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幾天時間内萊州就發生了十幾起士紳被襲殺的時間。
這在孔有德之亂以後還是頭一遭發生如此大的事件。
各地的縣令見狀也是大為驚恐,連忙派出三班衙役全部出動追查線索,緝拿兇手。
同時為了防止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大部分縣令都選擇了向當地衛所求援。
衛所的兵丁打仗雖然很渣,但對付那些剛剛放下鋤頭的百姓卻是一把好手。
在加上地主豪強家丁家奴的配合,這場來自底層百姓的複仇風潮很快的就被壓制下去了。
那些受到軍情司鼓動的百姓們也是傷亡慘重,甚至是其所在的村莊也因此而被牽連,成為士紳和官府發洩怒火的對象。
這樣的結果很顯然不是趙博願意看到的。
此計不成,趙博又生一計,幹脆直接派軍情司的好手直接下場,僞裝成百姓對士紳發動襲擊。
同時還派人以重金相賄,收買萊州綠林好漢以及山賊土匪劫掠士紳們支持的商隊,意圖将水攪的更渾濁。
當然趙博也沒有放棄受壓迫的百姓們這股強大的力量。
既然無法對付重重保衛之下士紳豪強。
趙博幹脆轉移目标,将矛頭對準了那些地主家的惡奴或者仗勢欺人的狗腿子。
這些人可沒有士紳們那麼強大的實力,面對百姓們的複仇,一旦被盯上隻能等死或者狼狽逃入主家尋求庇護。
礙于自身實力有限,滿腔怒火的百姓們雖然不能沖破地主家的大院将其殺死,但是一些吓唬人的手段還是可以用用的。
例如半夜投個大煙花,隔牆扔個火藥包,偷偷向大門潑糞等等惡心人的手段層出不窮,躲在家中的地主豪強們雖然沒有生命的危險,但是依然被搞得惶惶不可終日。
面對如此惡劣的行事,士紳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等着那些“泥腿子”奪走他們高貴的生命。
于是由幾家實力較大的世家牽頭,這些地主豪紳們迅速組成了聯盟,聯手向萊州知府錢源(杜撰)施壓。
要求錢源盡快處理此事,給大家一個交代。
面對士紳們的壓力以及萊州越來越不可控的局勢,錢源無奈之下,隻能向自己的上司山東巡撫朱大典求援。
朱大典在接到錢源的求援書信之後當即大怒,立即就要點齊兵馬動身前往萊州平定叛亂。
可是還沒等朱大典動身,就被問訊而來的兩個幕僚阻攔住了。
身為一省巡撫,朱大典當然有自己禦用的智囊團為其出謀劃策。
而攔住朱大典的這兩位,正是朱大典一直信任有加的常道和張祥二人。
“東翁萬萬不可輕舉妄動啊,萊州的事情并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的。
東翁您想想看,平時那些劣紳欺壓百姓的事情也不在少數,為何百姓們别的時候隐忍不發,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一起動手了?
東翁,依學生之見,此事恐怕是有人在幕後指使啊!
”常道連忙攔住朱大典勸谏道
朱大典也不是傻瓜,剛才他也隻是關心則亂而已,聽到常道的分析朱大典滿腔的怒火頓時消散不少,凝聲問道“常先生認為是誰在幕後操作此事?
”
張祥見狀大驚,立刻捂住想要常道的嘴,随便拉着朱大典疾步向府内奔去“東翁,進之兄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咱們進去說,進去說!
”
來到書房之後,朱大典不滿的拍掉張祥的大手道“張先生何必如此緊張,這裡是本官的府邸,都是自家人還怕被别人聽去嗎?
”
張祥小聲道“東翁,不是學生過于謹慎,而是此事實在關系重大,如果我和進之兄沒猜錯的話,萊州的事情恐怕和劉凡脫不了關系啊!
”
“劉凡!
?
”朱大典勃然大怒道“豎子安敢如此!
本官這就帶人去膠州,我要親口問問那劉濟民安得是什麼心!
是誰給他這麼大的膽子敢插手地方的政務?
”
“小聲點,小聲點!
”常道兩人看到朱大典再次發怒,連忙勸道“東翁,還請稍安勿躁,讓學生慢慢給您解釋。
東翁您也知道我們現在也隻是猜測而已,又沒有切實的證據證明真的是那劉凡所為。
退一步來說,就是咱們手中有鐵證恐怕也奈何不得劉凡。
您現在這樣興師動衆的前去問罪,不但不能阻止劉凡,恐怕還會因此憑白的惡了那劉凡。
得不償失啊東翁!
”
朱大典聞言不屑道“本官,堂堂從二品兵部右侍郎兼山東巡撫,還會怕他劉凡一個小小的武夫嗎?
兩位先生,不要再勸了,本官這次一定要為我山東父老和那劉凡鬥上一鬥,看看到底是誰更厲害一些!
”
張常二人對視一眼,不由苦笑,對于朱大典的扭執,兩人也是萬分的無奈。
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身為朱大典的幕僚和好友,兩人還是有責任在這個時候幫朱大典一把的。
常道和朱大典的關系要好一些,此時隻能硬着頭皮再次勸谏道“東翁,不是學生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這次您恐怕真的鬥不過那劉凡。
先不說那劉凡如何受陛下的寵信,但是他手下的幾萬大軍就不是我們能夠應付的。
破虜軍實力強大足足有三萬梭人,今年劉凡更是以區區不足萬人的兵力橫掃中原,覆滅流賊,生擒高迎祥,其戰力之強悍可見一斑。
要是我們逼迫過甚,逼反了劉凡,到時候遭殃的可就不是區區萊州一地了。
大明現在内憂外患,哪裡還有實力剿滅破虜軍這樣一股強大的勢力呀!
扪心自問,東翁,您有把握抵擋破虜軍三萬大軍的兵鋒嗎?
一旦抵擋不住,恐怕到時候整個山東乃至整個大明的北方都要受到影響啊!
一旦此事真的如此,不管原因如何您認為朝廷會放過您嗎?
再者說了,劉凡現在每年為國庫上繳白銀兩百萬兩,相當于大明一半的稅負,一旦劉凡做反,陛下該如何想?
劉凡乃是陛下手中的一把利劍,陛下将他放在山東藴養不惜傾力支持,就是想用它掃滅不平,實現大明的中興。
您要是破壞了陛下的計劃,非要落得個身死族滅不可!
東翁,三思啊!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