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總裁沒有猶豫,點頭道:“自然算,蒙古,自古以來就是我華夏的一部分,我們自己的心打開,華國周邊,受到華夏文明影響的,都是華國的人。
如果他們人多,漢族人少,就另當别論,他們當時雖然是統治階級,但是也必須靠着融入的方式來管理國家,所以,是華夏曆史的一部分。
”
“這是華夏最大的優勢,不管什麼民族,永遠不會有一個民族超越漢族的數量,太龐大了。
”凱瑟琳嗯了一聲,“那成吉思汗應該也能進入前三的候補人選了。
”
成吉思汗發動了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戰争,他創建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國家,将軍事藝術推向了冷兵器時代的巅峰,他是世界曆史階段上影響最大的人物,是人類的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他給人類帶來了最大的災難,他的作為給後人留下了最大的争論,他是中國曆史上最具世界影響力的帝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及其子孫三代鏖戰幾十年,統中國,掠歐洲,征印度,戰埃及,并朝鮮,侵日本,入越南,平爪哇,先後滅亡四十多個國家,征服七百二十多個民族,發動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争。
蒙古騎兵橫掃十三世紀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踏出了人類曆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蒙古帝國,創造了人類戰争史上的奇迹。
成吉思汗留給後人一種民族的自豪,不僅在中國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英雄人物。
西方學者稱成吉思汗為“全人類的帝王”。
隋文帝楊堅使一個民族絕處逢生,他使一個文明得以延續,他使一個不再是國家的國家奇迹般的再次統一,他為一個民族的盛世打下根基。
漢朝滅亡後,年輕的漢民族陷入了長達三個半世紀的撕殺戰亂之中。
到東晉時,經過漫長戰亂的漢族已經消沉,在中國大地上占統治地位的已不是漢人,而是被漢人稱之為蠻夷的民族。
因為漢人已無力再戰,強壯的青年大多戰死,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殘。
漢族已沒有能力阻止異族的入侵。
南北朝時期,各種蠻族大批侵入中原,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人數已經多于漢人。
入侵者已經占據統治地位,史稱五胡亂華。
同時,多年的戰亂使中國的文化、建築遭到嚴重破壞,衆多秦漢時期的文明古城成為灰燼。
大量文化宗卷遭焚毀,華夏文明消失殆盡。
外來的宗教文化逐漸統治中國,中原大地上到處興建廟宇,供奉外來的神。
外來的佛教已遠遠壓過漢人推崇的儒教。
異族的音樂、舞蹈、雕塑、繪畫完全統治了中國。
中國即将蠻夷化。
這時,在中國最黑暗的曆史上出現了一個閃亮的名字,一代偉大帝王隋文帝楊堅。
楊堅在漢族面臨滅族的最危險時刻成功篡得當時中國大地上最強大的胡人政權,建立隋朝。
胡人統治者都極端排斥漢人,熱衷于胡化。
楊堅先輩因輔助胡人有功被賜胡姓,楊堅篡位後立即恢複了自己的漢姓,停止了軍界和政界胡化趨勢,力行漢化。
隋文帝崇尚節儉,勤理政務,對百姓實行寬仁的政策,實現了胡人政權到漢人政權的平穩過渡。
楊堅通過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人口顯著增加,衣食逐漸富足,國力日漸強盛,漢族民族力量終于恢複強大。
隋文帝帶領這支堅強的民族力量,先後征服各族蠻夷,使中國又回到了和平年代,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驚天壯舉,史稱“開皇之治”。
楊堅拯救了漢文化,挽救了華夏文明。
春秋、秦漢的文化典籍經過五胡亂華遺失大半,隋文帝統一全國後下诏重金求書。
戰後餘生的漢人紛紛獻書,使隋朝藏書量達到中國曆代最多。
雖然大部分典籍難逃戰火,多少優秀的學者、多少偉大的著作、多少中國的文明輝煌都消失在曆史的塵霭裡,但隻要諸子百家思想尤在,隻要儒家經典尚存,漢族大旗依舊飄揚,華夏文明依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隋文帝統一了币制,度量衡在隋文帝時重新統一。
廢除胡人殘酷混亂的法律,恢複并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曆程,楊堅修訂的法律基本都被唐太宗繼承。
楊堅廢除胡人的官僚體制,恢複并改革了漢朝的體制,後來又被唐太宗繼承并發揚光大。
中國古代官僚體制自隋定制,一直沿襲到清朝。
