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年
不管怎麼不樂意吧,這一年的年還是來了。
今年跟往年有很大不同。
最直觀的就是除夕這一日早上,四爺府上多了一輛朱輪車。
并且後頭也多了幾輛小馬車。
因為天氣冷的厲害,所以就算是大阿哥也不敢叫他騎馬,所以都坐車。
今年要進宮的孩子裡,多了一個三格格。
去年過年,三格格還沒去呢。
雅利奇的馬車裡,自然是二格格三格格都在,二格格每年都跟着雅利奇,倒也習慣了。
雅利奇本以為福晉進府之後會說一聲,要是她說了,就叫二格格跟着正院。
雖說不是嫡母,但是也是正兒八經要叫一聲額娘的。
可正院沒說,既然沒說,自然還是雅利奇帶着。
馬車晃晃悠悠走,因為二格格跟雅利奇母女的關系不像以前,所以如今基本不會太緊張了。
雅利奇叫兩個孩子上車繼續睡,她就聽話的跟妹妹頭碰頭繼續睡去了。
等馬車終于到了宮外,一家子下車。
福晉最輕松了,因為誰也沒帶。
李氏帶着大格格,雅利奇帶着二格格三格格,四爺自己帶着大阿哥和二阿哥。
先去奉先殿跪着磕頭,然後四爺帶着兩個兒子去了乾清宮,雅利奇等人去後頭太後那邊磕頭。
福晉是進去了,雅利奇和李氏等人就真是磕頭,連裡頭都沒進去,因為人太多,她們排不上。
再然後趕緊去永和宮。
其實到了永和宮就輕松了,隻管坐着就是了。
永和宮裡,四爺家的女眷都坐着了,又是如去年一樣,成嫔和幾個貴人先陪着。
德妃娘娘更衣去了。
等德妃出來,衆人起身磕頭拜年請安。
德妃笑着叫人起來,然後叫人端來小吃食,叫孩子們一起吃。
成嫔笑着道:“一家子齊齊整整的,多好啊。
”
福晉抿嘴笑。
德妃也笑了:“可不是麼,老四家的,府裡還習慣麼?
有什麼不順心的麼?
你剛進府,千頭萬緒的,不能着急,要慢慢來。
”
“回額娘的話,兒媳沒什麼不順心的,都挺好的。
府裡的事也順利。
兒媳雖然還年輕,但是已經做了福晉,就不敢懈怠。
府裡的事,兒媳自然是要料理好的。
隻是要是兒媳不懂了,就進宮來請教額娘您了。
”
福晉又是羞澀,又是堅定道。
衆人心裡都是一個感覺,雖然這些話,太虛太假了。
可是不管是虛假還是真實,起碼過去的烏拉那拉氏就從沒有過這樣的話。
她永遠都是分不清場合的人。
雅利奇雖然沒有正眼看,可她偷偷看看德妃,也覺得德妃也是這樣想的。
這就是新人換了舊人。
烏拉那拉氏已經去了,可已經去了,她也還是那個滿身缺點的先福晉。
旁人想起她來,盡數都是不好的。
大約唯一覺得好的,就是她有幸生下了一個嫡長子吧。
這畫面,莫名有點刺眼,可雅利奇也沒法子。
倒是福晉,話說了一圈,還提起了雅利奇和李氏。
“府裡兩個側福晉都是進府多年了,很多事比我通曉的多,都是性子好的人,額娘也不必擔心,府裡有我們,自然是會好生伺候主子爺的。
”
李氏和雅利奇不必對視也要起身,齊齊說了一聲不敢,又說伺候主子爺是我們的本分。
這要是嫡福晉,就還得加一句伺候主子福晉也是我們的本分。
可這是繼福晉,這話她們默契的不說,因為繼福晉也受不起。
“坐吧,都是好孩子,這麼些年,本宮也看着呢。
”德妃笑了笑。
憑良心,這兩個側福晉,德妃還真是不能說不好。
不管平日在府裡如何,至少兩個真沒做什麼不好的事。
就大阿哥那年出事存疑,可府裡這些年孩子都好好的。
李氏生了兩個兒子,烏蘇裡氏生了一個兒子,也都是健健康康的好孩子。
所以,不管怎麼樣,德妃就不能為了寬慰新福晉的心,去貶低兩個側福晉。
德妃也是聰明人,知道側福晉們也都是有了幾個孩子的人了,是府裡的主子。
她今日要是為了擡舉福晉貶低了她們,一來是她們沒了面子,二來是老四也不會高興的。
成嫔自然也是知道德妃意思的,就笑道:“瞧咱們家的格格們,一個比一個好看。
前幾年我隻看着大格格二格格好看,如今你再見三格格,三格格也是個小美人呢。
”
德妃就笑着轉移了話題:“嗯,正是呢,來都來瑪瑪這裡,瑪瑪看看。
”
三個格格就忙過去了。
德妃挨個看過了,問了幾句話,最小的三格格也能對答如流。
德妃倒是滿意。
她雖然重男輕女,但是女孩子養得好,她也是欣慰的。
心道不愧是得寵的額娘養出來的,就比二格格這呐呐的性子好些。
問過了,就叫人帶着去别處玩去了。
雅利奇和李氏是在先福晉那會還在的時候留下的默契,不管平時如何,隻要是進宮了,就坐着裝木頭人。
所以這一整天,兩個人就挂着得體的微笑,看着德妃與成嫔,與福晉,還有那些個貴人們說話。
她們兩個極少開口。
不說别的,就這份兒省心,都叫人高看幾眼。
人家孩子都幾個了,不掐尖,不要強的,多好?
要用雅利奇的話說,那就是在路人那的印象分都高了呢。
這一年過年,一樣也不一樣。
初四的時候,雅利奇聽了個應該算是好消息的消息吧。
不過,這也隻是對她來說是好消息。
是她正與李氏又坐着裝木頭人的時候,張貴人笑着道:“哎,說起來咱們這些人守着規矩日子才好過。
可偏就有不守着規矩的。
”
這就是八卦呀,馬上就有另一個貴人接話了:“怎麼說呢?
”
“住在乾清宮後頭的那幾個答應姐姐知道吧?
”張貴人用帕子掩口。
還是先看了一眼主位上的德妃。
見德妃沒意見,她才敢說。
德妃也知道她是個知道分寸的,不該說的話不會說。
所以不攔着。
張貴人便道:“這事說來也是奇了,乾清宮後頭住的小答應和常在有五六個吧。
妹妹記得麼,那年皇上去蒙古帶回來那兩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