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九龍山
“萬大人說的是。
這樣,回頭本公主派個人來專門配合做此事,就以本公主入股做的營生,但收益和奉絨府衙二八分成。
本公主的封地,自己做主,估計皇上也不會多說什麼。
官府收到的錢還要上繳國庫一部分。
府衙的錢多了,上繳的銀子不就多了?
皇上隻會更滿意。
”
餘元筝想了個辦法。
這樣就不會讓萬大人難做了。
就相當于她和府衙一起來做這件事。
不過她不會占主要,得讓官府占大頭。
她派個人來,隻不過是監督而已。
“那真是太好了。
”萬大人喜笑顔開。
“還有,棗的含糖量最高,你可以讓百姓多種棗樹,也可以在别的果子裡加入一部分棗。
果子不是同時熟的,可以把棗曬幹保存,需要時再蒸一下即可。
兩種果子搭配着一起釀,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們可以多試試。
”
餘元筝又突然想到一種做法。
事不宜遲,餘元筝當場就把她剛才說的都寫下來,然後又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當然她又交代萬大人,在做的過程中要多試驗,不能完全按她寫的去做。
人的腦子是靈活了,通過試驗,就能推陳出新。
就像王爺做炸彈一樣,到後來威力越來越大,就是在前面的基礎上不斷開發。
大人談正事時,餘元筝并沒有讓三個孩子回避。
而三個孩子都沒有打擾大人說話,認認真真聽着。
等萬大人走後,三個寶才依向餘元筝。
“娘親,為什麼您知道那麼多東西,而爹爹和太子都不知道?
”大寶最先開口問道。
雖然沒聽懂大人講什麼,但孩子的感知是最敏感的。
他明顯能感覺到娘親比爹爹還聰明。
餘元筝夫妻一聽孩子的問題,都一愣。
這要怎麼回答?
“寶貝們,等你們再找大一點,娘親再告訴你們,好不好?
你們爹爹和太子不是不聰明,而是他們沒有學過娘親曾學過的東西,所以他們不知道。
如果他們學了和娘親一樣的東西,就會比娘親還要聰明。
”
餘元筝并沒有在孩子們面前把他們的爹爹說得一無是處,而要給他們樹立一個萬能的爹爹。
“你看,你們爹爹的武藝高強,能打得敵人節節敗退,而娘呢,遇到一條狗都害怕。
你們爹爹能領千軍萬馬去打仗,而娘親就不行,隻能給受了傷的将士們包紮一下傷口。
”
餘元筝把上官子棋誇得孩子們連連點頭認可。
“爹爹最厲害了。
”二寶一把抱住上官子棋的腿。
“爹爹和你們娘親各有各的本事,懂嗎?
”上官子棋順着餘元筝的話說。
兩夫妻很有默契地教導孩子們。
三個孩子非常認可。
一家五口很溫馨。
就在這時,連翹進翹進來。
“世子,世子妃,飯做好了。
是端到這裡來,還是端到隔壁?
”
“都端到這裡來吧,我們一起吃。
”太子吩咐。
太子覺得和上官子棋一家一起吃飯比較有樂趣。
三個孩子就能增加很多笑料。
“是,太子殿下。
”
沒一會兒,兩個丫鬟就端了飯菜進來。
三個孩子還有兩個月就滿四周歲了。
用勺子能自己吃飯,不過需要大人給他們夾菜。
太子見上官子棋夫妻忙得不也樂乎。
他也想自己的兩個孩子了,小的那個才出生幾個月。
然後他也拿起筷子幫三個孩子夾些菜。
兩夫妻隻要和孩子們在一起,都盡量自己照顧。
這是餘元筝要求的。
增進父母和孩子們之間的感情。
父母對孩子的感情,從懷孕的那一天開始就自然而然産生。
但孩子對父母的感情,那是在一天天的養育和教導中産生的。
所以才會有養恩大于生恩的說法。
餘元筝作為醫生,心理學自然懂些。
當她把這個觀點告訴上官子棋時,他還想了一會兒,才點頭。
說得很有道理。
從那天後,上官子棋一有機會就會帶着三個孩子玩。
照顧孩子也從不會到會。
休息了一晚。