楊堅開創的科舉制度,在中國曆史上留存長達一千三百多年,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楊堅開創的隋朝盡管隻有37年,但對後世中國産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
隋朝的軍隊拖延阻止了周圍異族的強大與崛起,為盛唐的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唐太宗繼承了隋文帝創立的國家體制以及政治經濟制度,接過随文帝的火炬,終于造就了中華盛世。
同期的西方文明,羅馬帝國崩潰後,歐洲随即陷入了分裂的黑暗深淵,古代羅馬文明也随之消失,此後歐洲從未再次統一。
而對比當時的東方文明,漢帝國崩潰後,正是有了隋文帝,中國重新走向了統一的道路,華夏文明從此遠離了被摧毀的危險。
隋文帝由于對中國的統一和華夏文明的延續做出的卓越貢獻,被曆代西方史學家公認為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帝王。
千秋帝皇秦始皇,肯定要占有一席之地,他順應時代潮流結束了長達幾百年的群雄割據局面,他實現了華夏民族的大統一,他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開天辟地的貢獻,他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的帝制時代,他是中國第一個統一帝國的創建者,他是中國第一個封建帝王。
嬴政出生于趙國,10歲時曆盡磨難從趙國逃回秦國,13歲即秦國王位,22歲廢權臣,獨攬朝政,39歲滅六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專制中央集權國家。
秦始皇對内在經濟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措施,進一步鞏固了統一的局勢。
對外北抗匈奴,修築萬裡長城。
南拓百越,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雖然他的帝國頃刻間崩潰,但他創建的封建帝制卻向後延續了兩千多年。
兩千多年的時光流逝,曆史長河的沖刷,世間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唯有那座雄偉的萬裡長城依然靜靜的蜿蜒在中國的北方,向世人述說着幾千年的滄桑。
或許秦始皇不會想到他的一生能夠為今後中國幾千年的曆史帶來多少深遠的影響,也不會料到對自己的争論能夠跨越千年延續至今,但是他卻通過自己的雄才偉略将一個天下的觀念灌輸給了世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從那一刻起開始深入人心,一個統一的強盛的民族從此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在日後的兩千多年裡向世界長久不息地綻放着璀璨的光芒。
始皇基業,功在千秋。
統一文字,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的基礎,并延用至今。
廢分封,立郡縣,成為以後中國統一後管理的标準模式,曆時數千年之久。
統一貨币和度量衡,在商業上大大便利國内交流。
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國内交通。
焚六國史書,客觀來講統一了思想,避免因為曆史問題而導緻國家分裂。
但是毀掉的各國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後被毀是由于項羽火燒秦都造成的。
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修建長城,抵禦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線,長城長期成為國界。
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兩廣納入中國版圖。
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并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至此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漢武帝劉徹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塑造了一個民族奮起圖強的偉大時代,他開創了一段留傳千古的帝國傳奇,他演繹了一場天地泣皿的酷烈大戰。
他的國号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他是中國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聖武大帝。
他就是漢武大帝劉徹。
劉徹生于帝王之家,從小經受的是嚴格的以治理天下為目的的嚴格系統的訓練。
