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卿,前月廬州搶鹽事件,查得怎樣了?
”早朝後,瑞帝特地将夏可道留了下來。
提起這廬州搶鹽風波,事情雖然已過去一個多月了,可瑞帝仍然怒火難消。
初,瑞帝為感恩當初金陵城的商賈當初的支持,給了許多政策予金陵城的商賈,比如金陵所轄地區的鹽業自營。
自前朝起,鹽業都是官營的,是朝廷收入的一個重要部份。
剛開始,那些個商賈們還算聽話,隻在允許的區域内售賣所産的食鹽,可慢慢的,便以低價将金陵區的鹽販賣到瑞國各地,極大的沖擊了官營的鹽業。
瑞帝當初承諾金陵鹽業自營本屬無奈,見如今那個商賈竟還敢與朝廷争取利來,自然心中萬份不爽,便動了收回金陵鹽業經營權的心思。
正好,由人舉報在廬州的港口,查獲了大批由金陵運往廬州的食鹽,瑞帝得知,便想借機收回金陵城的食鹽的經營權。
于是便在禦書房内先是問了幾位皇子和大臣的意見,讓他們讨論具體的方案。
不想方案還沒出來,廬州便傳出了官營鹽吃死人的傳謠言。
還沒等朝廷反應過來,謠言卻愈演愈烈,廬州四處傳言官營的鹽都是摻有其他雜物的,吃多了非死即病,此謠言并迅速向廬州周邊擴撒開去。
一時間大量的人湧入金陵買鹽,金陵城的人也跟着一起搶,甚至謠言傳到宮中,朝中的大臣位都紛紛走各種渠道讓人幫忙搶鹽。
事後,瑞帝迅速讓人去查實。
結果發現那所謂的吃了官鹽而死的人,是誤吃了其他有毒的食物,不知怎地就被傳成了吃了官鹽才死的。
瑞帝得知後,将事實真相诏告天下,并帶領着身邊重要的文武大臣出現在金陵城的鵬來飯莊,親自吃用官營的鹽燒的菜。
然真相難出門,謠言傳千裡。
瑞帝此舉雖然遏住了謠言的傳播,但并沒有消除人們心裡對官營鹽的懷疑。
這樣一來收回金陵食鹽的經營權的事自然就隻能不了了之,如今雖是天下歸心,但是民意瞬息萬變,總不能為了食鹽這事丢掉好不容易才得來的民心。
瑞帝一代雄主,竟然吃了這麼一個悶虧,心中的震怒可想而知。
他治不了百姓,還治不了在其中搗鬼的人。
事後,瑞帝便令夏可道徹查此事。
此事受益最大的便是金陵的鹽商們,若要真查,自然能查得清楚。
夏可道很快便查到了與金陵商家聯系密切的三皇子,瑞帝聞知可能是三皇子将他要收回金陵食鹽經營權的消息傳了出去,并有可能參與了整個搶鹽風波的運作,更是怒上加怒,他萬萬沒想到與自己作對的竟是自己的兒子。
因疏不間親,此事後來便便由二皇子李嘯雲接手追查。
“皇上此事不是已由二皇子接手了嗎?
”夏可道回道。
“嗯,朕剛剛得報,那廬州的證人,在押回的路上竟被人劫殺,所以想問問夏卿的意見。
”瑞帝淡聲說到。
“以皇上的睿智,想必早有決斷,老臣不敢妄言。
”夏可道恭聲說道。
瑞帝伸手便将手中的兩份奏折扔給了夏可道,似是強壓着怒火說道:“夏卿,你可幫朕解釋解釋這兩封奏折。
”
夏可道将兩封奏折一一打開看,直至看完,臉上也并無異色。
一封奏折是金陵江家狀告金陵府尹夏中平教子不嚴,縱容兒子胡作非為,害死江家長孫,并且還徇私,嚴刑逼供江家妾室柳氏,柳氏屈打成招。
另一封奏折則是金陵幾個商家聯名狀告夏中平治理不嚴,欺軟怕硬,任由江家這個金陵世家中的子弟在金陵胡作非為,卻放任不管,并且還證據确鑿的列舉了幾件事。
這幾件事,都是最近才發生的事,細節清楚,若不是江家自己人斷然不可能知道。
此封奏折看似在狀告夏中平,實則直指江家。
金陵幾個大世家,可直接上書給皇帝,這也是當年瑞帝給他們的優惠之一。
這幾個大世家,雖在依附各有不同,但都有參與金陵鹽業的經營。
雖然同行之間有競争,但是這些商家竟然同時聯合起來對付江家,這就不得不讓瑞帝多想了。
瑞帝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金陵府尹夏中平為了自己的政績不願意食鹽的經營權被收回,他必是從夏可道這時得知了消息,從而聯合金陵的這些商家散布了謠言。
而如今為夏家長孫惹了事,得了好處的金陵商家自然會聽從他的安排,聯名上告自己,實則上告江家,畢竟金陵城若是少了像江家這樣的一個世家,定會空出許多資源來,這些商家何樂而不為!
而玄朝至所以覆滅,最大的原因便是朝廷對各藩鎮的逐漸失去掌控力,導緻各藩鎮各自為政,最後玄朝四分五裂。
夏府尹若真的為了一己私利,反對朝庭诏令,瑞帝怎能忍!
更何況夏可道父子一個在朝庭做官,一個在地方為官,特别是曾夏可道六朝為官,若兩相勾結……
“臣緻所以能六朝為官,隻是因臣對君主忠心耿耿,從無異心,這也是臣立足于這天地的憑借。
”夏可道從席上起身跪在瑞帝面前面色坦然的說道。
“臣父子兩人同朝為官,深受皇帝信任,就是臣的孫兒真打死了那江家的子弟,以皇上對臣的恩寵,臣向皇上讨了恩旨,也無不可臣子沒有必要弄出這大動靜啊。
”
“那你又如何解釋這兩封奏折,難不成那江家自己将自己家的那些個肮髒的事講出來,然後自己告自己!
除了謀劃了食鹽吃死人的謠言的人,還有誰能此時将這金陵的商家集起來?
你到是給朕說說。
”
瑞帝聽了夏可道的話,哼了一聲說到。
“皇上英明,此時将金陵商家集起來的,一定是與傳謠的人有關。
若此事真與臣有關,臣雖然不聰明,但也不笨,怎會如此之蠢,一下子就将自己暴露了呢。
”
夏可道仍然面不改色的說到。
“那你且給朕說說,這傳謠的人會是誰?
”
瑞帝聽了夏可道的話,心中怒火稍減,但此事關系重大,對夏可道然将信将疑,更何況帝王多是多疑之人。
“臣不敢妄斷,臣那不肖子早幾日已将事情的經過寫給臣知了,家書在此。
”夏可道又從袖中将早已準備好的家書雙手呈了上去。
瑞帝将那家書接了過去,從頭至尾看完,然後又不可置否的将夏中平的家書還給了夏可道,看着夏可道,也不說話。
“二皇子如今還在廬州,這事多多少少也與搶鹽風波有關,不如讓二皇子順道去金陵,讓他徹查此事,說不定也會有新的線索。
”
帝王皆多疑,夏可道侍奉了六朝皇帝,怎可不知,他早知道一封家書并不能說服瑞帝。
隻要瑞帝對此事心中有疑,肯派一個公允的人去查,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将此事扣在他頭上,在盛怒之下要了他的腦袋,夏可道的目的便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