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的是一名五六十歲的老者,身邊跟着至少十來個镖頭家丁一般的人物,一看就不是什麼沒有背景勢力的小商小販,十有八九是有一些來頭的人。
身為千總的李鴻基當然并不敢怠慢。
不過從之前的親兵那裡得到一些消息之後,外加上此人的态度還有神色有些過于擺譜了,好像自己不是一名民間的商人,而是自己的上官一樣,也就笑道:“聽說你給大軍帶來了重禮,原來不過是二十幾貫成色不怎麼樣的銅錢罷了。
說吧,你們想運什麼東西去口外?
鐵器還是食鹽?
”
“有些話,當着太多人的面說也有些不合适,能不能支退左右?
”看到來看稀罕的官兵不少。
這名老者也對李鴻基示意道。
成了千總的李鴻基當然還算是有些身份的軍官,當下令之後,包括李過在内的其他不少人也隻好裡的遠遠的了。
“說吧!
是不是什麼京城那邊兒挂了好的要犯要逃亡邊關之後?
如今咱也不算是沒有什麼見識的大頭兵了。
也聽到了京城那邊兒的一些風聲。
魏忠賢倒台,不少天下通緝的要犯逃脫。
。
。
”李鴻基當然也是個認真仔細的人,見這老人的口音還有此時此刻的面相有些不大對頭,又主動卸下了自己的假胡子之後,就猜測道。
“千總大人心思缜密啊。
不過這一回,千總大人還是猜錯了。
咱家不是什麼閹黨要犯,而是奉了當今皇上的密诏,交給千總大人一些差事。
千總大人不妨回憶一下過去幾個月以來的一些事情。
或者在這軍中打聽一二。
一個毫無根基關系的驿站驿卒而已。
怎麼就會突然間平步青雲,成為楊總兵都很器重的心腹?
給你們隊伍的饷銀,裝備,幾乎是按規矩發放從無拖欠,你聽說過王參将手下其他的千總那裡有那樣的好事嗎?
這樣的恩典,也隻會來自天子而已。
”
此時的李鴻基還是有些将信将疑,如果是天子派來的欽差太監,這時候有重要的事情為什麼不宣旨呢?
“李鴻基,你識字麼?
”這名花甲之年的太監忽然說道。
“在驿站的時候,本人日夜苦讀,因此略識得幾個字。
”
“那麼算術呢?
”
“雜務頗多,千以内的賬目還是算的清楚的。
”
“那就好,這一次真正的重禮是這本書。
書的後頁是一封密信,火烤之後應該就可見一二。
上面寫了以後密語信件的聯絡方法。
你依照數字規律,對應這本書上的頁數和具體的字目,就是天子數月之後可能留給你的财務。
除此之外,密信上還記載着對你的一些要求和道理。
希望你能明白,你為什麼會突然獲得天降的重任。
。
。
哦,也不必拖延,現在就在燈前看看吧。
。
。
”
最一開始見到這是一封鼓動自己起事的信件的時候,李鴻基心中的疑惑又加劇了幾分。
剛要說些什麼。
這名年老的太監就補充道:“咱家知道這些不能讓你真正的确信是聖上安排你在數月之後起事,聖上當然也不會留下自己的把柄。
這樣吧:如果有機會的話,把今天咱家帶來的這二十貫劣質的鉛币用火燒一燒,會有驚喜的。
仔細想一想,王二之流會不會為了拉攏你手下的幾百人手就出五六百兩黃金的價碼。
還有:今年春季至五月,聖上會率領親兵視察西北一帶的情況,并且可能讓親兵親自參加剿匪之戰。
那些阿貓阿狗之流,有沒有可能提前這麼長時間得到消息,是真是假,你自會明白。
。
。
本人也不打算走了,留在這裡,也好算是個見證。
。
。
”
李鴻基繼續在顯現出字迹的密信中看下去的時候,不由的更為吃驚了:“大明自開國至今,已二百六十載,從上到下,從鄉間的秀才舉人到京城高官。
雖然也存在一些忠勇之輩,然而要想重新澄清天下海内,已到了不得不破舊立新,鼎革天下的時候。
不用非常之法,不足以重還大明以朗朗乾坤。
期望你端午之前的這幾個月内,抓緊時間練兵鞏固軍力,一些朕的火器與練兵乃至行軍野戰的心得已在附錄之中。
同時也要妥善而秘密的做好在軍中的官兵思想準備,這樣在起事的時候,才不會過于倉促。
。
。
”
奉旨造反?
天子命令臣下造反?
還煞費苦心的創造機會?
這真的是古今未有的事情。
這讓此時的李鴻基不由的呆住了。
此時的李鴻基在這樣的證據面前雖然不由的不信,并且放棄了之前檢舉立功的打算,可心頭間的懷疑仍然沒有徹底的消散。
但還是鄭重的說道:“放心吧。
如果數月之後一切屬實,在下定不會辜負聖上的重托。
必将替天行道而高舉義旗。
。
。
”
此後幾個月的時間裡,李鴻基所率領的隊伍按照蕭軒的安排重點練習馬上行軍、打探消息和行軍野營的本領。
還有如何進行埋伏乃至反伏擊的一些要領,乃至火器火藥使用和保管上的一些要領。
而依靠包括數千隊伍内工匠在内的資源,還有通過皇宮節省乃至之前一輪抄掠行動中所獲得的資源。
蕭軒所率領的近衛營,乃至黃得功周遇吉所率領的勇衛營也在訓練的同時加強着自己的實力。
到了崇祯元年臨近夏季的時候,近衛營和勇衛營的實力也同年初的時候進一步翻倍般的增長。
僅僅近衛營一個營配備的新鑄大将軍炮就已多達五十餘門,而數千人内裝備的各種三四十斤範圍内的擡炮也多達五百餘門。
包括勇衛營在内的實力則大緻翻倍有餘。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連續數個月的練兵,讓很多原本就有一定馬術基礎的少年們在不惜成本的訓練投資之下,不論是馬上的箭術還是步下的箭術也都達到了一個客觀的程度。
這段時間以來見到蕭軒沒有将年前遇到的大案擴大化搞大清洗,也沒有繼續去動太多人的利益。
也就暗暗的默許了這個有些任性的尚武皇帝。
至少從蕭軒對周皇後及其親眷的一些态度來看,這似乎還并不是一個不講道理的暴君。
可自從天啟七年春天到崇祯元年夏天這一年的時間以來,陝甘一帶連續兩年的嚴重旱災也讓王二等人的民變越發的壯大了,甚至超過了曆史上此時原本會有的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