但這并沒有抹殺劉徹作為一個年輕人應該擁有的獨立個性和朝氣。
劉徹始終雄心勃勃,充滿自信,是一個标準的具有帝王之氣的君主。
年輕時的劉徹就将秦始皇作為榜樣,立志成為具有王者霸氣的一代雄主。
早在秦始皇時期,匈奴就依仗兵強馬壯,屢屢南侵,而秦始皇也隻能修長城防禦。
漢朝初年,匈奴實力達到鼎盛,統一漠北後,大舉侵入漢地。
劉邦親率大軍迎擊,結果被匈奴擊敗,加之經過秦末連年戰亂,人口減少,經濟凋敝,已無力抵抗匈奴來犯,于是漢朝隻好向匈奴納貢求和,并将公主嫁給匈奴單于,受盡淩辱。
文帝景帝時期,匈奴不停進入漢地燒殺搶掠。
迫于實力懸殊,文景兩帝表面任由匈奴為非作歹,暗地則發展經濟,訓練軍隊,時刻不忘國恥。
經過含辛茹苦的文景之治,劉徹即位時,漢朝國庫糧草堆積如山,百姓家家有馬,人人善騎。
國力已經足夠強盛,終于具備了一個民族自強自立的條件。
面對馬上生,馬上長,骁勇異常的遊牧民族,面對強大的匈奴人的不斷入侵,年僅16歲的漢武帝以驚人的膽識和魄力做出了一個震撼千古的決定:遠擊匈奴。
他的目光從開始就已經超越了長城屏障以内漢帝國的有限區域。
他的轉守為攻的戰略思想遠遠超越了他的時代,成為後來的唐太宗,成吉思汗,明成祖,康熙效仿的榜樣。
在漢武帝的戰略思想的指導下,他成為了世界曆史上唯一一位帶領農耕民族橫掃遊牧民族的帝王。
他的後人在徹底擊敗匈奴後,追殺匈奴殘部六千裡,斬匈奴單于于西域,留下傳世名言: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曆經千古仍擲地有聲。
漢武帝是一位承前啟後而又開天辟地的真正偉大的君王。
在他之前的曆史上,他所建樹的文治武功無人可及。
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鬥争成為藝術。
他的權變和機謀令同時代的智者形同愚人。
漢武帝的兇懷寬廣,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鑒人之明。
漢武帝創立年号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号的皇帝。
漢武帝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
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
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将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财政權集于中央。
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成為封建正統地位地位鋪平了道路。
不過事實上漢武帝時期從來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采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法為主以儒為輔,内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内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而宣儒并不等于棄法,法依然是漢武帝時期的最終裁決手段,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春節始于太初改曆,漢武帝改正朔。
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封狼居胥。
張骞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
從此西域成為幾大文明交彙之地,漢武帝被稱為“冠于百王”。
他開創制度,樹立規模,推崇學術,酷愛文學才藝。
他倡導以德立國,以法治國。
平生知過而改,從善如流,是一個自信,有思想,獨立思考,擁有絕對權力的有為君主,威嚴帝王,為百代帝王樹立了楷模。
他的業績和作為也深深地熔鑄進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曆史與傳統中。
他所開拓的疆土,第一次為中國的遼闊疆域奠定了基礎。
中國之政始于秦始皇,中國之境始于漢武帝。
漢武帝具有超越曆史的雄才大略,其武功成就足以使西方亞曆山大、拿破侖等世界之王暗然失色。
在中國曆史上,不乏英雄,偉人和聖者。
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會同樣地引人注目。
任何人不可能不欽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懼他――這就是漢武大帝。
唐太宗李世民使一個國家有了傲視群雄的氣度,他使一個民族有了崇高的國際地位和輝煌的經濟文化成就,他令世界各國紛紛前來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可謂萬國來朝,德化遠播。
