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派去廣甯的内監,很快返京,并将放走阿敏李永芳的真相報給朱由校。
乾清宮内,朱由校聽完彙報,長長的出了口氣。
随即,一拍書案,喜道:“朕就知道!
殷愛卿乃是朕的大功臣,怎麼可能對朕有異心?
!
”
魏忠賢眼珠一溜,歎聲道:“這可委屈了殷給事,無緣無故的被軟禁了好些天呀,陛下。
”
“對!
都是張問達那幾個老頭兒,整天沒事兒,就知道搬弄是非。
朕這回得好好治他們的罪!
”
魏忠賢暗自挑挑眉毛。
心說,這回,要你們的好看!
“來人!
傳旨,令張問達,孫慎行,鄒元标,趙南星,李長庚,親自把殷愛卿給朕請出來。
”
消息傳下來,可把幾個老頭兒急壞了。
當即找了葉向高,韓爌就往乾清宮跑。
面聖之後,問明原因,這才知道,原來放走敵人,是為了要借刀殺人,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目标。
張問達一聽就頭疼了。
心裡這恨呀。
真不該當這個帶頭的。
衆人抓耳撓腮的想對策,卻掃見葉向高平靜異常。
難道閣老早就知道内情?
魏忠賢看到葉向高,也是心裡打鼓,不知這老狐狸心裡打的什麼算盤。
葉向高拱手道:“陛下,殷給事雖然并無欺君,亦無通敵,但也并非無罪。
”
衆人一聽,皆是吃了一驚。
朱由校沉色道:“既然此事完全是一場誤會,殷複聲還何罪之有啊?
”
“陛下息怒。
陛下愛惜人才之心,老臣當然知道。
然而,自古明君,應賞罰分明。
有功者賞,有過者罰。
”
葉向高頓了頓,繼續道:“原兵部尚書張鶴鳴,因對待經撫失當,而撤職罰奉。
戶部尚書汪應蛟,因在任期間毫無建樹而撤職。
此二人自覺有錯,已于前日,上疏辭歸。
汪張二人有錯屬實,理應受罰。
而當初彈劾二人的殷給事,如今大錯在身,陛下還需一視同仁。
”
衆人又是一愣。
心說,閣老,你老糊塗了吧?
都查明了,不是欺君通敵了,還有什麼罪?
“葉閣老,你這是何意?
既然已經查明,此乃一計,殷愛卿還何罪之有啊?
”
“陛下,廣甯大捷,生擒建虜二貝勒阿敏,和叛将李永芳。
理應斬殺李永芳以震懾遼東叛軍。
當利用阿敏與奴酋談判停戰。
然而,殷複聲自作聰明,竟将二賊放了。
如今,時隔月餘,卻毫無二賊音訊。
可見計策敗露,不僅白白放跑了敵人,還連累陛下成為奴酋的笑柄。
豈非大罪?
”
聞言,衆人這才明白。
原來,什麼欺君,什麼通敵,都是幌子。
追究過失才是重點。
好一招瞞天過海。
魏忠賢眯一眯眼睛,暗自感慨:真是低估了這個葉老頭兒啊。
為了逼走殷複聲,竟然不惜犧牲自己的同盟。
鄒元标等人也明白了,難怪,之前非要勸退張鶴鳴和汪應蛟。
原來,就為堵上皇帝和殷複聲的嘴。
意思:看,人家二品大員,犯了錯,就引咎辭官。
你一個小小給事,犯了這麼大的錯,還不麻溜兒的走人?
!
朱由校一怔,又詞窮了。
怎麼當初就沒好好讀書呢?
鬥嘴鬥不過,朱由校眉頭擰成一團。
魏忠賢眼珠轉來轉去,俯身湊在朱由校耳朵邊,“陛下,即便有過,也得給人以辯白之機呀。
”
聞言,朱由校豁然開朗。
就是,朕說不過你們,有人能。
朕也許久沒有看戲了。
“對對!
來人!
把殷愛卿找來。
”
殷複聲正坐在屋裡等着崔應元給他送食盒呢。
這兩天,天天有美食。
殷複聲吃的出來是如意做的。
可他就是不明白,如意和崔應元還有司禮監有什麼聯系。
問崔應元,他就打馬虎眼,什麼都不說。
糊裡糊塗的就這麼過了好幾天。
這一日,盼望已久的自由,終于來了。
可傳旨的小太監,把乾清宮裡的事情這麼一說,殷複聲心裡就咯噔一下子。
“殷大人,咱們陛下呀,可是心向着您的。
隻是,凡事講個理。
陛下就想讓您自己跟他們理論理論。
”
殷複聲并不樂觀,點點頭,“多謝公公提醒。
”
殷複聲來到乾清宮的時候,宮内已經不隻是東林黨人,還有官應震等齊楚浙的代表,外加徐光啟,莊際昌和史繼楷。
葉向高等人入宮以後,官應震的眼線就已經将事情告知。
官老頭兒立刻找來支援,并差人把莊際昌,史繼楷,徐光啟也一并找齊。
因為他知道這三人和殷複聲有私交,此時,越多人替殷複聲說話,他留下來的希望就越大。
殷複聲還未進入大殿,已聞其内雙方争執不休。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若因一時之誤,便抹煞其功,日後,還有何人敢言?
還有何人獻策?
”
“小過可免,大過必罰。
賞罰分明方為英明之君。
”
“即便是前戶兵部兩位尚書,雖官居二品,尚能辭官謝罪。
焉何殷複聲從七品給事,倒不行了?
”
“殷給事智破建虜,乃大功一件。
即便決策有誤,也當是功過相抵。
最多罰奉便是。
”
“廣甯一役,賴所有廣甯軍将,非一人之功。
即便活捉敵将有功,卻又把人放了。
這如何能叫功過相抵?
反倒是從未立功才是。
”
“滿口胡言!
”
……
殷複聲這時來到宮殿門外,靠在門邊兒上,探身往裡看了看。
裡邊淩亂的站了好多人,黑壓壓一片。
怫郁,憤滿的氣息盤旋于衆人頭頂。
顯然,這裡早已經曆了一場沒有硝煙的舌戰。
小太監正要進去報事,殷複聲伸手攔下,小心示意。
他想先靜觀局勢。
此時,官應震這邊,明顯落于下方。
因為葉向高的籌劃不是一天兩天了。
他将所有對方的突破口都堵住。
而且,做事決絕,連同盟張鶴鳴和汪應蛟都直接踢出朝堂,隻為徹底擋住殷複聲的退路。
殷複聲看着雙方的争執,面沉似水。
在這場争辯中,最大的障礙不是葉向高,不是東林黨,而是,他借刀殺人的計策,真的敗露了嗎?
為什麼至今一點兒風聲皆無?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