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乾跟袁紹之間的大戰已經快要進入到最後階段了。
而天下其他諸侯也不是什麼都沒幹。
江東的孫策受了重傷,那些個山越宗強又開始蠢蠢欲動了,因而孫策也隻好領兵坐鎮江東了,暫時不會北上侵犯徐州。
方臘在擊敗士燮之後,一統交州,一面開發交州,一面領兵北上攻打荊州。
劉表隻好将主要兵力給調到了南方去防備方臘,期間方臘也派人聯絡孫策,希望與孫策聯手瓜分了荊州。
而孫策打算坐收漁翁之利,派了周瑜領江東水師屯駐柴桑,一方面時刻準備進攻荊州,一方面也可以在此地訓練水師。
這柴桑可是個訓練水師的好地方,有大江大湖,能讓戰船往來馳騁,訓練陣型啥的。
雖然孫策的水師沒有動手,可也是讓劉表心憂啊,遂嚴令黃祖領水師防禦。
如此一來,荊州的主要力量和精力就被牽制住了,劉表對宛城張繡的支持就弱了很多。
而曹操親領大軍三征宛城,面對此等情況,張繡也是寝食難安,領兵與曹操交戰。
曹操麾下猛将不少,典韋、許褚等将,張繡這邊雖然缺乏頂尖級戰力,可也有張繡、董平、曾魁、陳希真、陳麗卿等将,也沒讓曹操占了便宜。
不過随着劉表支持力度的減弱,兵馬、糧草供應不足,也讓張繡堅守宛城不敢出戰,前翻兩次與曹操大戰,那劉表都是有派遣荊州軍相助,即便不直接參戰也是在一旁形成威脅。
如今曹操多了時機,隻需全力對付張繡一人,自然令張繡壓力山大,輪地盤、論兵力、論人才,張繡都不如曹操。
曹操一面攻打宛城,一面派人勸降張繡,為此張繡搖擺不定,将賈诩和宋江叫來商議。
宋江帶也是有幾分本事,頗能讨得上司歡喜。
前後跟随過陶商、劉備、呂布以及現在的張繡,雖說不能真的成為上司的心腹,卻也有一席之地。
特别是如今其麾下也有董平、曾魁、陳麗卿、陳希真、祝永清、祝萬年、祝虎、祝龍、祝朝奉等人,也有三五千兵卒,因而張繡也将其召來商議大事。
張繡在宋江和賈诩面前來回踱步,雙手向後一背,歎息道:“劉景升近來已經斷了我軍糧草供應,宛城小,恐不足以應對曹軍。
曹操派人來勸降,袁紹曾有意招攬我,不知你二人有何看法?
”
宋江瞧了一眼賈诩,心中一陣猶豫,不知道改勸張繡投降曹操,還是勸張繡跟曹操鬥到底,更重要的是他的目标是什麼!
宋江也是個複雜的人,有“他時若遂淩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的豪情壯志,但也有诏安歸附的打算。
不過總的來說,宋江還是很有上進心,想要成為人上人,不願意被人小觑。
“将軍,我看宛城難以抵擋曹操,袁紹又與羅乾激戰,劉表又去對付方臘、孫策。
何不如我們領兵南下殺入襄陽,奪了荊州。
若将軍趁機拿下荊州,便足以跟曹操抗衡,與與天下英豪争雄。
”宋江下了決心,一指南方,誘惑張繡去奪荊州。
張繡聞言,還頗有些心動,要知道此時乃是亂世,諸侯崛起,大家都想要從中分一杯羹,特别是他張繡現在就是一方諸侯,要他臣服他人總會有些不甘心。
“這、這劉表也不是那麼好拿捏的,若是攻不下襄陽,豈不是自尋死路?
文和先生你以為該當如何?
”
張繡猶豫不決,更是以期望的目光看向賈诩。
賈诩方才也在暗中看了宋江一眼,倒也不急反駁宋江,等張繡詢問,不緊不慢道:“将軍雖有大志,然天命不加時,天下大勢漸成,宛城周遭解釋強敵,難成大事。
雖有孫策、方臘來襲,劉景升卻有荊州世家大族支持,将軍想要奪取荊州,宛如空中樓閣。
北方袁紹與羅乾大戰,必然兩敗俱傷,曹公可趁勢而起,由此關之,曹孟德最有望得天下,何況其掌握天子,國運在彼。
诩以為當今早歸順曹公,可在朝廷之上立足。
”
張繡被賈诩給潑了一瓢冷水,瞬間冷靜了下來,也有些落寞,正要選擇歸屬曹操,宋江又跳起來了。
“先生此言雖有理,卻不為将軍計也。
前次曹操子侄死在了将軍手中,如此大仇,曹操豈能饒過将軍?
便是曹操大度,不予追究,也必不受重用,将軍之才豈不可惜了。
”宋江眼珠一轉,立即反駁起來,一副我都是為你好的樣子。
這讓張繡又開始猶豫了。
賈诩倒是不急,臉色淡然,伸手一劃道:“曹操志在天下,其兇襟不小,就算是為了天下,曹操也不敢加害将軍,反倒要重用将軍,好讓天下人都知道他曹操的容人之量,今後才會有更多人投奔與他,有利于奪取天下。
将軍莫要在猶豫,時不我待,若城破則恐富貴難保。
”
終究還是賈诩說動了張繡,隻見張繡伸手阻止了還要争辯的宋江,堅定道:“就以文和先生之意,獻城歸降曹公!
”
張繡下了決定,賈诩和宋江隻能領命,各自退下。
賈诩出了大廳,暗自笑了笑,心情不錯:“張繡不如曹公,今日勸服了張繡,日後可助曹公謀略天下,也算安穩了。
宋江倒是有些野心,需讓曹公将其除掉才是。
”
其實賈诩已經暗中跟曹操的使者見過面了,達成了一些共識,至少賈诩願意輔佐曹操,曹操也希望賈诩能為其所用。
至于張繡,隻能是淪為賈诩和曹操之間的第三者了,不過也很有可能出現第四者。
宋江望着賈诩的背影,雙眼十分火熱,喃喃道:“賈文和絕世大才,我若能得其輔佐,或能成就一番功業。
隻是其好似鐵了心要讓張繡投降曹操,罷了,總歸弄些手段才是,隻希望賈文和今後能真心輔佐我。
荊州世家大族又如何,當年劉表能單騎入主荊州,我宋江又有何不可,不外乎多分些好處與他們便是。
”
很快張繡打開了城門,率軍歸順了曹操。
然而在張繡去迎接曹操的時候,宋江卻是帶着手下衆将裹挾五千兵馬離了宛城,南下去襄陽。
曹操收編張繡軍,點了點人,疑惑道:“張繡,為何不見賈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