次日,太子和上官子棋又繼續研究輿圖。
又讓萬大人把奉絨府的府志搬到客棧來,越早之前的越好。
他們想從府志上找找會不會有相關的丁點記載,給出些蛛絲馬迹的提示。
他們之前根據輿圖和那張藏寶圖分析出寶藏很大可能在奉絨府。
但并沒有百分之百确定。
大家一起看府志。
餘元筝也拿了一本來看。
都是記錄哪年哪月,奉絨府發生了什麼大事。
還有一些文化,風俗,物産等。
有用的線索一點沒有。
看府志看了三天,也沒找到有用的東西。
估計藏寶的事,當年根本不會留下任何線索。
要是讓人察覺,肯定會引得各方觊觎。
前朝皇帝肯定要做到保密。
不過前朝的皇陵在哪裡,倒是記錄着。
“太子殿下,我們還是先到皇陵那裡實地看看再說吧。
藏寶圖上标明的位置确實很像皇陵附近。
“上官子棋提議道。
“好,那我們就先去那裡找找。
先看看那裡的地形。
”太子贊同。
對着圖根本看不出什麼來。
二月二十八。
上官子棋點了五十人,留下五十人在客棧護餘元筝母子四人。
餘元筝并沒有要求跟去。
讓他們先去把地形摸熟,畫下來,再一起商讨。
她打算帶孩子們去逛逛大街,見識一下這裡的風土人情。
她還要安排給百姓接種牛痘疫苗的事。
現在三國都從她這裡得了這個技術,所以根本不需要保密。
她直接去府衙,找到萬大人。
請他發出通告,每個縣招來五個大夫,府城招來十個大夫。
她要培訓如何給人接種牛痘,如何辨認生了牛痘的牛,又如何多培養牛生牛痘,過後如何把牛治好。
聽了餘元筝的計劃,萬大人很積極,當天就向各縣令發出公函。
公函發出後沒幾天,大夫倒是來了,得了牛痘的牛也找到了幾頭。
可是好些農家根本不願意把自家健康的牛出借感染牛痘,用于取汁。
馬上要春耕,正是用牛的關鍵時候,而且牛是農家人的命根子,根本舍不得貢獻出來。
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
餘元筝也犯了難。
她總不能耽誤農人的春耕。
一年之計在于春,半點不能耽誤。
沒辦法,這事隻得暫時壓後,但已經找到的幾頭牛,餘元筝直接花錢買下,就用這幾頭開始給少量百姓接種,同時用于教學。
先把人教會,等春耕結束再進行也不遲,反正現在又沒有疫病爆發。
每個大夫都認真學習,其實也不難。
看一遍就會了。
隻是這得了牛痘的牛不是很好找。
餘元筝趁春耕還沒開始,先把宣傳工作做起來。
好些百姓并不知道接種的好處。
畢竟他們的消息不可能都很靈通。
一些住在山裡的百姓,一年都難得出山幾次,更不知道。
所以這個宣傳都得花不少時間。
餘元筝寫了一篇百姓一聽就懂的宣傳公告,讓萬大人發到各縣,再由各縣發到各鎮各村,務必讓最底層的村長和裡長把内容傳達到每個百姓,不管他們用什麼方式。
餘元筝在教大夫的時候,幾個丫鬟就帶孩子們在一旁看着。
等她忙完,就帶着孩子們逛大街。
再說太子和上官子棋自那天出發就去了前朝皇陵所在地。
前朝皇陵的選址很特别,居然在一座山上。
而這座山叫九龍山。
本不應該用這名,但自從被風水先生看出這裡是龍脈所在地時,就把此山改為九龍山。
正好此山有九個峰,而最神奇的是每個峰上下來的水形成九條溪,然後全都彙聚到一起流向一條江,這條江叫九彙江。
當然它的源頭并不在此處,而是一路向西北方向不知多遠。
而且江水滔滔,有些地方還特别湍急。
太子和上官子棋等人把皇陵及其周圍都查看了一遍,又把九個峰都走了一遍,也沒看出什麼特别之處。
就是皇陵也因年代久遠,早就長了樹木雜草。
要不是還有遺迹,根本看不出來。
入口在哪裡都已找不到。
不過本就關閉着,一百多年間還經過兩次地動,更加難确定在哪個位置。
“殿下,這可不好找。
”上官子棋有些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