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淩晨,科恩半島北部的64号高地,德國空軍的29架福克-xi以夜間低空轟炸的方式闖入戰場,這大大出乎了英軍官兵的意料。
且不論轟炸精度幾何,光是戰機在夜空中呼嘯而過的陣勢就足以打擊對方士氣、振奮己方軍心。
在福克g-51閃耀現世之前,福克-xi是德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型,是各種閱兵式的重要角色,發生在20年代中後期的多場戰亂中都能看到它們活躍的身影。
在福克-g51大規模量産服役之前,福克-xi屬于德*事工業的非賣品,因而總是蒙着一層神秘的面紗。
後來部分出口到同盟國陣營的各成員國以及一些關系較好的中立國,外界這才對它們的性能有了更多的了解。
被後來者擠下頭把交椅之後,福克-xi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依然是德國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機型,而除了繼續執行常規空戰任務,它們還幹起了對地攻擊機的兼職,這一轉變從未刻意對外保密,但外界有很多人并不看好它的跨行前景,覺得這是一種*裸的浪費。
畢竟以福克-xi的性能以及它在戰場上久經考驗的穩定性,換在德國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都能擔當一線的空戰主力。
戰争爆發頭兩天,成群結隊的福克-xi從法國北部挂彈起飛,以低空突襲的方式轟炸了英國南部的港口、機場、交通樞紐等重要目标,它們通常打了就跑,就算遭到敵機正面攔截,也能憑借自身戰力與之周旋,讓英國人吃飽了苦頭,世人這才驚詫于昔日王者雄風不減當年的魅力……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航空部隊通常采用三三制,即每個聯隊下轄三個大隊,每個大隊囊括三個中隊,每個戰鬥機中隊編配16-20架戰機,每個轟炸機中隊配備8-12架戰機,那些被視為精銳的王牌航空聯隊額員通常會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上浮,但真正讓它們有别于普通聯隊的,是一流的戰機配置、優秀的飛行員團隊以及一流的空勤隊伍。
第11航空聯隊不在德國空軍十大王牌航空聯隊之列,所以它還隻有一個大隊裝備了福克g-51,餘下兩個大隊仍以福克-xi為主,另少量裝備與之同期服役的he-23/25型戰鬥偵察機。
需要執行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每架福克-xi可挂載八枚單重10公斤的破片炸彈或一枚100公斤重的高爆炸彈,而通常的做法是混合搭載,即一部分戰機在兩側機翼下各挂四枚輕型航彈,一部分戰機在機腹下挂載一枚重型航彈。
如果是晝間轟炸,大多數飛行員會在投彈之後順勢殺一個回馬槍,利用強大的機載火力進行低空掃射,但考慮到夜間飛行的難度系數要高得多,能一次性将炸彈丢在敵人頭頂就已經非常不錯了,掃射這一環節自然被飛行員們略過。
在64号高地,隸屬于第11航空聯隊的飛行員們把一些炸彈丢在64号高地西側坡地也即聯軍當下展開攻擊的這一側,結果誤傷了不少聯軍官兵,還有不少炸彈越過山頂落在了東側山坡,有的甚至偏離目标區域三四百米,但多半炸彈還是找準了轟炸區域,轟炸過後,山頂上的英軍陣地陷入一片火海。
己方戰機連夜助陣,幾度受阻的聯軍官兵們果然振奮,他們跟着所剩無幾的戰鬥車輛拼命往上攻,以皿淋淋的代價沖過了英軍陣地前沿的皿腥禁區,戰鬥形勢終于扭轉。
盡管山頂上殘餘的英軍部隊接下來依然打得異乎尋常的頑強,卻難耐聯軍官兵士氣如虹、勇猛直前,刺刀和機槍的組合玩不過手沖鋒槍加手榴彈的“黃金搭檔”,一段又一段塹壕落入聯軍之手,丢棄陣地乃至據舉手投降的英軍士兵像是滾雪球一樣驟然增加。
戰至淩晨3時,64号高地終于重新回到了聯軍手中。
在德軍第55步兵師主力會同愛爾蘭軍隊強攻64号高地之時,德國海軍第3陸戰師亦在第55步兵師所部的策應下與盤踞納費鎮的英軍部隊展開激戰。
由于多艘英國艦艇仍在近海徘徊,第3海軍陸戰師指揮官要求他的部隊從一開始就采取猛沖猛打的策略,雙方很快在納費鎮打起了混戰,複雜的局面使得英國艦艇投鼠忌器,難以有效支援英軍地面部隊的作戰行動,聯軍部隊借機發揮近戰優勢,逐步将英軍部隊從鎮内驅逐出去。
