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492章 不請自來
庚帖之後,緊跟着禮部的人又帶着一串裝扮精緻的宮女,緩緩走進了大殿。
每個人的手上都端着托盤,托盤之上是南方給女方的聘禮。
當然,皇家給的聘禮,不可能擡上整個大殿,那些宮女手中的托盤上放着的,有聘金,有首飾頭面,有绫羅綢緞,有金銀玉器,有房契地契,其實就是走個過場。
将聘禮曬過之後,兩人需交換信物,也就是所謂的定情信物。
喬喬和小石頭上前,每個人手裡都捧着個精美的盒子,就在所有人都好奇盒子裡該是怎樣的貴重物品時,兩人将盒子打開了。
離得遠的,甚至都看不見盒子裡有東西。
隻有離得近的林曉曉和謝蕭然,還有禮部的官員看到,兩個盒子裡,是兩個指環。
謝蕭然将自己盒子裡的那個戒指拿了出來,輕輕的托起林曉曉的左手,将戒指戴在了她的中指上。
他曾問過曉曉,在曉曉的那個世界,訂婚的人會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林曉曉想不到别的,好像訂婚宴,請家裡人吃頓席,然後男方把彩禮聘禮什麼的給了,就結束了,和現在好像也沒什麼差别。
要說特别,那就是後世還有訂婚戒指。
為了給謝蕭然科普訂婚戒指和結婚戒指的概念,林曉曉還帶着他一起刷了劇,沒想到謝蕭然全都記下來了。
戒指是蕭家做的,精緻,漂亮,又這世間最好的工匠親手打制的,完全貼合二人的手指弧度。
“曉曉,往後餘生,我會一直陪着你。
”謝蕭然将戒指給她戴好之後,深情款款的說了一句。
林曉曉臉頰通紅,心中是從未有過的幸福和滿足。
她點點頭,從喬喬的盒子裡取出另外一枚訂婚戒指,也戴到了謝蕭然的左手中指上。
“我也是。
”
兩人的左手緩緩牽在了一起,一時之間禮部官員都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畢竟之前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情況,郡主和殿下也未免太大膽了。
好在禮部的人都是經過大風大浪的,趕緊上前說了許多的吉利話,一時之間大殿之中賀喜之聲比比皆是。
随着禮部宣布禮成,林曉曉和謝蕭然從今往後,就是名正言順的未婚夫妻了。
老皇帝喜上眉梢,能看到謝蕭然走到人生的這一步,他真的很開心,那些憂愁的事也都已經忘在了腦後,就連早上還在傷心難過的皇後,現在都已經喜極而泣了。
“汪永望,筵席開始吧,今天讓諸位愛卿吃好喝好,也沾沾太孫和瑜安郡主的喜氣。
”老皇帝對汪永望說道。
汪永望應了聲是,走上前扯開了嗓子:“陛下有旨,開席。
”
他話音落下,底下的太監們就開始陸陸續續的開始傳話,一時之間開席二字,傳遍了整個金禮殿。
林曉曉和謝蕭然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還不等大夥湊過來和林曉曉跟謝蕭然說恭喜的時候,大殿的門外忽然就響起了一道異常洪亮的聲音。
聲音穿透整個金禮殿,讓裡面所有人都聽見了。
“瑞王殿下到。
”
随着這話音的落下,大殿裡瞬間就安靜了下來,幾乎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詫異的看向了殿外。
瑞王,瑞王不是被陛下下旨關禁閉了嗎?
無旨不得出府嗎?
怎麼會出現在這裡,而且還是這個時候。
老皇帝原本滿是喜色的臉,瞬間就陰沉了下來,看向了大殿門口的方向。
到底,還是來了。
一身華服的瑞王大搖大擺的走了進來,在他的身後,竟直接跟了兩列的士兵。
他們身上的衣服,竟讓老皇帝的瞳孔一縮。
居然是京郊大營的兵,甚至還有禁軍。
老皇帝的身體止不住的踉跄了一下,原來這個逆子,早就已經謀劃好了嗎?
比起他,皇後顯得淡定很多,隻是在看到瑞王時,眼底控制不住的怒氣和殺意,太過明顯。
看到老皇帝這一副不敢置信又深受打擊的模樣,皇後嗤笑了一聲,冷冷的看着瑞王,開口道:“瑞王不在王府好好待着,跑到這裡來幹什麼?
”
瑞王緩緩走到大殿中間停了下來,微微抱拳,極其敷衍的行了個禮,看向了皇後。
“回母後,今天既然是蕭然定親的好日子,本王這個做王叔的,又怎麼能不來賀喜一番呢。
”瑞王似笑非笑的說着,還環顧了一圈金禮殿。
人可真全啊。
也省的他再另外一個一個的找了。
老皇帝聽着他這完全不将他們放在眼裡的話,怒火中燒的皇帝直接就将手中的酒杯給摔了出去,酒杯滾落在地,慢慢滾到了瑞王的腳邊。
所有人屏氣凝神,這個時候都不敢出聲。
瑞王滿是輕蔑的笑了笑,慢慢彎腰将酒杯撿了起來。
“這麼漂亮的酒杯,父皇就給扔了,實在是可惜呢。
”瑞王把玩着酒杯,毫不在乎的說道。
老皇帝喘着粗氣,怒目而視:“朕讓你待在王府反省,你現在是要幹什麼?
不請自來不說,還敢将兵卒帶進宮,怎麼?
你想造反?
”
瑞王握着酒杯的手猛的收緊,他刷的一下擡頭看向老皇帝,直接開口道:“父皇還真是兒臣的好父皇啊,就這麼迫不及待的想要給兒臣扣上造反的帽子嗎?
”、
說完,他諷刺的笑了笑:“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父皇是不是想要用這個來堵住衆人的悠悠衆口?
”
老皇帝喘了兩口粗氣,總覺得自己扔完了酒杯之後就整個人沒什麼力氣了,但他還是開口道:“朕讓你反省,你就應該好好在王府裡想想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朕看你就是冥頑不靈,死性不改,顔綏的事,你真當朕什麼都不知道嗎?
”
話說道這了,瑞王也不再裝了,他将手裡的酒杯往地上一扔,再次擡頭看向老皇帝的時候,神色已經變得有些猙獰了。
“錯?
兒臣何錯之有?
兒臣隻是想要兒臣應得的東西罷了,又何錯之有呢?
父皇,醒醒吧,太子皇兄已經沒了,所有兄弟中,隻有本王,最适合那個位置。
當然,如果父皇今天肯直接下诏,那以往的事,本王可以不追究的,在座的各位,也會開開心心的來,開開心心的離開,大家皆大歡喜,不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