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424章 不敢輕舉妄動
“謝謝顧爺爺的款待,顧爺爺再見。
”
喬江心朝着車内顧慶勇笑的像朵花,揮手跟他告别。
劉欣妍也擠出笑容,“謝謝顧爺爺,顧爺爺再見。
”
汽車緩緩啟動離去,劉欣妍和喬江心臉上的笑容同時消失。
“江心啊,我咋感覺顧爺爺好聲好氣跟你聊的那些都帶着别的意思啊,就像是話中有話,帶着刺一樣,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我總覺得來者不善。
”
喬江心無語的掃了她一眼,“你的感覺沒錯,你顧爺爺就是來者不善,他來告訴我,他們顧家看不上我,讓我最好不要有啥想法,你顧大哥的親事,他們有别的安排,必須要找個背景好,長相好,事業優秀,最好是軍人,跟顧家有共同的語言。
”
劉欣妍後知後覺的瞪大了眼睛,“他們怎麼可以背着顧大哥這麼幹?
”
怕喬江心多想,劉欣妍趕緊勸解道,“江心,你别聽他們胡說,顧大哥才不會出去相親呢,我認識顧大哥這麼久了,我就沒見過顧大哥對誰像對你這麼上心的,他跟家裡的關系你也知道,你可千萬不要因為顧家的态度而影響了你跟顧大哥之間的感情。
”
喬江心見劉欣妍這麼緊張,伸手朝着她拍了一掌,“你想什麼呢?
我是那種會牽連别人的人嗎?
顧大哥是顧大哥,顧家是顧家,顧家跟顧大哥有什麼關系。
”
“再說顧大哥對我已經夠好了,這麼大宅子說送就送,他外面的錢還随便我支取,我要還因為顧家牽連他,那我不是沒心沒肺了?
”
劉欣妍松了一口氣,“呼,你能這麼想就好,這顧家已經鬧得顧大哥待不下去了,要你這邊還鬧,那顧大哥也太慘了。
”
說到這裡,她語氣又帶上了擔憂,“江心,那顧家這邊你怎麼辦啊?
”
喬江心無所謂道,“什麼怎麼辦不怎麼辦?
”
劉欣妍欲言又止,“就是顧家啊,這老爺子都出動了,可見顧家對你.....”
喬江心走進房間,一屁股坐在墊了厚厚墊子的躺椅上,“顧家對我什麼态度關我什麼事?
我又不嫁進顧家,也不跟他們生活在一起。
反正,要顧家對我态度好,我也看你顧大哥臉色行事,他對顧家什麼态度,我就什麼态度。
要顧家對我态度還不好,那你顧大哥的面子也沒用,他還得站在我這邊,要不然我連他一起丢。
”
劉欣妍趕緊道,“那顧大哥肯定是站你這邊的。
”
喬江心道,“所以啊,你擔心什麼?
就算我真要跟顧大哥走一起,顧家也管不着,你顧大哥都說了,他跟我上我家去。
”
另外一邊,顧慶勇的臉色卻不怎麼好看。
這個喬江心,裝傻充愣的,不好打發啊。
還以為是一個鄉下來沒見過世面的小丫頭,沒想到還是個有心眼的。
“回軍屬大院。
”
顧慶勇朝着警衛員吩咐道。
“好的首長。
”
警衛員掉頭往軍屬大院開,目光小心翼翼的從前面鏡子查看顧慶勇的臉色。
顧慶勇看着窗外正思索着什麼。
顧家跟雲洲關系本就弄的僵,他還想要這個孫子回心轉意呢,那在處理喬江心的事情上就更要小心些了。
要不然,隻會把現在的處境弄的越來越難看。
所以喬江心這邊,他們不能來硬的,隻能從别的地方找突破口。
越想顧慶勇越煩,本來想利用顧雲洲的婚事,讓他跟家裡一條心,現在好了,莫名其妙弄出來個喬江心卡在這裡。
又因為雲洲現在對家裡的态度,他不能果斷的處理卡在這中間的喬江心,還得警告家裡那邊,暫時不要輕舉妄動。
王洛聽到顧慶勇的話,眼睛都瞪大了。
“什麼?
那丫頭真是雲洲的對象?
”
“爸,雲洲怎麼能找一個這樣的對象,她根本就配不上我們雲洲,這另一半可是一輩子的大事,絕不能任由雲洲胡來,找一個這種粗俗無理的鄉下潑婦做兒媳婦,我們顧家還要不要臉了?
”
想起喬江心對着自己破口大罵的場景,想起現在還在隐隐作痛的手指頭,王洛大聲反對。
“我不會同意的,我絕不承認一個這樣拿不出手的兒媳婦!
”
顧雲海倒是眼睛一亮,顧雲洲娶個鄉下潑婦,他支持啊。
娶鄉下潑婦,總比讓他娶個大院子弟好啊,要這鄉下的弟媳婦能惹的爺爺和爸媽都不喜歡,再拖拖顧雲洲的後腿,那自己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想到這裡,顧雲海趕緊化身二十四孝好兒子安慰起了王洛,“媽,你先不生氣,氣壞了身子不值當,爺爺心裡有數,再說雲洲已經這麼大了,本來就跟家裡不親,這個時候我們确實不宜輕舉妄動,要不引起了雲洲的叛逆,他還故意跟家裡對着幹,那不是起到反作用了嗎?
”
顧慶勇點點頭,“雲海說的對,之前我讓你幫着雲洲留意的對象,你多上點心,我那邊也找幾個老朋友看看誰家有适齡的女同志,讓雲洲多接觸一下。
雲洲就是接觸的女同志少了,所以才覺得那鄉下丫頭好,等多見幾個優秀的女同志,他就知道好賴了。
”
王洛強忍着心中的不滿,不情不願的點頭應承。
而坐在角落的劉欣悅心裡卻五味雜陳,顧雲洲竟然有對象了,而且還是一個鄉下丫頭......
擡頭看了一眼安慰婆婆的丈夫,劉欣悅心裡湧出一股不甘。
盡管不甘,劉欣悅此時和丈夫的想法是一緻的,與其讓顧雲洲娶個優秀又有背景的妻子,還不如就讓他娶了這全家都不喜歡的鄉下潑婦。
這對自己,對顧雲海,才是最有利的選擇。
夫妻兩的目光隔空對視了一眼,同時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喬江心并不知道顧家還為了她開上家庭大會了,她正拉着劉欣妍忙的熱火朝天,又是訂購廚房用具,又是挑選碗筷調羹,又是在門口貼招工啟事,考核一個個上門應聘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