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劍問九州

第1092章 問人性之善惡

劍問九州 衛河 4920 2025-05-12 13:46

  兩人很快來到雪堂。

  寒舍簡陋,幾分煙火渲染了些許生氣。

  白澤止步看去,真到了雪堂,山外所見那氣吞山河之象在此處卻又蕩然無存。

  那劍客心中了然,當是老秀才為震懾宵小之輩才有此布局,以全小鎮安甯。

  “先生,有客來訪!
”蘇昞躬身禮道。

  “既是來客,自當請進門來。
”雪堂庭院,傳來矍铄之聲。

  “那後學便打擾先生清淨了。
”白澤禮道,随即便示意蘇昞自行離開。

  小妖怪求之不得,連忙跑路。

  白澤推開柴門,院落當中,老秀才布衣長衫,正毫不顧忌形象地蹲在地上添柴燒火。

  黢黑的鐵壺正冒着白汽,發出沸水之聲。

  “來得正好。
”老秀才頭也不回,拎起燒水壺,放置一邊,又架起鐵鍋,準備煮粥。

  白澤見狀,便要上前搭把手。

  老秀才也不客氣,将手裡的活計交給白澤,拎起鐵壺,便要沖茶。

  小小院落,庭中樹寒枝橫斜,樹下石桌,滿是歲月痕迹的棋盤上,還有未竟棋局。

  老秀才沖完茶,施然落座,将鐵壺放到一邊,随口說道:“幾年不見,小友又有奇遇,境界精進許多,讓人感慨。

  “僥幸而已。
”白澤忙完活計,說道:“這小鎮有先生庇護,倒是一處世外桃源。

  老秀才示意白澤落座,笑道:“如今天下大亂,妖魔四起,哪裡還有什麼世外桃源?

  “既然天下大亂,先生沒想過出山,收拾殘局嗎?
”白澤單刀直入,目光看向石桌上的棋局。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
”老秀才笑道,“起一局?

  老秀才說着,已經開始收拾棋盤。

  “後學棋藝不精,怕是要贻笑大方。
”白澤說道。

  “無妨。
”老秀才笑道,“自古便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冰出于水而寒于水。

  “那便讓先生見笑了。
”白澤說道。

  兩人收完棋盤上的殘局,老秀才示意白澤率先落子。

  那白發劍客自知棋力遠不及老秀才,便不推辭,撚起黑子,落在棋盤當中。

  庭院當中,煙火袅袅。

  老秀才再落一子,随口問道:“當年你把那丫頭搶了去,我拿給你的書,可有交付給合适之人?

  “北地之行是,後學的确遇見了合适之人。
”白澤說道,“可那本《橫渠四問》還在後學手裡。

  “為何?
”老秀才問道。

  白澤落子,說道:“怕被稷下學宮的袁先生打斷腿。

  “哦?
”老秀才笑道,“那人是稷下學宮的學子?
讓老夫猜猜,不會是那位近幾年聲名鵲起的小先生吧?

  白澤錯愕道:“先生足不出戶,亦知天下事?

  “誰告訴你我足不出戶了?
”老秀才笑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這個道理,你豈能不知?

  遠遊陽神?

  白澤覺得不對。

  如此人物,即便是遠遊陽神,也不該在北境籍籍無名才對。

  除非他是個純粹的旁觀者。

  又或者,不是遠遊陽神,而是分身。

  且這具分身,定是系于廟堂江湖之間。

  白澤的腦海中一瞬間閃過數道身影,隐隐有了猜測。

  “你這小子,心思頗深。
”老秀才落子道,“棋盤上分心,可是大忌。

  白澤隻看了一眼,便知這局棋,他必輸無疑。

  隻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後學心裡一直疑惑。
”白澤說道,“以先生的才學,本可以在北境,乃至整個天下大展拳腳才是。
先生為何會隐居在這深山老林當中?

  “謀士以身入局,求勝天半子。
”老秀才說道,“老夫不是謀士,卻是個賭徒。

  “先生何出此言?
”白澤落子問道。

  “小友,若是以此局做賭定輸赢,你可願意?
”老秀才問道。

  “此局于後學而言,從一開始便是必輸,自然不願。
”白澤說道。

  “若是老夫給你時間追趕,直到你有朝一日,在棋力上會勝過老夫呢?
”老秀才又道。

  白澤沉默片刻,說道:“倒是可以一試。

  “呵呵。
”老秀才笑道,“若是賭注,是‘合道’呢?
小友,你敢試嗎?

  白澤聞言,執黑子的那隻手微微一頓,緩緩落子,心中已有了答案。

  如果是整個北境有人能與眼前這老者對弈,那人必是稷下學宮的夫子。

  可當年白澤也在學宮待過一段時日,為何從未聽說學宮曾有過此等人物?

  莫不是,這老秀才,不是北境之人?

  “先生的賭注,可真夠大的。
”白澤說道。

  “下棋的人常說‘天下如棋,一步三算’。
”老秀才笑道,“以身入局之人,都覺得自己有必勝的把握,否則不會輕易下場。
可善惡之争,有如這黑白二子,此消彼長隻是表面,總有一方被屠大龍的時候。

  “想來先生已經準備好屠大龍了。
”白澤繼續落子。

  黑子已無退路。

  可背水一戰也是死路一條。

  老秀才說道:“方才小友說‘北地之行’。
如今長城的局勢,可以說是慘烈。
北地之行,小友是否還認為人性本善呢?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絕境長城戰況之慘烈,說是“慘絕人寰”也不為過。

  “當皿腥與暴力淩駕于道德之上,儒生所謂的‘仁’,當何去何從呢?
”老秀才落子問道,“問天地何所生,問人性之善惡,問讀書怎成聖,問生死焉得破。
這‘橫渠四問’,當是每個讀書人都會思量的問題。
小友,你認為善惡之間,如何分别?

  “後學淺薄,不敢妄議。
”白澤說道。

  “就當是閑談。
”老秀才說道,“不必拘束。

  “後學認為,人終有‘四心’。
恻隐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白澤說道,“所謂惡,乃是四心蒙蔽,需明心見性,方能于紅塵當中見真我。

  老秀才笑道:“仁義禮智。
呵呵,小友,說出此番話之人,必然是要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可若真如此,人人都能明心見性,那還要道德教化做什麼?

  “正因如此,所以才要施行德化,移風易俗,以澄本心。
”白澤說道。

  “所謂聖王以德治天下,本就是一笑話。
”老秀才說道,“昔年國戰,宋國君主襄公有句名言,‘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
可那一戰的結果是什麼?
襄公沒有擊敵半渡,任由敵軍渡河布陣,一戰而敗,不僅置自身于死地,更是讓宋國軍隊死傷無數。

  “這襄公足夠仁義了吧?
”老秀才說道,“可他卻因此丢了性命,還險些讓整個國家為他殉葬。
小友,你又如何堅持,所謂‘德化’,能夠得一治世呢?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