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118 章 水轉翻車
“你怎麼做到的?
這麼多人,當時的表情動作,衣服穿着,頭飾背景……你都能記在心裡嗎?
”
兩位侍郎大人心裡這個好奇呀!
這孩子莫不是過目不忘的神童?
宋錦繡:……
這個照相機能,可她怎麼說?
“嗯,我這人有個特點,想記的時候,就能記住,不想記,就記不住。
”
可别問我三天前發生的事,照相機能留下記憶,我可不能。
兩位侍郎大人面面相觑,這孩子說話咋恁氣人呐!
想記就記,自己要是有這本事,當年就考狀元了!
就在這時,大壯在外面喊:“秋生,族長姐在不在你院子裡。
”
宋秋生連忙高聲回答:“在的,大壯哥。
找我姐有事?
”
宋錦繡聽到聲音,扭頭沖在院牆外踮着腳往裡看的大壯問道:“出了何事?
”
大壯滿頭汗地跑進來,“族長姐,不好了,水車壞了。
”
宋錦繡納悶,“水車?
怎麼壞的?
是水流太急了嗎?
”
宋大壯撅着嘴告狀,“不是,是你大侄子跳上去掰壞的。
”
大,大侄子?
誰呀?
方子瑜?
宋錦繡突然想起來還有這麼一個人。
“他跑水車上幹什麼?
”
大壯氣呼呼道:“他不相信水車能夠自己轉動,非說水下有東西,他在水裡沒找到東西,就開始拆水車,結果他拆下來就裝不上去了。
”
水車自己轉動?
工部侍郎眨眨眼,他沒有聽錯吧?
水車還能自己轉動嗎?
宋錦繡:這個敗家玩意!
你折騰水車幹什麼?
她向兩位大人道:“大人,現在莊稼正是需要澆水的時候,水車壞不得。
我得趕緊去修一下,失陪了。
”
“哦?
沒事,莊稼重要,這樣,我和你一起去,我手下人做這個在行。
”
工部侍郎麻利地收起兩幅畫,吩咐手下:“把畫鎖我行李櫃子裡,然後帶上人跟我來。
”
憑直覺,他覺得這個水車不簡單。
自動上水?
聞所未聞。
作為工部有名的能工巧匠,他得去看看。
戶部侍郎一心都在畫上。
“自己長這樣?
瘦了點,哎呦,這根胡子咋翹起來了?
嗯嗯,整體看起來還不錯,比魯橋守那老小子高大威武多了。
”
他捋着胡須,對畫中的自己評頭論足。
這畫像看着比鏡子裡的自己還清晰,生動,越看越滿意。
看完自己,這才去看畫中其他人。
嗯?
這倆臭小子竟然沒聽他講課,看這小白眼翻的,一看就是神遊天外了。
戶部侍郎品完這幅畫,擡頭去看另一幅,卻找不到了。
“畫呢?
”
小秋生道:“魯爺爺卷吧卷吧拿走了。
”
“這個老魯,盡做些上不得台面的事。
“錢戴懊惱地道。
他小心把手中的畫卷起來,看了眼小秋生,又看了眼牆上的畫,笑眯眯問道:“秋生啊,你牆上這幅畫能送給錢爺爺不?
錢爺爺可以拿孤本跟你換。
”
宋秋生哪裡知道孤本是什麼?
但他知道這是大官,是姐姐請來的貴客。
而且這是自己的畫像,錢爺爺要,一定是因為喜歡自己的原因。
于是自戀的小家夥大方地一擺手道:“送給你吧,我回頭讓我姐再給我畫就是了。
”
“诶,好孩子。
”
戶部侍郎錢戴騙走了小秋生的畫,樂滋滋地回自己住的地方去了。
桐水河邊,方子瑜身上的衣服已經幹了,他趴在地上正在組裝水車葉輪。
宋錦繡和工部侍郎趕到的時候,就看到一個一身泥土的人撅着腚,“吭哧吭哧”的掰着木頭。
看到宋錦繡過來,方子瑜連忙擺手道:“别動,都别動,嘿嘿嘿,小師姑,我馬上就組裝好了。
”
宋錦繡看了一眼地上七零八落的東西。
你弄好個頭!
零件都碎成渣了,齒輪都沒有齒了,你修到猴年馬月也弄不好。
宋錦繡白了他一眼,不再理他,吩咐李成道:“你去家裡庫房,把水車零件都拉過來吧。
”
好在她做了不止這一架水車。
花生正是開花結莢期,是需水量最多的階段,隻有保持土壤含水量在70%左右,花生結痂入土才更容易。
所以,水車至關重要。
工部侍郎魯橋守看着這一個個齒輪,傳動軸,目瞪口呆。
他跟個孩子似的,這裡看看,那裡摸摸。
方子瑜也扔下手裡那一堆破爛,過來指着一個齒輪道:“哦,我明白了,這裡本來就是連着的。
”
宋錦繡瞪他一看:“老實待着,隻準看,不準再上手。
”
這家夥人不胖,手上功夫了得。
他一上手,自己這些木頭工具又得變成木頭屑了。
當一架新的水車組裝好,架在水上的時候,工部侍郎魯橋守大人再次目瞪口呆。
還真的不用人力,水車自己轉動,這就上水了?
宋錦繡解釋道:“這是水轉翻車,利用的是水流的沖擊力。
這個必須是在水流湍急的地方使用。
大人你看,當水流沖擊水車輪時,水車輪帶動大輪軸旋轉,大輪軸再帶動小輪軸,從而使翻車刮水上岸。
還有這翻車的傾斜角度和水流的沖擊角度需要适當調整,你看我這樣放,是不是就确保了最佳的提水效果?
”
工部侍郎魯橋守連連點頭,歎為觀止。
“宋族長,你這個水車可否也讓我畫下來?
這要是推廣全國,又是咱蒼梧之福啊!
”
宋錦繡笑道:“當然,能讓老百姓受益,錦繡義不容辭。
”
“好,好,好。
如此,老夫替天下百姓先行謝過宋族長了。
”
宋錦繡哪裡能受他的謝,連忙擺手道:“大人還是回去畫吧,我家裡有圖紙,大人一邊畫,也可以幫我們改進一下。
”
工部侍郎心道:這麼精妙的設計,他還有什麼能改進的?
本來兩位侍郎大人都準備回去了,因為水車的事,又耽誤了兩天,這才打道回京。
當然,兩位大人在村裡的時候,王縣令來過兩回,被兩位大人給呵斥走了。
“我們是為了榨油作坊來的,這作坊裡你進不去,老跑來幹什麼?
縣衙都沒事做嗎?
”
王縣令灰頭土臉的回去了,人是不敢再來,隻是時不時的讓人送來酒樓的飯菜招待二人。
送走了兩位大人,宋家村終于又恢複了熱鬧。
翠花嬸子的大嗓門又響起來了,“哎呦我的娘勒,這幾天可憋死我了。
”
豁子嬸也笑道:“可不是,以前我家小子不聽話,我追着罵半條街,這幾天我在院子裡都不敢大聲罵人,就怕人家當官的笑話咱。
”
老三奶奶笑斥道:“小族長讓你們學文明,就這麼憋屈?
真是上不得台面。
”
翠花嬸子笑道:“哎呦您老可不知道,憋的我每天跟着孩子們放學唱歌,喊出來這心裡就是痛快。
”
衆人哈哈大笑。