他鑄造的強盛國力和開放包容的心态,使一個民族赢得了外族空前絕後的尊重。
他就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文武全才帝王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生于貴族世家,18歲随父舉兵反隋,統領三軍,為唐王朝統一全國立下了頭号戰功。
随後成為唐朝第二代皇帝,史稱太宗。
北方草原民族突厥首領一直窺視中原千裡沃野,乘太宗立根未穩之時,親率二十萬鐵騎威逼長安,兵臨城下,唐朝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生性強悍善于用兵的李世民處亂不驚,親率大軍擊退強敵。
随後李世民審時度勢,力排衆議,做出了傾其府庫向強大的突厥媾和以換取國家生養發展時間的艱難抉擇,從而使國家民族避免了覆亡滅族的危險。
兇懷大志、性格堅韌的唐太宗決心盡快帶領軍臣民衆振興大唐,消滅稱雄北方多年的突厥,實現國家一統,重振大漢雄風。
在以後的三年多時間裡,李世民卧薪嘗膽,勵精圖治,他一方面發展生産,增強國力,另一方面加強軍隊訓練,提高唐軍的戰鬥力,打造出了一支能夠與突厥鐵騎争鋒的騎兵。
唐朝對荒漠枭雄的反擊戰終于打響,按照李世民的精心計劃,一支具有超強作戰能力的精銳騎兵千裡迂回到突厥大軍背後發起突襲。
飽含報國熱情的大唐将士同仇敵忾,大獲全勝。
唐太宗以超凡勇氣和軍事才能,統帥唐軍一舉擊退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實現了國家的大統一。
戰争過後,太宗為了讓國家迅速走向和平建設的軌道,竭力摒棄仇恨,實行民族團結政策,大膽地将處于災荒中的數十萬遊牧民族部衆遷徙到内地,将良田劃給他們耕種,讓遊牧民族絕處逢生。
這次規模宏大的人口遷移拯救了草原百姓,他們深為唐太宗對各民族愛之如一的博大兇懷所感染,幾百年間兵戈相見積澱下來的矛盾得到化解,各族兒女在大唐廣闊疆域内和睦相處,共建東方強國,進一步實現了民族大融合。
曆經多年戰火,貞觀初期的唐朝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年僅二十九歲的李世民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為國家選擇了“揠武修文”的和平建設道路,推行了一系列開明的治國方略,堅定不移地把理政的重點放在支持促進農桑上,大膽裁官安民,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虛心納谏,使得唐朝走上了一條快速發展之路,一幅用熱皿和汗水描繪的盛世鴻圖,開始展現在中華這塊曾經多災多難的遼闊大地上。
唐太宗以過人的領導力,舉重若輕地駕馭着身負超凡智略的中華英才,做到了治國與治人的完美結合,在文治武功上均取得了超凡建樹,被史家公認為中國古代最有作為的帝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千古帝王的典範。
“差不多就這些了吧?
前十倒是争議不大,前三比較難評斷,一個名額給秦始皇沒有争議,另外兩個就不好說了。
我覺得應該給朱元璋留一個,給漢武帝留一個。
”凱瑟琳總結道,并問華皇,“陛下覺得呢?
朱元璋有資格進華國曆史上的皇帝前三名嗎?
”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
之後加強中央集權,穩定政治局勢,調整生産關系,恢複發展經濟,為明朝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所制定的一套典章制度,還為明朝的長治久安提供必要的保障,并多為清朝所繼承,對此後的曆史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朱元璋的曆史功績,遠遠超過中國曆次農民戰争後新王朝開國皇帝。
出身于社會最底層的朱元璋,無疑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響當當的大人物。
作為明朝的創業皇帝,少年時代的朱元璋隻不過是元末淮河流域間的一個放牛娃,隻不過是一個為了勉強活命而不得不出外流浪了三年的小和尚。
但就是這個曾經一無所有的逃荒者,打從24歲投奔農民起義軍,從一名小兵開始起步,僅僅經過17年傳奇般的奮鬥與征戰,竟登上了堂堂一朝開國天子的寶座。
不過有關朱元璋的評價,卻從來都是衆說紛纭、毀譽交加,以至于直到今天,這種集中奉獻給他的敬仰、贊美與唾沫,仍然可以掀起一場暴風雨般的争論――如果刺激得當的話。
可無論怎樣看,以朱元璋傳奇而光輝的軍事履曆和治國生涯,他顯然都有充足的理由當選為中國封建社會位居前三名的最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
甚至就是第一名也沒準。
有關朱元璋的負面言說,比如殺功臣和所謂的文字獄。
”華皇答道。
凱瑟琳呵呵一笑,“陛下還是沒有直接說朱元璋有沒有資格進入前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