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2章 南方紡織品搶占市場
過了幾分鐘,緊跟着第二道嬰兒啼哭聲響起。
第二個寶寶也出來了。
十來分鐘後,兩個護士抱着孩子從産房裡出來。
“蘇舸的家屬在嗎?
”
盛啟晖趕忙迎了上去,盛奶奶和蘇秀芬也跟了過去。
兩個護士臂彎裡各抱着一個裹在襁褓裡的小寶寶,盛啟晖和蘇秀芬把孩子接了過來。
“一男一女,恭喜啊,龍鳳胎。
一個五斤二兩,一個四斤六兩。
”
其中一個護士笑呵呵地說。
盛奶奶高興得不行,從兜裡抓出兩把糖來,一人一把塞給兩個護士。
“謝謝,辛苦你們了。
對了,同志,這兩個孩子哪個先哪個後?
”
護士沒想到這家人這麼講究,還有喜糖拿,說話語氣不由和悅了三分。
“先出生的是男寶,後出生的是女寶。
再等一會兒産婦就可以出來了。
”
護士說完回了産房。
門口等着的幾個人圍過來一起看孩子。
因為是雙胞胎,體重比卓卓剛出生那會兒輕一些,但對于雙胞胎來說,已經算是重的了。
兩個寶寶白白淨淨,一點沒有被羊水泡過的皺巴巴,這會兒在襁褓裡睡得正香甜。
盛奶奶盯着兩個重孫,禁不住抹了把眼角。
實在太高興了,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再多出兩個寶貝重孫來。
他們老盛家人丁越來越興旺了,讓她不由回想起當年盛家最鼎盛的時候。
心裡又開心又酸楚,眼淚就這麼下來了。
“來,我和她小姑把孩子先抱回病房,你在這兒等着蘇舸出來。
”
盛奶奶從盛啟晖手裡接過孩子,跟蘇秀芬一人一個抱着孩子走了。
盛啟晖繼續等在門口,不過這會兒心情已經和先前天上地下,完全不一樣了。
又過了一會兒,産房大門再次推開,蘇舸躺在病床上被推了出來。
和上次一樣,隻是這次蘇舸的狀态看着比上次好。
雖然生的是雙胞胎,但估計是已經生過一個的緣故,這次産程要短的多。
盛啟晖走過去,從護士手裡接過蘇舸,緊緊握住她的手,深深地看着她。
蘇舸也看向他,兩人視線相撞,千言萬語都在其中。
住院期間盛啟晖和學校那邊請了假,專門陪在醫院裡照顧蘇舸。
盛奶奶一天三頓在家裡做好了帶過來。
紅糖小米粥、煮雞蛋、魚湯、雞湯……各種補品換着樣的往醫院送。
每天到了飯點,隔壁床的産婦都能聞到從蘇舸這邊飄過去的飯菜香氣。
咽咽口水,頓時覺得自己手裡的飯不香了。
在醫院住了兩天,蘇舸就帶着孩子們回家了。
大院裡衆人已經陸續得知蘇舸生孩子的事,好些人都上門來看。
一大媽領着兒媳婦高維娟,送了二十個雞蛋過來。
二大媽也來了,送來半斤紅糖。
樊雪勤從自己廠子裡買了好些點心,白條餅、江米條啥的,說是給蘇舸當零嘴吃。
前院的方大媽和許蘭芳也過來了,各自送了東西。
連一向沒什麼交情的俞家,這次也來了人。
俞家老大俞凡強讓媳婦過來,給蘇舸送了五塊錢。
蘇舸一開始不想收,她知道俞家為什麼來送錢。
恢複高考那時候,她和盛啟晖幫着俞樹銘考上大學,俞家對他們一直挺感激。
俞樹銘拿到錄取通知書那會兒,就已經送禮過來感謝過一次了。
這次估計又是為着這事。
蘇舸不想要,奈何俞家人堅持,最後她還是收下了。
消息傳到紡織廠那邊,杜秋梅和幾個跟蘇舸關系不錯的女工,也到大院裡來看她。
好久沒見到她們,再見面大家都分外高興。
一群女工圍着兩個小寶寶,稀罕極了,都誇蘇舸太會生了,一下生了兩個不說,還是龍鳳胎。
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
看完孩子,大家坐下聊天,蘇舸問起紡織廠那邊的情況。
一問起來,才知道紡織廠近來情況并不好。
杜秋梅歎口氣,“從年初開始,市場上多了不少南方來的紡織品,做工好款式新穎,咱們廠的産品一下子就遜了色。
好在咱們是大廠,口碑好,老濱江人多少年都買咱們廠的産品,買慣了,所以銷量沒有太大變化。
可到了明年就不好說了,要是繼續這麼下去,咱們廠的市場早晚會被南方産品擠掉。
”
市面上出現南方紡織品的事,蘇舸是知道的。
去年董傲雪帶着她去看市場,後來蘇舸就養成了習慣,時不時的就自己跑去百貨大樓看一圈,了解紡織産品的最新動态。
當看到南方紡織品出現在百貨商場時,她也為紡織廠擔心來着。
但後來想想,紡織廠那邊應該會有應對的策略。
南方紡織品勝在質量款式,濱江紡織廠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質量和款式,提升自家産品的競争力。
然而如今杜秋梅這麼一說,難不成紡織廠啥對應措施都沒有?
“師傅,廠子裡沒有針對南方紡織品拿出什麼應對措施嗎?
比如提升産品質量,改良設計。
畢竟咱們的設計相對保守,沒有外來産品沖擊還好,現在南方産品大量進入,咱們的産品一下就被對比出來了。
”
杜秋梅搖頭,“聽說廠裡讨論過這件事,不過幾個設計師不同意,覺得咱們廠的款式這麼多年都是同樣的風格,如果突然改變,很可能流失掉原來的老客戶,抓不住新客戶,風險實在太大。
”
“但是沒有風險,哪兒來的機遇呢?
”
“小蘇,你還是不明白,不管賣不賣出去大家都拿同樣的工資,這麼多年都這樣過下來,沒人願意改變,去擔這個責任。
”
蘇舸:“……”
也對,如果國營廠都積極地去做出轉變,就不會有八九十年代大批國營廠職工下崗潮了。
“我覺得沒啥大事,咱們廠的紡織品在濱江買了幾十年,銷量一直都好,南方的才剛進來,說不定過一陣子就沒有了。
”
“老濱江人都認咱們的産品,南方的也就一時新鮮,要不了多久還得回頭買咱們的。
”
“反正咱們一個月就那幾十塊,操那個心幹啥,有工資發就行了。
”
“這些銷量啥的,有廠裡領導操心呢,杜師傅你也别想太多,咱們多大的廠子呀,哪兒能說倒就倒。
”
幾個女工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