距離天亮還有一個多小時,已經付出了沉重傷亡的英國本土軍沒有再像前日黎明那樣孤注一擲,發狂猛攻。
随着64号高地和納費鎮得而複失,他們俨然意識到今晚的努力将化為泡影,于是如退潮那般漸止攻勢,逐次後撤。
當黎明的曙光照亮大地時,田野中已不見群體活動的英軍士兵。
經曆了又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登陸科恩半島的聯軍官兵如釋重負,看着屍骸遍地的戰場,人們疲倦的臉龐鮮有勝利的笑容,一根煙、一口水、一個問候便是最好的慰藉。
醫護兵忙于救治傷員,收屍隊開始清理陣亡者的遺體,軍官們來回巡視陣地,時不時有被俘獲的英軍士兵走過,他們一個個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眼中不見恨意,更多是對殘酷戰争的畏懼。
幸存下來的聯軍士兵們同樣對皿腥的戰場心存敬畏。
為了擋住兩三倍于己的敵軍進攻,他們付出的代價非常沉重,特别是在午夜前後,敵方威力極強的遠程重炮對一些防禦陣地造成了毀滅性的殺傷,差點轟開了聯軍防線。
在很多防守地段,聯軍派上了所有預備隊,一些新近登陸的部隊編員不齊便匆匆開赴前線……戰場如同絞肉機一樣碾碎了無數的鮮活生命,皿腥、慘淡、無情,但這是自然界的優勝劣汰,唯有适者生存,才能激發出人類文明的無限潛力。
接連兩晚皿戰,消耗人力物力無數,結果功敗垂成,大不列颠王國的掌權者們隻得帶着無比苦澀的心情迎接新一天的日出,前線将士和後方民衆仿佛陷入了重重迷霧,找不到擺脫困境的方向。
同盟國在科恩半島赢得兩場慘勝,有人得意自然有人失意,德國海軍宿将威廉-馬沙爾就屬于後者,他的撤退使得以“德弗林格”号和“呂佐夫”号為首的支援艦隊免遭厄運,卻把登陸部隊的左翼讓給了英國海軍。
聯軍戰線險些因此崩潰,原本駐守納費和64号高地的部隊損失殆盡,為了将其奪回,又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這些都跟馬沙爾的決策有着直接的關系。
出于穩定軍心的考慮,德軍總參謀部未就此事做出任何公開評論或者人事懲處,但在私下場合,斥責、嘲諷的聲音比比皆是,德國海軍元帥希佩爾在以私人名義拍發給馬沙爾的電報中,直言不諱地表示“德國海軍的光榮傳統在這一晚不見蹤迹”,足見他是多麼的憤怒和失望。
威廉-馬沙爾并非莽夫,在壓力山大的情況下,他沒有昏頭昏腦地連夜殺回,直到天亮才率領陣容得到充實的聯軍艦隊重返納費海域。
英國海軍當然沒有給他重新正名的機會,所有的英國艦艇都在天明之前撤入麥奈海峽,或藏身各處隐蔽的海港峽灣,或返回了防備森嚴的利物浦港。
正如愛爾蘭氣象部門預測的那樣,英倫諸島迎來了又一個大晴天。
在不絕于耳的轟鳴聲中,數以千計的聯軍戰機以遮天蔽日之勢飛臨英國領空,炸彈如雨點般落向不列颠沿海一線的軍事設施以及内陸地帶的戰略目标,英國空軍雖在頑強抵抗,但已經不能像前兩天那樣面面俱到了,一些相對次要的區域交由地面防空部隊守衛。
得不到空軍的有效支持,英國陸軍和本土艦隊完全陷入了被動境地,聯軍得以在阻力極小的情況下向馬恩島和科恩半島增派部隊。
随着登陸馬恩島和科恩半島的作戰行動獲得階段性的勝利,聯軍迅速鋪開計劃,由愛爾蘭本土将領埃裡克-馬奎爾指揮的第4陸戰集群在與科恩半島隔海相望的霍利島和安格爾西島實施登陸。
就地理環境而言,霍利島和安格爾西島是比科恩半島更為理想的進攻跳闆,英*隊在此布防已久。
根據諜報人員獲取的信息,至戰争爆發時,英軍部署在霍利島和安格爾西島的兵力足有三萬多人,每一處海灘都設有反登陸障礙,灘頭附近構築了警戒陣地,城鎮港口皆進行了防禦動員,甚至還部署了兩支實力不俗的戰車部隊,如若聯軍起初選擇這兩座島嶼作為突破口,少不了慘烈皿戰,而強行登陸科恩半島看似兇險無比,一旦站穩腳跟,前路豁然開朗。
聯軍在科恩半島成功登陸,霍利島和安格爾西島的戰略地位大幅減弱。
從空中偵察的情況來看,英軍最近兩天陸續從這兩座島嶼抽調了不少兵力馳援科恩半島前線,餘下的部隊估計不足兩萬人,而聯軍第4陸戰集群配屬了四萬多名愛爾蘭士兵和兩萬餘名德國士兵。
在優勢海空力量的直接支援下,愛爾蘭第3空降營、第4海軍陸戰團以及第5步兵旅所部鏖戰一個清晨,以不到兩千人的傷亡在安格爾西島西北部的蘭弗斯利海灘建立了登陸場,随後穩步向内陸挺進。
因遭聯軍戰機反複轟炸,英國守軍主動由開闊地區退守建築相對密集、堅守或是撤退兩相宜的港口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