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173 章 絡繹不絕,銅闆入盆
“咱們也出去走走”
說着帶着丫鬟往外走,路過院子右側就見堆得滿滿當當的幹柴。
“這麼多的木柴?
”
“小郡主這是管家從百姓手裡買來的”。
蘇沐瑤點了點頭,看着眼前這麼多的木材還是夠府中上下過完這個冬天的。
長甯街
街上一派熱鬧的氛圍,完全沒有因為天氣寒冷而變得冷清。
寬闊的街道上,鋪滿了暗紅色地磚,兩邊店鋪進出的客人絡繹不絕。
攤位上的小商販擺着自己攤上的物品,招呼着來攤位上看的客人。
主街上最顯眼的,赫然就是在最前面的那一家上下兩層的書齋。
黑底的版匾上赫然寫着竹安書齋。
書齋的生意非常好,此時正裡三層外三層圍着許多的人。
等蘇沐瑤帶着小夏離近了,才發現原來裡面居然是有人在說書。
二樓是雅座還賣一些茶水,在一樓的正中間加了張案子。
一穿青墨色對襟長衫的男子坐在凳子上說的起勁。
怪不得能吸引到這麼多人圍觀,在古代沒有什麼娛樂活動,聽書也就算是第一消遣。
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聽。
尤其是好的說書先生,那要碰到簡直是可遇而不可求。
一個好的故事不僅僅是劇情精彩,最重要的則是說書先生講的精彩。
這才能相得益彰,成就一個好的故事。
“這位說書先生名陳長清,乃是京城數一數二的說書先生。
無論什麼樣的故事,從他嘴裡講出來都能讓人聽得津津樂道。
”
蘇沐瑤聽着小夏在一旁介紹着,點了點頭。
“看來也是個有本事的”。
邊上一個老大爺看蘇沐瑤年紀小小,旁邊還帶着個丫鬟,一看就是富貴人家的孩子。
看着奶娃娃胖嘟嘟的小臉,單純的模樣也不由得介紹起了這位說書先生。
“小姐,應當是不知這說書先生可厲害着嘞。
”
“哦,還望老伯能告知一二”。
老大爺一聽這奶糯糯的聲音,跟自己說話瞬間笑得見牙不見眼。
“唉,好,這曾經有一位喜愛聽書的員外把這位說書先生請到家裡去說書,沒想到這一去就整整七天!
。
聽那員外家裡的奴仆說這說書先生說的太精彩,這員外老爺聽的都入迷了,死活不願放他走就想把他留在府中。
”
老伯才說到這,卻被邊上的一位婦人打斷了。
“我也聽說過,當時這件事情鬧得可大了最後還上了衙門。
”
蘇沐瑤聽到這則是更好奇了,“這是怎麼回事?
怎地還鬧到了衙門去”。
那位婦人激動的說道:“還能怎麼回事?
就是那員外覺得人說書先生說的好聽,不願意放人家走。
後來還是這邊的縣令下令,讓員外放人,這才把這說書先生給放走。
也就是這之後有人看中了,這說書先生的本事特意為他開了這家書齋。
”
那婦人剛說完,打量着蘇沐瑤主仆二人。
“瞧您這打扮也像是個有錢人家的孩子,怎能跟我們這些泥腿子似的在門口看,您應該到二樓雅座去”。
蘇沐瑤聽到這話感激一笑,帶着小夏向裡面走去。
小二倒是個有眼力見的,見蘇沐瑤帶着個丫鬟過來,連忙引導向二樓走去。
小二上了茶匆匆的離去,小夏聽着下面說書人講的故事并不覺得有多精彩。
“郡主,奴婢覺得還沒您說的那故事好聽”。
蘇沐瑤則是點了點頭,她也覺得這故事一般般。
自己平常在家說的那些故事,那可都是後世的典故。
古代的這些說書先生說的都是些窮書生遇到富戶小姐被主家人瞧不起,後來進京趕考成為狀元來求取這富戶小姐的故事。
“小夏,你去跟樓下的小二說一聲,拿些筆墨紙硯過來”。
“是”
就見蘇沐瑤認真的在紙上寫着美猴王。
直到幾張紙寫的密密麻麻,這才給小夏遞了過去“小夏你去把這個拿給說書先生,另外給他些銀兩,讓他今天就說這。
”
“是”
蘇沐瑤在二樓坐着就見小二到說書跟前說了些什麼,那說書先生跟底下的人說了聲抱歉,就匆匆離開。
就見說書先生很快拿着一摞紙張,又回到了原位。
“各位,今日得來新的故事…定不會讓各位失望。
”
小夏剛上來就看到自家小姐兩隻手捧着茶杯小臉一鼓一鼓的喝着。
看這模樣甚是可愛,要不是有主仆這一層關系在内,她指定要去摸摸小郡主的臉頰。
“郡主,交代好了”。
此時就聽着下面在開始講美猴王的故事。
“這石猴在花果山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猴群擁護為王,起名齊天大聖…
又過三五百年,石猴頗感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
圍觀的衆人越來越多,每每講到精彩之處人群當中,就有人向高台處抛銀子作為打賞。
聽着絡繹不絕銅闆入盆的聲音,就能想象這個故事該如何的精彩。
是如何的受衆人的歡迎(✪▽✪)。
“預知後續如何,且聽下次分解”。
“咚”的一聲,說書先生拍下了手中的醒木。
圍觀衆人紛紛意猶未盡。
這時下面就有人不滿的聲音傳來“什麼嘛?
正講着精彩時候直接就沒了”。
“對啊,繼續講呀!
我給你繼續打賞”。
“對,我們都給你打賞繼續說吧,别吊着我們啊”。
就見那說書先生搖了搖頭,将自己的東西收起來。
“實在抱歉各位并不是我不想講,而是這本書還沒寫完。
”
“這後事如何?
我也同樣很想知道”。
聞言,底下的圍觀衆人紛紛歎氣。
就見那說書先生整理着手裡的紙張,卻對底下的衆人說道:“這本書後面可能會在書齋售賣,到時候大家可以關注一下後續”。
說完這句話後,背上自己的所有東西離開了人群向二樓走去。
樓梯邊的小二對着說書先生連連感歎:“先生,今日說的精彩比平時要多出不少的賞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