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打一巴掌給個甜棗
下午,年夜飯的準備工作基本上就緒,男知青們又在院子裡鋪開紅紙,推選謝承志和陳旭東出來,熱熱鬧鬧的寫了對聯。
其實從陸明峥走了之後,知青點的人以聶一飛的字最好,往年這個時候,都是以這兩個人為主,隻是以現在的關系,完全沒有人想到他。
聶一飛在屋子裡聽着,多少有些失落。
曾經,他也是那群人中的焦點。
石美君隻以為他是想湊熱鬧,過去拎着耳朵教訓:“你想想,我們的日子可是比他們好的多,現在不和他們走遠一點,等明年秋天,他們餓肚子的時候他們來借糧,你借還是不借?
”
聶一飛耳朵被她扯的直裂嘴:“他們不會借的,今年不也沒有?
”
“沒有?
”石美君冷笑,“我才來多久,他們當然不好開口,可是現在你和我結婚了就不一樣,何況,你看看我們婚禮的時候,那麼多雞,那麼多肉,陳旭東他們幾個就憑着和我同批來的,還不是厚着臉皮留下吃那一頓?
”
聶一飛捂着耳朵低聲嚷:“你快放開,扯疼我了。
”
“我問你記住沒有?
”石美君沒放,反而更用力擰了一下。
聶一飛疼的眼淚幾乎流下來,急忙點頭:“我知道了,别說我沒想去和他們攀交情,我就是去了,他們也不會理我。
”
石美君這才松手,見他一隻耳朵被自己擰的又紅又腫,又摟住他,揉着耳朵哄:“我這也是為了我們的小日子,你聽我的準沒錯。
”
聽她軟言溫語的,聶一飛心裡舒服一點,點點頭:“一會兒我們也把對聯貼出去。
”
“你的字真好看!
”石美君誇一句,又在他臉上親一口。
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聶一飛感覺還很是享受。
入夜的時候,知青們這邊在院子裡開一個大竈,所有需要蒸的東西都進了蒸籠,其餘的菜卻在幾個宿舍的爐子上炒。
剛剛安排好,石美君也從屋裡出來,一下子啟了兩個大竈,兩口鍋,一邊炖上魚,一邊炖上四隻大豬蹄。
想想還有兩隻雞,好幾個男知青默默吞一下口水。
雖說那邊的菜式花樣少,可顯然是以肉為主。
可不像他們,五斤豬肉剔下肥肉煉油,豬皮熬了豬皮凍,做為一個下酒菜,其餘的大多都剁餡包在餃子裡。
桌子上能看到的肉,也就是那兩隻雞剁成的雞塊。
而那邊,兩個人就吃兩隻雞。
要說不羨慕,那是假的,可是看到石美君那趾高氣昂的樣子,大家也都是默默的當沒有瞧見。
好在,到年夜飯的時候,飯菜上桌,看着自己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和殷紅的葡萄酒,早已經把另兩個人的飯菜抛到九霄雲外,很快推杯換盞,一片笑鬧。
而另一邊,飯菜上桌,石美君特意把房門打開,飯桌就擺在剛進門的地方。
這樣一來,那邊隻要有人去竈台上取東西,轉身就能看到他們的飯菜。
兩隻炖的爛爛的雞,四隻油汪汪的大豬蹄,還有一條炸黃了皮的魚,都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就是一樣都是白面餃子,他們的肉餡可是肉多菜少。
結婚将近一個月,聶一飛雖然已經習慣了好吃好喝,可是這一桌子大魚大肉,對他來說還是很大的誘惑,埋頭吃的滿嘴是油。
隻是肚子總有吃飽的時候,在那邊幾間宿舍還是又唱又笑的時候,聶一飛已經酒足肉飽,看着還沒有下鍋的餃子直瞪眼。
自己的飯菜并沒有影響到那些人過節的氣氛,本來石美君有些氣悶,見聶一飛一張本來白晳的臉喝的潮紅,忍不住心裡癢癢,起來關了門,過去挑逗。
聶一飛本來就已經有了三分醉意,被她一引,很快滾到炕上,鬧成一團。
十二點的時候,大隊部那邊傳來跨年的鐘聲,謝承志喊一聲,知青們都跟着跑了出去,就見外邊又是茫茫一片雪白,大雪又紛紛揚揚的灑了下來。
瑞雪兆豐年。
僅有的一挂鞭炮挂在葡萄架下,謝承志做為知青生産小隊的隊長,也是理所當然知青這個家庭的代表,點一支煙,把鞭炮點燃。
鞭炮聲炸響,在周圍的山谷中引起一陣回響,知青點的年輕人們,迎來了嶄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照例又是鄉親們互相走竄拜年。
隻是今年有錢秃子的事,祝曉敏幾個女知青聽人勸,沒有去村裡,男知青們分成幾撥去走一圈拜年。
年長一些的鄉親不來,年輕人卻會過來坐坐,另外就是大隊部的一些幹部。
谷滿倉和大隊伍的人過來的時候,聶一飛和石美君也終于把門打開,喜氣洋洋的迎了出來。
大家聽到聲音回頭,就見兩個人都是一身嶄新的衣裳,都是黑色的褲子,石美君是一件大紅的燈芯絨上衣,聶一飛是藍色燈芯絨上衣,就連腳上的棉鞋也都是全新的。
在這個時代,燈芯絨可是上好的料子。
不要說别的人,就是祝曉敏也有些錯愕,這才想起臘月十五兩人去縣城的事。
看來,這衣服是那個時候置辦下來的,也難得能搞來這麼多布票。
谷滿倉、夏棟梁一些大老爺們大多沒大注意,錢元飛的目光卻定在石美君身上。
黃美華“啧啧”稱贊,笑說,“怪不得前幾天去陳大嫂那裡,看到有燈芯絨的布頭,還想着是曉敏丫頭。
”
陳大嫂是柳樹村出名的巧媳婦兒,村子裡有人做衣裳,大多是自己動手,可是有好料子,都是去求她,報酬就是把剩下的布頭給她。
石美君得意的向祝曉敏一瞥:“我們新婚,總要有點樣子。
”
祝曉敏笑:“黃主任說笑,我可扯不起那麼好的料子。
”讓着大家屋裡坐。
知青們的屋子,以女知青的屋子最整潔,也就選了這間招待客人,桌子上除了自己準備的瓜子、花生、紅棗之外,還有陸明峥寄來的幾式堅果。
黃小娟看到驚訝:“這可是稀罕東西,哪裡來的?
”
祝曉敏如實說:“陸知青寄來的,說是去東北出差買的。
”
“哦!
”黃小娟瞅着她,眼底就多了些戲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