經急病不壽……”
庾怿拍拍兇口,松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是不乏失落。
如果陶侃已經死了,他這裡便可以正式發力争取荊州刺史之位。
可是現在,僅僅隻是派了一個孫子通知他有辭官意願,可見其人仍是康健,或者以此試探各方态度而已。
沈充在聽到這話後,則忍不住歎息一聲:“寒士居顯,實在不易。
陶公乃是國之重勳,但是進退都有諸多顧慮。
他肯使人傳告,大概也是擔心再為子孫積怨。
”
陶侃執掌荊州包括江州,看似顯赫,其實最無威脅。
非但無害于人,反而還要擔心去位後的哀榮和嗣傳問題,也實在是這個時代的無奈。
沈充倒是看得透徹,陶侃之所以派陶弘前來通知一聲,也是擔心去位之後有對荊州求而不得者會因此生怨,轉而為難他的子孫,所以才要預先做出溝通,讓對荊州有想法的人做出準備。
而且,早前被沈家拉攏着逼死了王舒,雖然順利拿下江州,同時收複襄陽和打退羯胡強敵,但卻将琅琊王氏等僑門徹底得罪,如果沒有一點安排的話,很有可能身死之後子孫便要遭殃。
“如士居所言,看來陶公通信非為試探,而是心迹确鑿。
可是、可是,荊州分陝之重,我實在是沒把握能獲人望推舉……”
庾怿聽到這裡,心情複又糾結起來,他雖然對荊州也很眼熱,但也清楚自己不是時望之選。
就算是得到了陶侃的通知早作準備,也實在沒有笃定勝算,所以在沉默許久之後,他又望向沈哲子:“不如我先當豫州,暫代維周,維周則往荊州?
淮上之役,維周你才器畢露,即便眼下不能直當分陝,也可先入襄陽,羁縻于衆,累勳建事。
屆時士居在台,也可稍阻荊州人選。
待到時機成熟,荊州自可納入!
”
沈哲子聽到這話,自是哭笑不得,他倒也知道庾怿并非貪圖他的淮南,畢竟淮南新創,跟荊州比起來一目了然。
但這想法實在是有點不靠譜,憑他這個年紀資曆,擔任豫州刺史都備受阻撓,更何況荊州。
如果讓他在荊州蹉跎個三五年之久,那黃花菜都涼了。
“小舅不必頹言,荊州探囊可取,實在不必遲疑。
”
講到這裡,沈哲子眸光晶亮,沉聲道:“我在梁郡,尚有兩千騎衆,即日便可護送小舅向西。
待到入鎮,木已成舟,又何必再仰台命!
”
聽到沈哲子這麼說,席中兩人臉色俱是一變,庾怿是沒想到沈哲子這麼大膽,如此重要之事居然還敢先斬後奏。
而沈充在初時的驚愕之後,繼而便滿懷欣慰,充滿了眼見青出于藍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