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連順父子兩從地裡幹活回來,一進屋就被滿屋子的香氣吸引。
“今天做了什麼好吃的?
”
“今兒個這頓午飯可不是我做的,是茉兒做的。
”王氏遞上濕帕子給連順擦臉。
安連順笑哈哈:“看來茉兒的手藝有長進。
”
“你都沒吃就知道有長進了?
”王氏笑嗔道。
“聞這味兒就錯不了。
”
“爹,您快坐。
”芳兒迫不及待地拉着爹入座,她已經饞的咽口水了。
德信笑道:“聞着這香味兒肚子更餓了。
”
王氏道:“那就趕緊吃吧,幾個小的肚子裡的饞蟲早就按捺不住了。
”
德仁去把門關上,安連順道:“關什麼門,開着,透氣。
”
德仁悻悻道:“那可不行,有人鼻子靈着呢!
”
安茉兒會心一笑,德仁說的是三伯母。
蓋子一掀開,香氣四溢撲鼻而來,那湯濃白若牛奶,上面漂浮着紅若梅花的蘿蔔,這賣相簡直了,看着就讓人食欲大增。
王氏先幫安連順盛了一碗湯,然後是德信、茉兒、德仁、招弟、芳兒。
安茉兒搶過娘手裡的碗,幫王氏盛湯,還特意盛了一塊肉進去:“娘,這是您的。
”
娘總是把好吃的都留給他們,自己吃他們吃剩下的東西,以後她要幫娘改掉這個習慣。
王氏笑的合不攏嘴,茉兒經曆了一場劫難後,似乎懂事了很多。
大家聞着碗裡的香,都眼巴巴地看着安連順,爹不動筷子大家都不能動筷子。
安連順笑着端起湯碗喝了一口,頓時怔愣住:“這是什麼湯?
味道怎麼這麼鮮?
”
“就是剩下的兩隻兔子腿加了點蘑菇,牛肝菌什麼的。
”王氏道。
安連順眨眨眼,驚奇不已:“當真?
”
王氏失笑:“不然呢?
咱家可沒多餘的錢買肉吃。
”
安連順又喝了一口,連連點頭:“好喝,真好喝,大家都趕緊嘗嘗。
”
于是幾個小的興奮的開動起來,屋子裡吸呼吸呼都是喝湯的聲音,好喝的連話都沒工夫說了,根本就停不下來。
大家被王氏粗糙的廚藝喂養了這麼多年,好吃這個概念在大家的意識裡無非是能吃到平常難得吃到的東西,或者是偶爾能填飽肚子就很滿足了。
直到今天,王氏和安茉兒做了同一道菜味道卻是天差地别,大家才知道什麼才叫好吃,什麼才是美味,原來吃飯除了填飽肚子還是一種特别的享受。
“六姐,這是我喝到過的最好喝的湯了。
”德仁感歎道。
“嗯嗯,好喝極了。
”芳兒忙不疊地點頭。
王氏故意吃味:“我做了這麼多年飯,你們可從沒誇過娘一句。
”
安茉兒笑着安慰王氏:“娘,那是他們吃慣了您做的飯,偶爾換換新鮮就覺得好吃了,我也就是多加了點料而已。
”
安連順笑呵呵:“你做的确實沒有茉兒做的好吃。
”
王氏嗔了他一眼:“行,那以後做飯的任務就交給茉兒了。
”
安茉兒欣然道:“沒問題,以後我來做飯。
”
很多人都讨厭做飯,覺得繁瑣,油膩,但做飯卻是安茉兒的興趣所在,隻要一進廚房,食材上手,她全身的細胞都會活躍起來,用心烹饪,然後看到吃的人那樣滿足的神情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六姐,我也要跟你學做飯。
”芳兒道。
招弟不好意思地說:“我也想學。
”
德仁吐了吐舌頭:“順便教教我呗!
”
安茉兒笑嗔道:“芳兒和招弟想學沒問題,不過,德仁,你不是喜歡讀書嗎?
”
德仁緊張地看了爹一眼,讪讪道:“我哪裡喜歡讀書了?
”
他知道讀書對于他們這樣的人家,是奢望。
安茉兒故作驚奇:“咦?
你不喜歡?
那你還隔三差五的跑去西桑村偷聽嚴老先生講課?
”
王氏詫異地看德仁:“原來你常往西桑村跑是去聽課了?
”
德信驕傲道:“娘,德仁很聰明的,東升背不出來的書,德仁都會背,德仁認識好多字了。
”
東升叫陳東升,村長陳善柱的孫子,也是巧姑的哥哥。
他家條件還算可以,可能是受了安家的影響,陳大爺一定要送東升去讀書,而西桑村有個很老的嚴秀才,因為一直考不上舉人,隻好開班授課賺點銀子讨個生計,于是西桑村的私塾成了這十裡八鄉唯一的私塾,但真正讀得起書的人很少,隻有四個學生。
當然,縣城裡的大戶人家都有自己的私學,供族中子弟念書,比如盧家。
“德仁,這是真的嗎?
”安連順眼睛都亮了起來。
讀書這種事,他一直認為安家隻有大房的人才有這天分,自己的兒子肯定随他,沒這天分,沒想到德仁居然喜歡讀書。
德仁不好意思道:“爹,您别聽四哥瞎說。
”
“我沒瞎說,上次東升答不出先生的題,還來問你呢,我都聽見了。
”德信說道。
王氏也是驚喜異常,目光晶亮地看安連順:“他爹,這……”
安連順知道王氏的意思,可是現實是……他們這樣的人家讀不起書啊!
“可不可以跟咱爹說說?
”王氏希冀道。
安茉兒道:“娘,不用去說,祖父已經把咱們這一房看死了,認定了咱們家的人就不是讀書的料,靠人家還不如靠自己,以後咱們大家齊心協力,供德仁念書。
”
“話是這麼說沒錯,可是,隻怕咱們再齊心協力也不成啊。
”王氏歎了口氣,臉上難掩失落與愧疚。
“爹、娘,不用煩惱,我不讀書,我幫家裡幹活。
”德仁乖巧地說道,不想看到爹娘這麼為難。
安連順咬了咬牙,像是下了個很大的決心:“試試看吧,總會有辦法的,德仁是這塊料,咱不能讓他就這麼廢了。
”
“以後我每天早點起床,糊鞋底,晚上幫娘做繡活。
”安芳兒認真道。
“我也是。
”招弟不甘落後。
德信拍拍弟弟的肩膀說:“以後你的活哥替你幹,你隻管念書。
”
安茉兒笑嘻嘻道:“那我就負責多摘點野菜啊,蘑菇什麼的,做好吃的給你增加點營養。
”
德仁一臉懵圈,怎麼吃頓飯的功夫,他就要變成讀書人了呢?
安茉兒和德信對眼,兩人默契地笑了笑。
沒錯,這是安茉兒和德信之前就商量好的,德仁偷跑去西桑村聽課的事兒,其實她和德信早就知道了,安茉兒這兩天一直在想安家人的出路,覺得還是要讓德仁去念書,在這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讀書才是最好的出路,于是她負責抛出這個話題,德信敲邊鼓。
這個決定,讓安家四房每個人都覺得肩上的擔子沉了幾分,但心中多了一份希望,安家能出個秀才,那可是祖孫三代共同的心願,都快成安家人的執念了。
這是一份幸福的負擔,讓安家四房的人終于有了一個共同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